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钙改善妊娠晚期血钙、FIB、D-二聚体水平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

崔文华;葛军;李娜;冯莉;郭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 血钙, 纤维蛋白、D-二聚体, 难治性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LMWH)改善妊娠晚期血钙、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血FIB> 5.0 g/L、D-二聚体>3.0 mg/L有产科高危因素患者3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LMWH 0.4 ml腹壁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6天,1周复查血FIB、D-二聚体、钙离子水平;另1组30例为未治疗组,FIB> 5.0 g/L、D-二聚体> 3.0 mg/L.结果:妊娠晚期血钙较未孕妇女低,FIB、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产科并发症患者应用LMWH后血钙上升,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产后出血量明显减低,产后出血及难治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未用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可使妊娠晚期钙水平升高,FIB、D-二聚体水平降低,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预防难治性产后出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溴隐亭结合内消瘰疬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溴隐亭结合内消瘰疬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乳腺增生病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逍遥丸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溴隐亭结合内消瘰疬丸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复发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生殖激素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及生殖激素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溴隐亭结合内消瘰疬丸治疗乳腺增生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激素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魏笛;孔凡立;张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腔内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腔内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37例因不孕症拟诊宫腔占位或内膜不均者分别行腔内二维超声(2D-TVS)及腔内三维超声(3D-TVS)检查,诊断结果分为5个等级,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2D-TVS及3D-TVS对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的准确率,分析患者声像图特征和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结果:腔内三维超声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二维超声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两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436,P<0.05).结论:3D-TVS能够准确、直观、立体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的空间结构,是一种可靠的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周莹;夏飞;顾欣贤;庄燕燕;茅彩萍;仝瑞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滇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滇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留守儿童978名,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950份.分析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应对方式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白族留守儿童在沟通、情感反应和情感介入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彝族和回族留守儿童,积极应对得分则显著高于彝族和回族留守儿童,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各因子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显著相关(P<0.01),家庭功能因子中的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积极应对表现,家庭功能因子中的角色和问题解决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表现.结论:促进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发展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董泽松;李孝川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苯丙酮尿症患儿家长相关信息来源和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家长对于疾病相关信息来源和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108例PKU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信息获取来源和使用情况.结果:94.44%家长对于PKU相关知识渴望知道和了解,5.56%家长对PKU相关知识不想知道或者持无所谓态度.绝大多数家长PKU相关知识是通过医务人员和新筛中心的宣传材料获得,通过报纸杂志及广播电视获得的仅占21.30%,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家长占51.85%.家长对获取的相关知识信任度显示,医务人员和新筛中心的官方宣传材料获得了家长100.00%的绝对信任,家长对网络获取知识的信任度为58.33%.结论:PKU患儿家长迫切需要疾病的相关知识,医务人员和新筛中心的官方宣传材料获得了家长的绝对信任.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是PKU治疗及预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有效地开展PKU的治疗和预防,应注意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及职责.

    作者:万立新;张雯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人血白蛋白在妊娠肺结核患者的检测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低白蛋白血症与妊娠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妊娠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70例正常妊娠的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人血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人血白蛋白水平在妊娠中晚期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肺结核中晚期人血白蛋白的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孕妇的水平,提示低白蛋白血症与妊娠肺结核可能存在某种关联,及时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对提高妊娠肺结核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羽;陈先丹;肖慈进;冉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人口学资料问卷,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生产的1 243例产妇进行基本情况和抑郁情况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5.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产妇年龄增高,产后抑郁的风险增加(OR:1.13,95% CI:1.06~1.20).与家庭年收入≤8万元、婆媳关系较好、顺产、母乳喂养、新生儿健康情况较好和无抑郁史的产妇相比,家庭年收入>8万元、婆媳关系较差、剖宫产、人工喂养、新生儿健康情况较差和有抑郁史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较高,OR值和95% CI分别为1.27(1.13~1.41)、1.32 (1.14~1.50)、1.21 (1.12~1.30)、1.10 (1.03~1.17)、1.51(1.38~1.64)和1.62 (1.47~1.1.75).结论:年龄、家庭年收入、婆媳关系、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新生儿健康情况和抑郁史是产后抑郁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汤琼瑶;陈燕娥;李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外周血中TNF-α、ANG-1和IL-8细胞因子的变化水平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管生成素-1(ANG-1)和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因子的变化水平与疾病的关系.方法:以临床确诊的42例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与1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ANG-1和IL-8蛋白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F-α、ANG-1和IL-8mRNA水平.结果:与健康新生儿相比较,肺动脉高压患儿外周血ANG-1的蛋白含量及ANG-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NF-α、IL-8的蛋白含量及TNF-α、IL-8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TNF-α、ANG-1和IL-8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

    作者:寒冰;李东梅;白秀梅;马洪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地氟病知识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地氟病知识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古蔺县2 385名初中和高中生进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和地氟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 385名中学生地氟病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14±2.15)分,及格率为50.0%;MMHI-60量表总得分的平均分为(1.95±0.51)分,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1.0%.除强迫和适应不良两个因子外,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MMHI-60得分与地氟病知识得分基本上呈负相关.结论:建议根据实施主体以及受众的性别、年级等特点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以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娅;赖晋锋;陈君程;陈建国;王崇林;叶运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 352例,其中医院内感染患儿共358例.对院内感染患儿进行血清病检测及免疫荧光法检测,且将患儿所取的痰液标本制成悬液标本,取菌液接种于哥伦比亚选择性培养液,置CO2培养箱培养.结果:358例患儿中,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病原菌,占77.09% (P >0.05).患儿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居多,有115例,其次为副流感病毒25例和人类偏肺病毒23例,真菌感染的相对较少.年龄分布相对均匀,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细菌者总体小于平均中位年龄,其他病毒及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大于平均中位年龄.呼吸道合胞病毒冬季的感染率较高,病毒的感染整体上春秋的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季节,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随季节的变化,差异不明显,整体发病情况,冬季略高于其他季节.季节因素、病情因素、遗传因素、自身因素是患儿患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院内感染要特别注意患儿在院的卫生,包括奶瓶、衣物的清洗,尽量少接触高传染源.对于病毒的季节和患儿的年龄也要特别留意.

    作者:凌如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不同流产方式和次数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流产方式和次数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 2013年7月入住武汉市第五医院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孕妇有人工流产史,50例孕妇有药物流产史.比较两组孕妇再次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人工流产史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窒息及胎儿畸形发生率(26.00%、18.00%、30.00%、24.00%、26.00%及44.00%)均显著高于药物流产史组(12.00%、8.00%、12.00%、10.00%、8.00%及16.00%);两组流产≥2次孕妇胎盘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产1次的孕妇(P<0.05).结论:有人工流产史以及流产次数≥2次对再次妊娠结局及分娩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积极做好避孕工作并尽量减少计划外妊娠.

    作者:邓梅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胎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术随机分为阿托品(A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C组)各100例,C组术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5mg,A组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观察两组HR、收缩压(SBP)、心脏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指数(CI),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寒战及新生儿l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A组给药后HR、SBP、SV、CI明显高于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SBP均较给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C组给药后HR、SV、CI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42例寒战反应,C组无寒战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后VAS评分、新生儿1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安全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前用药.

    作者:杨明;杨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3~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研究

    目的:了解贵阳市幼儿园3~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症状出现频率,对患儿现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1V)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中的症状标准,对所调查的4 489名3~6岁儿童身上出现的症状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儿童与患儿相比,ADHD症状出现情况并不一致,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患儿冲动症状均属出现较少的症状,所有儿童均不易出现组织能力受损表现.结论:3~6岁正常儿童与患儿相比,ADHD症状出现情况不一致,为ADH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传杰;艾戎;邓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武陵山区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状况及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状况及与生命质量关系,为武陵山区农村妇女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制调查表和WHOQOL-BREF量表对武陵山区1 521名农村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患慢性病者537例,占调查总人数的35.3%;患病比例高的是骨关节病,占23.1%;慢性病的患病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参加体育锻炼程度、睡眠状况及是否定期体检有关(P<0.01);患慢性病的农村妇女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低于未患慢性病者(P<0.001);患病数量越多,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越低(P<0.001);不同类型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武陵山区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率高;慢性病降低了妇女生命质量;糖尿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大.②加强慢性病的防治是改善武陵山区农村妇女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欧廷政;罗雪梅;吴高峰;杜建林;袁源;高思;石阳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IL-21、AFP在孕中期乙型肝炎孕妇血清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孕中期乙型肝炎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69例乙型肝炎孕妇HBV DNA并分组,HBV DNA< 103 copies/ml为A组,103 copies/ml≤HBV DNA< 106 copies/ml为B组,HBV DNA≥106 copies/ml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并与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比较.结果:B、C组血清IL-21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孕妇组血清IL-21与AFP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孕妇血清IL-21与肝脏炎症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且与AFP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IL-21和AFP的表达可减少乙型肝炎对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

    作者:轩维清;何亚萍;杜潘艳;高翠红;许林骥;刘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孕妇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联合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孕妇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就诊的孕妇慢性荨麻疹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葡萄糖酸钙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葡萄糖酸钙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和总积分,IL-2、IL-4水平和治疗2周后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各项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治疗2周后的各项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IL-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治疗2周后的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884 9,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孕妇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葡萄糖酸钙且安全、可靠.

    作者:许文;周红;冯爱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为诊断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PCOS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性激素水平正常女性8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结果.结果:PCOS患者卵巢体积相比对照组正常卵巢明显更大[(10.33±2.97) cm3vs (5.62±1.71) cm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数目较多,平均(23.55 ±5.35)个;患者间质血流信号主要表现为粗壮条形,在收缩期波峰表现钝缓,且上升比下降速度快;频谱主要表现为高速低阻;相比对照组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LH/FSH)更高,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更低,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PCOS可靠方便,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提升诊断准确率的参考依据.

    作者:孙金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新生儿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病原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对2011 ~2013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 737株从新生儿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的阳性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血培养标本10 437份中阳性2 737例,阳性率26.2%.其中革兰阳性菌2 083株(76.1%),革兰阴性菌456株(16.7%),真菌198株(8.7%).血培养结果显示新生儿血培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革兰阳性菌药敏显示对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类、克林霉素类、磺胺类高水平耐药,耐药率> 80.0%,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为敏感,但对常用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氨苄西林他唑巴坦)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新生儿科血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为首选抗生素,实验室要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智敏;邱卫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东丰县947名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东丰县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随机抽取东丰县3~5岁儿童947名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并从中抽取371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2.0软件包对影响乳牙龋的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东丰县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42%,龋均为3.18,充填率为0.365%.患龋率和龋均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对氟化物防龋的认识(P <0.001)、开始刷牙年龄(P =0.008)、孩子进食甜食零食的频率(P<0.001)及睡前吃喝(P=0.022)对乳牙龋有显著影响.结论:加强东丰县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指导,控制儿童日间及睡前进食甜零食的频率,是防治乳牙龋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凤兰;程敏;童辉燕;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产妇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名在璧山县妇幼保健院接受系统健康教育的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期200名未参加任何健康教育的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两组产前检查、孕妇学校、孕期营养及胎教、孕期自我监护及筛查等保健知识,正确认识剖宫产分娩的判断等知识,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知识、分娩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分娩有重要影响,观察组孕产妇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产前健康宣教有利于降低社会因素对孕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提高自然分娩率,对保证母婴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与急诊治疗原则探讨

    目的:研究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探讨急诊治疗的原则.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作为研究组,另取该院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研究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凝血酶原、凝血酶以及凝血活酶部分活化的时间与正常产妇相比均显著延长(t =37.572 7,93.531 3,41.9068;P=0.0000);研究组产妇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51 8,7.659 3,24.258 4;P=0.000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进行紧急治疗后,凝血功能逐渐恢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凝血功能受损,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紧急治疗后出血量减少,凝血功能逐渐恢复.

    作者:张弛;权丽丽;吴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