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杨小峰

关键词:带关节外固定支架, 有限内固定,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摘要:目的 对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0~2012年间患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以及石膏外固定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患者进行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有19例,占65.52%;而治疗组中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有25例,占86.21%,即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0.05.结论在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治疗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需要层次论护理1例重度脑外伤患者的体会

    目的 探讨需要层次论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按需要层次论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结果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运用需要层次论护理脑外伤病人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凤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屈大腿法配合徒手旋转、上翘胎头纠正前不均倾位临床效果观察

    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横径一致)时,胎头侧屈,以前顶骨先下降,矢状缝靠近骶骨成为前不均倾位,其发生率为0.55%~0.81%.既往一旦确诊为前不均倾位,大多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近1年来,我们采用屈大腿法配合徒手旋转、上翘胎头纠正前不均倾位12例.

    作者:王峰;徐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我院确诊为急性发作期哮喘,经过中医辨证后,属于热性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11%,两组比较,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呼气流速高峰值(PEFR)、大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有所增加,但治疗组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味对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文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肩周炎患者50例,根据具体病情,在进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刺络拔罐治疗,治疗1次后,隔1日再治疗第2次,6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 治愈2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仅5例,总有效率90%.结论 治疗肩周炎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刺络拔罐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操作方便、适应证广、经济安全的特点.

    作者:徐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化痰、翻身拍背、体位排痰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见(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见(P<0.05).结论 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李慧;李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肋骨骨折在胸部开放性或闭合性创伤中均很多见,可分为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同一根肋骨可有一处或多处骨折,多根肋骨多处发生骨折称多发性肋骨骨折,它可以引起反常呼吸,出现纵隔摆动,常合并肺挫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等,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极易造成患者死亡.

    作者:张焕;陆艳凤;徐蔚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体外震波碎石结合中西药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体外震波碎石结合中西药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我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所接收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8例泌尿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人,一组采用体外震波碎石配合西药治疗,称为对照组;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上口服中药治疗,称为观察组.然后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体外震波碎石结合中西药治疗泌尿结石,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周国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对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和对照组(未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疗程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儿腹泻、腹胀、脱水症状的病情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腹泻、腹胀、脱水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周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对消化性溃疡内科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42岁;女性40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呕吐、恶心、嗳气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科的方法配合舒适度护理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配合普通护理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0例患者,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治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结论 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内科方法配合舒适度护理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医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就诊行根管治疗的患者312例(346颗磨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观察组根管预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根管预备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快速有效,根管成型、根充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葛绍群;刘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基层医院临床带教的心得体会

    临床护理教学阶段是帮助护生将以往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相结合,从而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是实现护生过渡到护士的关键,实习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带教老师,我们必需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责任,并有计划的安排、落实临床带教工作.现将7年来临床带教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作者:唐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生儿筛查足底采血两种不同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新生儿筛查足底采血两种不同方法的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至4月185例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采用直立体位,足底斜刺进针法,与2010年9至12月181例传统采血方法-新生儿平卧位足底直刺进针采血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采用直立体位足底斜刺进针法,出血快,对滤片渗透好,渗透均匀,明显提高了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减轻了新生儿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得到家长们的满意.结论 新生儿直立体位斜刺进针法较常规的平卧直刺进针法成功率高,而且更为安全,可靠,效果更好,避免了反复穿刺,提高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上尿路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8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结果病人全部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18天.结论 合理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董巧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 本院主要针对全方位护理对鼻咽喉癌的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应的观察.方法 主要针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5月到本院进行鼻咽癌放疗治疗导致口腔黏膜反应的3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分组护理治疗,随机抽取其中的15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到实验组,运用的护理方法为全方位护理的方法,将剩下的15例患者分到对照组,所运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在护理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对这30例患者进行Wilcoxon检验,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总体效果比对照组要好,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率也比对照组高.结论 运用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导致口腔黏膜反应有着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对4383例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4383例在我科应用空气压缩泵或氧泵雾化吸入治疗的住院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 顺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4044例,失败339例,治疗依从性为92.3%,经过雾化吸入配合抗生素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疗程明显缩短.结论 雾化吸入疗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法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少,使用方便.为了使雾化吸入顺利完成适当的心理及医疗护理是必要的.

    作者:董梅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并且合理使用.方法 选取本院及高邮市人民医院2009~2012年普外科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手术时间可追加药物,术后不再进行给药;对照组术前与术中均不给药,术后24h内给药,给药3d,两组使用的抗菌药物相同,观察患者术后病率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病率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相比较差异不明显,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5~10d,观察组3~5d,其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性药物可以很好的预防感染,选择更方便并且经济的方法,合理规范使用抗菌性药物.

    作者:王长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观察舌下静脉瘤状突起辩治慢阻肺急性加重期50例

    目的 通过观察舌下静脉瘤状突起情况,探讨中医方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出现舌下静脉瘤状突起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6.0%,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根据舌下静脉瘤状突起情况,在西医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小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的根本为制片技术,它是病理学诊断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病理技术的规范与制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生对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其结果就会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准确性.作者就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及工作体会、分析影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因素,提出实施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应用的对策.

    作者:吴志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加强护理细节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作为与患者接触密切的护理工作者,其工作的诸多环节中均存在着危险因素.如何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细节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以细节管理为中心;健全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现场管理的督导当今医疗体系下至关重要.

    作者:李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分析和论证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在临床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从而实现护理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从而减低医疗成本和患者的住院费用,并且提高医院综合性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1].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志2011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120例的护理活动进行总结,制定出符合我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在培训运用总结出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护理差错,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控制出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使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效的配合医生,控制出血,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自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龚祖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