学术投稿

290例患儿的护理经验总结

巫忠兰

关键词:患儿, 雾化吸入, 优质护理, 临床路径
摘要:目的 提高患儿雾化吸入率.方法 2014年第一季度患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采用对照组方法,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014年第二季度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实验组方法,首先解除惠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恐惧;向患儿家长解释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在雾化吸入器面罩上贴上可爱的动物图像;如果患儿下午有雾化吸入治疗,告知患儿家长需做完雾化吸入治疗后才能离开医院;先让患儿观看其他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然后再给予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做完雾化吸入治疗后立即用温水漱口.结果 提高了患儿雾化吸入率,使患儿的雾化吸入治疗得以完成,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减少了支气管肺炎病种雾化吸入治疗临床路径的变异率和完成率.结论 实验组方法是一组优质的护理措施,值得应用和推广.
当代护士(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HbA1c在糖尿病筛检试验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了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筛检试验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血糖测试的方法和如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筛检试验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以及新的评估量表的出现和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有望成为糖尿病筛检试验中好的检测手段.

    作者:赵赞亚;王珍;王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与正确率方法中的应用

    目的 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提高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和正确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和正确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医师标识手术部位283例(n=363),护士标识手术部位78例,手术部位未标识2例;活动开展后医师标识手术部位346例(n=346),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和正确率均达到100%,完成了预期制定的目标.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执行率和正确率,规范了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工作,灵活运用多种管理工具解决问题,提高了医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值得推广.

    作者:陈黎;张志鹏;纳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的排痰方法对COPD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的排痰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间歇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排痰(观察组)和间歇雾化吸入联合人工扣背排痰(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排痰方法,观察排痰7d后两组患者的日均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咳嗽情况及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协助排痰7d后,观察组日均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呼吸频率、咳嗽情况及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歇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排痰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排痰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林玲;陈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门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 2014年7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600例患儿家长,按照忠儿入院时间将前3个月(2月到4月)入院患儿的家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3个月(5月到7月)入院患儿的家长定为实验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就诊环境、就诊秩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家长对就诊环境、就诊秩序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科门诊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与患儿家长有效的沟通,从而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护患矛盾,改善了就诊秩序的环境,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陈志女;胡赛红;周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序贯性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规范化的序贯性肠内营养管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入住神经外科且留置胃管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6月入住神经外科且留置胃管的61例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由营养师会诊后统一配制肠内营养液,随时调整营养液的成分、量及浓度,序贯性增加肠内营养成分;对照组由营养师会诊后指导家属自行配制营养液,均由护士对危重患者进行鼻饲,观察入院时带入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时间,发生院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腹泻、便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控制原有感染并发症上,实验组应用抗生素平均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实验组院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便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的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管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控制和预防感染、降低相关并发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覃振添;李春梅;陈志玲;廖瑞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型三级护理查房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新型三级护理查房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将护士按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分为三个层级,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查房.新型三级护理查房有利于临床护士的分层管理,激发了护士求知欲,提高了各级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改善了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促进神经外科整体护理的深入发展.

    作者:周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清醒无人工气道患者三种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清醒无人工气道患者直接经口腔吸痰、直接经鼻腔吸痰及经医用加长胃镜咬口吸痰的效果.方法 将204例清醒无人工气道患者按临床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组采用经医用加长胃镜咬口吸痰法,对照1组采用直接经口腔吸痰法,对照2组采用直接经鼻腔吸痰法.结果 实验组在吸痰管插入顺畅率、吸痰耐受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吸痰管插入深度、痰液吸出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清醒无人工气道患者采用经医用加长胃镜咬口吸痰效果更好,患者更为耐受,值得推广.

    作者:方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优质管理的方法管理置管患者,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67例置管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6.22%下降至活动后的2.07%,活动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拔管率,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增强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雷霞;何丽;王莲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例直肠癌应用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护理

    奥沙利铂(LOHP)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以LOHP为主的联合化疗作为晚期大肠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等,过敏反应发生率少见[1],每3周给药1次,10.07%的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症状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和皮疹.接受奥沙利铂化疗次数6次以上及以姑息化疗为目的的患者较容易发生过敏反应[2].笔者从事肿瘤护理工作10余年,发生LOHP过敏反应很罕见,现将我科2014年11月收治1例行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化疗7周期的直肠癌患者,在化疗第7周期时出现LOHP过敏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肖开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应用品管圈降低儿科住院患儿给药差错发生率的探讨

    目的 探究品管圈对儿科住院患儿给药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理,分析导致住院患儿给药差错的真因,制定解决对策并实施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住院患儿给药差错发生率由活动前6.92‰降至活动后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59,P<0.01).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给药安全管理得到提高.

    作者:陈玲;蔡明;郭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6例产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总结了16例产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及时恰当地配合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同时加强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通过以上措施,16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后出院.

    作者:项琳燕;徐叶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脐带护理方式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临床脐带护理的研究现状,包括断脐的时间、方法、日常护理措施以及影响脐带脱落的因素等,为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有效防止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护理及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韩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脚踏吸引器在ICU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结了脚踏吸引器在ICU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ICU患者大多数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常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呕吐等原因有窒息、误吸的危险,需用吸引装置进行操作.认为脚踏吸引器在危重患者转运及无动力源环境等情况下,对于抢救患者及提高救治效果,具有极大的优势.

    作者:阮端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科全麻手术后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眼病,多数发病患者年龄大于50岁,男女之比为1∶2,双眼发病,是老年人的主要致肓眼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压突然急剧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虹视、眼球胀痛及视物不清等.在外科手术中,全麻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临床报道较少,我科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2例.

    作者:吕亚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3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23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护理过程,主要包括遵医嘱经过控制感染及控制血糖、心理护理及对症的护理措施,认为全面有效护理可明显提高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小明;张瑞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创口腔义齿种植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结并探讨微创口腔义齿种植手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充分的准备、耐心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配合以及术后密切的观察、护理,详细交待有关注意事项等,认为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胡霞;方静;金静静;朱祖凤;胡海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34例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认为抗VEGF疗法治疗以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一些严重危害视力的眼病,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痛苦小的治疗手段,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90例患儿的护理经验总结

    目的 提高患儿雾化吸入率.方法 2014年第一季度患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采用对照组方法,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014年第二季度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实验组方法,首先解除惠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恐惧;向患儿家长解释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在雾化吸入器面罩上贴上可爱的动物图像;如果患儿下午有雾化吸入治疗,告知患儿家长需做完雾化吸入治疗后才能离开医院;先让患儿观看其他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然后再给予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做完雾化吸入治疗后立即用温水漱口.结果 提高了患儿雾化吸入率,使患儿的雾化吸入治疗得以完成,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减少了支气管肺炎病种雾化吸入治疗临床路径的变异率和完成率.结论 实验组方法是一组优质的护理措施,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巫忠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在玻切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需采取俯卧位或低头卧位,其目的是利用姿势及重力作用,使玻璃体内的填充物,如硅油、膨胀气体等位于视网膜裂孔前,推顶封闭裂孔,达到使视网膜复位的目的.这种体位是一种强迫体位,并要求采取时间长,因此怎样通过护理手段减轻患者不适并减少并发症就显得尤为重要.专用器具价格高,反复使用患者难以接受,而仅用枕头辅助效果有限,且患者舒适度欠佳.我科自2012年开展玻璃体切割手术以来,完成手术150多例,在术后体位护理中使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影响胎膜早破患者臀部抬高治疗依从性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臀部抬高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时10名胎膜早破且先露部尚未衔接或异常胎位的病人,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资料,详细了解影响臀部抬高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访谈资料经过一系列分析步骤后,提炼出4个主题,①对抬高臀部的重要性认知不足;②患者主观意识不舒适,体位下滑后,未及时纠正;③臀部抬高准确性低;④影响其他活动.针对四个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结论 臀部抬高是治疗胎膜早破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提高胎膜旱破患者臀部抬高的依从性,有效地保证卧床休息,抬高臀部,极大减少了对胎膜旱破患者母儿的危害.

    作者:周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上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上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