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迎
总结了胺碘酮致22例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观察,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使用前做相关知识宣教、正确选择血管、掌握好使用的浓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发生静脉炎后及时对症处理.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红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剖腹产术中并发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剖腹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2组,每组各64例,实验组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结果 实验组发生寒战8例,患者只是自我感觉发冷,体温变化不大.对照组20例,患者寒战明显轻者牙关发抖,重者全身发抖,体温明显降低,有的甚至表现为体温不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剖腹产术中并发寒战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产妇舒适度和满意度.
作者:李琳瑛;陈俊英;潘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下肢皮肤大面积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清创至二期植皮手术平均时间.结果 实验组91.67%数患者只需7d左右创面下肉芽组织生长即可达到二期植皮要求,较对照组平均12.4d短(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严重创伤皮肤缺损可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使其尽快达到二期植皮要求的时间,使创面尽快达到行植皮手术或皮瓣转位术的要求,进而缩短住院天数,亦减少了医护工作量,避免患者换药时的痛苦.
作者:龙清艳;段铁梅;唐如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安全告知单对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住我科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13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670例、6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风险告知,实验组则由科室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针对性地做好各种安全告知单,告知后由护患双方签字,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Ⅰ度压疮、意外拔管、意外走失人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Ⅰ度压疮人数、意外拔管人数、意外走失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告知单将安全护理的告知行为加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避免护士告知缺失或凭经验讲述的现象,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杜绝或减少护理工作中的事故.
作者:陈玉珍;连春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单倍血容量换血法和双倍血容量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分别观察采用单倍血容量换血法的1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双倍血容量换血法的2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 单倍血容量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0.13±107.62) umol/L、(193.40:±37.86) u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双倍血容量换血组挟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0) umol/L、(216.83±63.66)u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倍血容量换血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新生儿换血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朱为;钟瑛;刘彩霞;朱亚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58例外科手术全麻气管插管的护理经验,包括插管前做好全面周密的准备,插管中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剂量、给药速度、正规操作程序.认为提高护士的熟练配合对于插管是否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扈树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不同时期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资料,将2009年4月~2011年7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实施常规护理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56±1.57)d低于对照组(11.37±3.21)d(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为(48104.23± 16094.24)元和对照组(54204.12± 16228.57)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加快床位的流转,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胡忠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63例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的手术配合与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配合时的体会,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胡慧;巴哈尔;刘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60例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认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手术切口能更快更好地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少文;沈奕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 2011年12月2088例住院新生儿进行院内感染情况的分析.结果 采取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措施后,2088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78例,医院感染率由2009年的12.63%下降到2011年的5.29%,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考核及监测、监控和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作者:李正利;杨秀丽;钟佳良;许维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由外聘人员组成测评小组定期对住院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将测评结果定期公布、对影响满意度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每月测评结果纳入病区绩效考核内容的经验.这种测评方法增强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认为通过改变满意度测评方法,转变了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增强了竞争意识,对保持医院良好的发展优势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韩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例慢性阑尾炎发作合并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肠梗阻、妇科手术的护理、并加强眼部护理.认为细致的护理能降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合并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并发症率,促进康复.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80例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找出产后出血与高危因素的关系,做好产后出血的监测、急救及护理工作.认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危险因素所致,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监测、急救、有效的护理措施.根据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才能降低发病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爱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集中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包括对全院再生使用器械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及由分散处理转为由供应室集中管理.认为集中管理规范了再生器械的处理流程,使再生器械得到了专业的保养护理,提高了其使用质量,从而使供应室的工作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为控制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
作者:张文娜;史冬梅;王牡丹;徐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科3例出走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出走原因为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患者病情四个方面.认为对住院精神患者出走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可减低住院精神患者出走率.
作者:陈家义;代仕成;范荣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97例脾破裂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超声影像确诊、入院时紧急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宣教、稳定恢复期的护理和出院指导及随访告知等.认为只要把握好适应症、医疗和护理密切配合,脾破裂保守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泓;袁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手操作法在提高小儿留置针置管成功率中的效果.方法 对214例住院烧伤患儿行小儿静脉留置针补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手操作置管的传统方法,试验组用单手操作置管方法.比较2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7.4%,对照组69.9%,试验组穿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单手操作法有效提高了烧伤患儿的置管成功率,而且手法简单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彬彬;胡素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影响的有益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53名稽留流产患者实行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行为变化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对照.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能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安心接受治疗,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重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作者:张月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皮疹、肝功能损害、口腔溃疡等,认为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和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继续完成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吴永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0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健康指导及呼吸有关训练、术后严密观察、合理用药、重视呼吸机的规范使用与气道管理、加强营养支持等,认为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黄小梅;黄丹;胡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