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陈国丽

关键词:感觉训练, 脑卒中, 感觉障碍, 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脑卒中后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Berg平衡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实施感觉功能的训练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平衡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血逐府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在老年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应用血逐府瘀汤加减的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血逐府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经过治疗后,从临床疗效、中医证侯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 经对比,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应用血逐府瘀汤加减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陆如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瘢痕子宫行阴道分娩的适应症和可行性探讨

    目的 观察探讨瘢痕子宫行阴道分娩的适应症和可行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孕妇51例,其中行阴道分娩的有21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正常阴道分娩的孕妇30例,设为对照组,统察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感染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虽然稍微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严格把握瘢痕子宫行阴道分娩的适应症情况下,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提前做好紧急剖宫产与抢救产妇、新生儿的各项抢救措施,对阴道分娩过程全程严密监护,保障母儿安全.

    作者:汪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彩超与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 彩超与X线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5例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切片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对当时用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彩超术前超声诊断55例,诊断率为86%,X线高频钼靶光机诊断58例,诊断率为89%,两者检查恶性征象,微钙化及在腋下淋巴结显示率方面有差异.结论 彩超和X钼靶诊断乳腺癌各有优势,符合两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乳腺癌诊断和预后.

    作者:牟荥;魏玉凤;游婧;喻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街镇戊型肝炎5年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新街镇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戊型肝炎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覆盖市、镇、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的疑似肝炎主动监测网络,系统全面地掌握监测戊型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2006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累计报告急性肝炎病例194例,年均发病率为10.12/万人/年.其中戊肝病例83例,戊型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4.43/万人/年.戊型肝炎占急性肝炎病例的42.78%,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多见于40周岁以上人群,全年均有发病,春夏季节较高.结论 戊型肝炎发病占全部肝炎发病的构成比较高,随着甲、乙肝疫苗对甲乙肝预防效果的显现,应加强戊型肝炎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吴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心理护理方法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以诊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为主,这些疾病多为一些常见多发病,且治愈较难,因此给不少女性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心理治疗和护理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临床妇科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患者烫伤的安全护理

    医院内患者意外烫伤属于医源性损伤,虽偶有发生,却属于医疗护理不良事件.为减少烫伤的发生,特总结致伤原因如下:①输液中使用暖水袋取暖烫伤;②偏瘫肢体热水袋烫伤;③麻醉术后热水袋烫伤;④理疗烤灯过热过近致烫伤;⑤中医拔火罐理疗致烫伤;⑥家属擅自给患者取暖致烫伤;⑦护士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恒温器紧贴患者皮肤所致烫伤.

    作者:季茂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类疾病在中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近几年的资料统计表明,中老年入院病人中有约20%的病人患有心血管类疾病,并且心血管类痰病的发病时间长,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而痊愈的可能性很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顽固疾病.本文对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内科护理常规做简要分析.

    作者:江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缺血患者Willis动脉环及供血动脉的螺旋CTA评估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缺血患者颅底Willis环及供血动脉CTA的代偿潜力及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无症状31例,脑梗死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2例,对3组患者行性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多方位、多方式对患者后动脉结构、Willis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有效评价Willis环及动脉狭窄代偿能力,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絮;董智慧;刘健;牟焕晨;许传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2012年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2012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结果.方法 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方案(试行)》,收集哨点医院ILI就诊数,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采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的鉴定.结果 2008年-2012年宝安区共报告ILI 31098例,年均ILI%为4.69%,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976份,分离到阳性菌株105份,阳性率为10.76%.结论 宝安区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加强预防接种是与预防流感的关键措施.

    作者:熊田甜;周小涛;余光清;雷蕾;朱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一起使用时,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116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58例.对两组患者全部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并且持续两周以上.所有患者都进行调节降压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对照组全部只服用卡托普利,观察组不仅口服卡托普利,而且同时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持续8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显效率达到了31%,有效率达到了39.7%,总有效率达到了70.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9.7%,其中显效率为51.7%,有效率为37.9%.无论是显效率还是总有效率,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双方的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具体表现为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与实验组相比,收缩压与舒张压也明显降低,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应该得到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宝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方法,控制急性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情况的频繁发生,改善患者肝脏功能.方法 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在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密切观察的同时,使用胃镜对患者的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原因进行仔细检查、治疗.结果 在医生的仔细治疗后,有10例患者在治疗1天以后食道静脉曲张没有出现出血症状、18例患者在治疗2天以后没有出现出血症状,14例患者在治疗3天以后没有出现出血症状,5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3例患者死亡.结论 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原因很多,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汇总,必须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认真分析出血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学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1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137例(43.4%),感染因素89例(28.1%),新生儿溶血病47例(14.9%),原因不明43例(13.6%).治愈292例,占92.4%,好转24例,占7.6%.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黄惠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降脂活血方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对降脂活血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评定.方法 对65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为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降脂活血方治疗法,对照组采取血脂康疗法.治疗两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安全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脂活血方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疗法.

    作者:吴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3例儿童腮腺炎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腮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33例儿童腮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7例,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炎琥宁粉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和腮肿消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炎琥宁粉针对治疗儿童腮腺炎的临床疗效好,对提高临床儿童腮腺炎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骆振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当归芍药散临床运用体悟

    经方系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古今医家称其书为“活人之书”,称其方为“群方之祖”,其用药法度谨严,变化灵活,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疗效确切,笔者今选经方当归芍药散为主方,介绍其配合经方或时方治疗盆腔炎、痛经、胃下垂三则医案的临床运用经验,效果显著.

    作者:杜庆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2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备110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连续治疗7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日,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若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则改为口服甲硝唑治疗400mg/次,2次/日,连续治疗7d.结果 经过7d的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8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症组显效55例,有效3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时文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时对患者低血糖表现的观察和血糖的检测,发现低血糖及时予以静脉输注.在护理干预方面要加强病情观察、合理控制血糖和血糖检测,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结果 本组低血糖发生率20.0%,经过及时进行葡萄糖输液,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血糖控制过于严格、饮食结构、饮食方式改变、疾病、药物影响、年龄、生理因素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认真对患者低血糖的观察和血糖的检测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柳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痹症

    痹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关节炎、纤维质炎、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等.对以上疾病,至今尚无特殊疗法,笔者用中药内服、外洗配合针灸治疗,对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满意效果,现分述如下.

    作者:林洪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常见肺粟粒性病变HRCT诊断

    粟粒性病变是胸片常见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肺的多发结节.这些具有特征性的结节一般都很小,直径通常都在1-3mm,边缘锐利.大约有80多种病变可以表现为粟粒性病变,高分辩CT(HRCT)较胸片更能准确观察肺实质、肺弥漫性病变,胸片不能定性时,HRCT可以发现某些重要征象从而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HRCT主要优势之一在于它能够显示结节的分布与次级肺小叶的关系,这对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文描述三种分布方式:小叶中心型,淋巴管周围型和随机分布型.

    作者:赵军;马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研究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面神经炎的治疗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67例、不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Ⅰ组给予针灸治疗;不完全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Ⅱ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Ⅱ组给予针灸治疗,对比观察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中,实验组Ⅰ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完全面神经炎组患者中,实验组Ⅱ组与对照组Ⅱ组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针灸对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