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目的:针对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肝功能比较以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介入治疗后,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优于对照组的60%,观察组患者在ALT、ALB、TBIL 等各项肝功能评分上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2年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给予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刘维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综合医院住院病区安静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内科外科住院病区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获取真实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编码得出结果.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了解到影响住院病区安静的各方面因素. 结论:构建病区安静文化,降低病区环境噪声,改善病区环境,创造安静的病区环境,保障患者的睡眠和休息,促进健康.使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都能静下心来,将各自的角色发挥到佳状态,减少纠纷,实现患者满意和员工满意的双赢.
作者:杨丽;李芳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微创阑尾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的腹腔镜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患者109例进行分析,为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了尿管留置和胃肠减压治疗.术中有12例患者因为腹腔粘连需要转为开腹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是46min.术后为患者进行了引流管引流,拔管时间是48小时至72小时.患者清醒后,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动,3天左右患者的肠道蠕动恢复后就可以进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6.5天.全部患者一期愈合,术后进行了半年随访,没有出现腹腔脓肿和粘连病例.结论:阑尾炎合并穿孔使用腹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临床中是首选术式.
作者:李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9月-2018年4月IgA肾病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采取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氯沙坦钾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5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红细胞计数;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较高,P<0.05;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50%的时间更好,P<0.05;治疗前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红细胞计数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红细胞计数改善的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红细胞计数.
作者:任彦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本文分析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之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中盲选100例作为纳入本次研究之中,常规组50例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实验组50例患者接受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麻醉前后指标变化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感觉维持时间、运动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中应用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起效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孔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对于高职高专中药及相关专业,中药鉴定是核心课程,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大鉴别方法中性状鉴别是基本技能.为了使学生建立扎实的基本功,对性状鉴别实训课的教学流程、讲解方式及考核设置分别进行不同的尝试及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褚思思;杨先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在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以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拟行胆囊切除术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数学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处理之后,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患者,同时常规组辅以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辅以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作为效果评价依据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指标的统计结果均要优于常规组(P<0.05),检验值有确切的统计意义.结论:对行胆囊切除术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证治疗效果、促进其良好康复.
作者:王亚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在急性心衰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药物使用技巧以及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药物使用技巧)和对照组(常规用药)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得到良好改善,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降低(P<0.05)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38%>82.76%)和LVEF[(49.18±3.55)%>(41.04±4.13)%]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5.17%<15.52%)、LVESD[(40.43±2.81) mm<(46.02±3.31)mm]和LVEDD[(49.16±3.59)mm<(55.86±3.23)mm]相对更低(P<0.05).结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技巧的应用,对于提高急性心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吴忠权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前经皮臭氧介入治疗和硬膜外腔氢化可的松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本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机制为起点,分析此两种非手术微创治疗手段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作者:王蕴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患者共计88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氨溴索注射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咳嗽评分较之对照组要更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治疗中,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廖剑敏;冯钢;李姣;张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采用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替加环素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单用替加环素治疗后,有效4例,有效率为33.33%;18例联合用药治疗中,有效13例,有效率为72.22%.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30d内死亡率为36.67%.结论:替加环素单用或联用其他药物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联合治疗疗效更佳.
作者:张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尿结石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尿结石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的认知度及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结石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同时患者再次复发的情况降低,利于预后.
作者:曹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应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取卵后的卵子于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受精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IVF-ET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4个周期,常规取卵后根据卵子于体外培养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甲(2-4h)、乙(4-6h)两组,比较不同时间受精对临床结局有何影响,并加以分析.结果:甲组患者平均获卵数(9.42±2.55)枚,乙组患者平均获卵数(9.31±2.52)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72.97%、98.61%、57.14%、7.14%,乙组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71.96%、97.54%、59.52%、4.76%,两组各观察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治疗中采用短时IVF受精方案,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受精对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方面治疗结局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凌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将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5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采用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对照组采用分娩镇痛联合传统卧床体位.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进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产妇舒适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分娩镇痛基础上采用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初产妇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邓凌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对早期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了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宫颈癌28例,癌前病变23例,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被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另外又选取了没有妇科病史的3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三组研究对象的阴道超声影像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宫颈癌前病变23例,超声诊断为早期宫颈癌患者28例.三组研究对象的宫颈厚与宫颈内膜厚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的关系为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早期宫颈癌组.正常对照组中均未见宫颈线中断与宫颈内出现强回声.癌前病变组宫颈线中断3例,3例可见宫颈内出现强回声或者低回声团.有8例患者血流丰富;有12例早期宫颈癌组患者中宫颈线中断,有8例宫颈内出现强回声或者低回声团.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三组PSV与RI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SV的数据统计显示:正常对照组 <病前病变组 <早期宫颈癌组.RI:正常对照组> 病前病变组>早期宫颈癌组.结论:阴道超声对早期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有效降低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
作者:黄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6年8月-2019年8月的132例乳腺肿块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及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判别治疗效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之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时长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缩减切口长度,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升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董鹏;石桂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3M液体敷料与鞣酸软膏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10日至2018年6月10日入住我院新生病房的60例红臀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3M液体敷料、鞣酸软膏护理臀部,对照组采用氧化锌软膏护理臀部,比较两组新生儿红臀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两组患儿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M液体敷料、鞣酸软膏治疗新生儿红臀可保护受损皮肤,促进皮肤修复,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喜兰;韦秀珍;唐晓燕;刘艳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治疗脑出血恢复期肝阳上亢证的疗效.方法:此研究选取的76例脑出血恢复期肝阳上亢证患者均是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经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均38例,分别实行西药治疗和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治疗脑出血恢复期肝阳上亢证的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保证脑血管正常血运.
作者:李明妍 刊期: 2018年第22期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临床医院专业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就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主要对具体内容和技能体系的框架进行了确立,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王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脊柱外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了268例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脊柱外科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结果:对照组有效率是79.86%,而观察组有效率是91.79%,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防范措施的实施不但提高了护理安全系数,而且使护理水平提升,搞好脊柱外科的护理安全工作,有利于建构良好的医患关系,实现医疗纠纷率的降低.
作者:成晓园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