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萍
目的 探讨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100例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SCL-90评定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45.1%,检出率居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躯体症状、敌对、焦虑.结论 传染科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提示在治疗及护理传染科患者病理症状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防止不良情绪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作者:许筱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5例迟发性羊水栓塞的临床急救和护理对策.主要包括监测病情、做好产程产后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心理护理等,认为及时给予迟发性羊水栓塞患者正确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干预,对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易云霞;卢群;谭小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例慢性阑尾炎发作合并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肠梗阻、妇科手术的护理、并加强眼部护理.认为细致的护理能降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合并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并发症率,促进康复.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27例产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出院指导.认为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精心的临床护理对产后精神障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道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94例肛周脓肿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44例).对照组行肛肠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评估,术后加强疼痛护理、排尿护理、排便护理、伤口护理及规范换药、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脓肿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肛区疼痛、便秘、尿潴留、伤口感染)和脓肿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围手术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和预防复发,促进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海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前后护患互动安置患者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妇产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后安置患者体位.实验组60例,在患者清醒时根据患者的感受护患互动安置患者体位.采用术后回访的方式调查患者术后并发症(肩疼、下肢麻木、腰疼)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其首次下床的平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前,采用护患互动方式安置患者体位,可明显预防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刘雄涛;赵丽燕;孔德玲;吴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例胎盘植入致失血性休克及严重盆腔感染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抢救时的护理、药物疗效的观察与护理等.认为细致的护理及全面的健康教育是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肖翠玲;胡爱珍;刘先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1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尿液颜色、观察患者有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情况等.认为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卧床休息,预防出血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程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SAS、SD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应用舒适护理,可使患者以佳的状态配合介入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龚美霞;陈川;徐艳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在产妇能自主活动时进行温水足浴.实验组在剖宫产术后6h为产妇进行中药足浴,每天1次,每次约15~20min,连续使用4~5d.结果 实验组睡眠情况明显好过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有提升剖宫产产妇睡眠质量的作用,利于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王桂英;邱彩凤;刘志雯;邓宝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对高职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职业素质教育方案的实施包括2个阶段,分别是临床实习前的准备与培训阶段以及临床实习中的教育与促进阶段.认为开展系统化的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职实习护生认识护理职责、培养职业情感.
作者:万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探究.方法 使用自尊量表(SES)、自我接纳量表(SA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3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自尊及自我接纳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和自我接纳的关系.结果 自尊与自我接纳量表总分比较,家庭所在地为市区县城的学生高于乡镇农村,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与自我接纳呈强相关(P<0.01),自尊、自我接纳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自尊、自我接纳与父亲、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过分干涉、父母亲偏爱被试、父母否认、父亲过分保护等呈负相关.结论 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自尊与自我接纳的发展,消极的教养方式抑制自尊与自我接纳的发展.
作者:李静;冯琼;刘萌;贾书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集中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包括对全院再生使用器械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及由分散处理转为由供应室集中管理.认为集中管理规范了再生器械的处理流程,使再生器械得到了专业的保养护理,提高了其使用质量,从而使供应室的工作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为控制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
作者:张文娜;史冬梅;王牡丹;徐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58例外科手术全麻气管插管的护理经验,包括插管前做好全面周密的准备,插管中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剂量、给药速度、正规操作程序.认为提高护士的熟练配合对于插管是否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扈树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方法对148例高血压病患者在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膳食、生活方式、情绪方面的行为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个性化健康教育使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膳食、生活方式、情绪方面的不良行为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是能有效地提高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和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我管理水平,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作者:罗文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97例脾破裂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超声影像确诊、入院时紧急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宣教、稳定恢复期的护理和出院指导及随访告知等.认为只要把握好适应症、医疗和护理密切配合,脾破裂保守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泓;袁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4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将患者接到手术通知时和进入手术室时的血压与脉搏的变化进行比较,术后第2天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2组比较进入手术室的血压、脉搏与接到手术通知时相比升高人数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在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达到和谐稳定,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并能促进其积极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涂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不同时期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资料,将2009年4月~2011年7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实施常规护理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56±1.57)d低于对照组(11.37±3.21)d(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为(48104.23± 16094.24)元和对照组(54204.12± 16228.57)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加快床位的流转,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胡忠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老年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策,存在的心理状态包括孤独、人格不够健全、心境不良、郁结持久、患者角色适应不良,对策措施有提供舒适环境、病情介绍、建立人际关系、尊重患者、挖掘患者心理根源等.认为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有利于老年神经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杨喜霞;刘孟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探讨被HIV污染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包括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使用防护屏障、注意日常操作安全、防范HIV患者蓄意伤害等.认为对HIV污染针刺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的阻断HIV的感染,减少职业暴露,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宋照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