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剖腹产术中并发寒战中的应用

李琳瑛;陈俊英;潘莉

关键词:寒战, 剖腹产,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剖腹产术中并发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剖腹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2组,每组各64例,实验组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结果 实验组发生寒战8例,患者只是自我感觉发冷,体温变化不大.对照组20例,患者寒战明显轻者牙关发抖,重者全身发抖,体温明显降低,有的甚至表现为体温不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剖腹产术中并发寒战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产妇舒适度和满意度.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授课竞赛对提高产科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总结了通过授课竞赛提高产科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经验,每半月开展1次产科新护士讲课,邀请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旁听指导,并每季度评出冠军.认为通过健康教育讲课竞赛,提高了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同时提高了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陈丹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康宣教对输液完毕拔针后按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中的影响.方法 将需住院5d的86例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按入院的第1、2、3、4、5天,依次分为5组,分别采用不宣教、简单宣教、认真宣教、进一步纠正等方法,观察宣教对按压产生的效果.结果 按压效果随着宣教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到一定程度后稳定.出血、瘀血人数前3d依次明显减少,往后持平,满意度前3d依次明显提高,往后持平.结论 宣教可提高患者的按压知识水平,良好的宣教可使患者很好地掌握按压知识,改善按压效果,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利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便秘的集束化护理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7月~ 2012年6月入住本科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3例.其中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者设为实验组.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生物反馈训练、肠道功能训练、穴位按压等.分别在入院第3d及第10d对2组进行“便秘症状评估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第3d便秘症状总分为(12.23±3.47),实验组为(12.16±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0天便秘症状总分为(9.07±3.14),对照组为(12.46±3.90),且实验组各条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群;周彩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 2011年12月2088例住院新生儿进行院内感染情况的分析.结果 采取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措施后,2088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78例,医院感染率由2009年的12.63%下降到2011年的5.29%,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考核及监测、监控和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作者:李正利;杨秀丽;钟佳良;许维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保护监护仪线路新方法

    心电监护仪及心电图机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临床医护人员缺乏仪器保养知识,导致线路不能正常使用或缩短使用寿命.另外虽有专人保管、保养,但临床上往往在使用后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容易使导联线及氧饱合度线外皮腐蚀及脱落,或在使用后线缆折叠成角,末妥善扎起放置,折叠受压,线路容易折断.不但使病人使用时不舒服,而且不美观,如果需要更换新的导联线,则会增加成本.本科从2010年使用防水绝缘胶带来保护线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曼曼;秦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11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准备、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对穿刺伤口及穿刺肢体的观察,防止并发症,认为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完好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荆晓蕾;李凤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分析了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管理策略以及护理人员素质,总结出护理质量管理面临着持续改进和发展的问题.认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通过完善质控管理网络体系推进护理绩效考评、创建分析评价与质管教育培训体系等内容,可以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形成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践证明,持续质量改进推进了护理人员加强自我管理,有效推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宋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期望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下称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带教老师的具体期望,为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的半结构访谈对15名实习护生进行访谈.结果 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期望集中于4个主题:精湛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和谐可亲的态度、关心尊重学生、以及丰富的带教技巧.结论 医院应加强临床带教老师选拔、培训和考核程序,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满足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需求,为护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能以及培养职业情感奠定基础.

    作者:梁丽;蒋维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单倍血容量换血法和双倍血容量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分别观察采用单倍血容量换血法的1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双倍血容量换血法的2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 单倍血容量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0.13±107.62) umol/L、(193.40:±37.86) u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双倍血容量换血组挟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0) umol/L、(216.83±63.66)u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倍血容量换血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新生儿换血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朱为;钟瑛;刘彩霞;朱亚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联合穴位按摩提高脑瘫患儿及家长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醒脑开窍式穴位按摩对脑瘫患儿、家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08例和对照组66例,对干预组给予经常性的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教及醒脑开窍式穴位按摩,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脑瘫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采用HAD情绪自评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表),进行焦虑、抑郁程度的比较.采用自制的躯体康复量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显著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状态经心理干预和精神疏导后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自理能力经醒脑开窍式穴位按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减轻了脑瘫患儿和家长的焦虑、抑郁、内向、盲目心理,增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大程度的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宁;柳晓梅;董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循环系统管理、呼吸系统监护、管道管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等.认为及时准备地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提高暴发型心肌炎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洪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强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慎独修养

    论述了慎独精神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及培养慎独精神的方法,基本要求包括拥有高度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培养方法包括加强学习、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加强技术培训、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科室制度等.认为保持慎独精神可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从而全面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惠琼;卓金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后精神障碍的护理

    总结了27例产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出院指导.认为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精心的临床护理对产后精神障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道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水压灌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总结了4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护理,主要包括水压灌肠复位前、中、后的观察护理,认为了解肠套叠的病情特点,加强临床观察,做好术前准备,积极防治感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做好术后康复护理是复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郭丽红;李巧玲;罗晓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HIV污染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

    探讨被HIV污染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包括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使用防护屏障、注意日常操作安全、防范HIV患者蓄意伤害等.认为对HIV污染针刺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的阻断HIV的感染,减少职业暴露,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宋照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综述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因素等.认为护理人员需要全面地认识各种危害,做好防护措施,从而达到职业防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维护自身身心健康,顺利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汪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前后安置体位临床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前后护患互动安置患者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妇产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后安置患者体位.实验组60例,在患者清醒时根据患者的感受护患互动安置患者体位.采用术后回访的方式调查患者术后并发症(肩疼、下肢麻木、腰疼)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其首次下床的平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前,采用护患互动方式安置患者体位,可明显预防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刘雄涛;赵丽燕;孔德玲;吴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体外振动排痰仪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按COPD疾病诊断指南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体外排痰仪治疗,对照组行一般的叩背排痰,3个月时采用肺功能测定进行对比.结果 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肺功能有所提高,特别是FEV1%改善明显(P<0.05).结论 体外振动排痰仪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戈云;周惠丽;张福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严重创伤皮肤缺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下肢皮肤大面积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清创至二期植皮手术平均时间.结果 实验组91.67%数患者只需7d左右创面下肉芽组织生长即可达到二期植皮要求,较对照组平均12.4d短(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严重创伤皮肤缺损可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使其尽快达到二期植皮要求的时间,使创面尽快达到行植皮手术或皮瓣转位术的要求,进而缩短住院天数,亦减少了医护工作量,避免患者换药时的痛苦.

    作者:龙清艳;段铁梅;唐如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热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96例白血病患者,按时间段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化疗前予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全程护理干预,2组均在化疗后2周内每天监测4次(7:00、11:00、15:00、19:00)体温.对比2组患者化疗后发热的例数,干预后发热持续时间和应用抗生素情况.结果 未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化疗后发热的例数,干预后发热持续对间和应用抗生素的频次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减少了化疗后发热的发生,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作者:郭江;曹美嫦;欧阳任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