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华
目的 探讨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100例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SCL-90评定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45.1%,检出率居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躯体症状、敌对、焦虑.结论 传染科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提示在治疗及护理传染科患者病理症状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防止不良情绪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作者:许筱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目标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护生所处实习阶段,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目标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实习结束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护生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质量评价情况,护生对老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目标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自学能力方面优于传统带教方法,并对发掘教师自身创造潜能大有裨益.
作者:易艳辉;黄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胺碘酮致22例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观察,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使用前做相关知识宣教、正确选择血管、掌握好使用的浓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发生静脉炎后及时对症处理.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红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无缝隙护理在耳鼻咽喉科的实施经验,包括入院护理、手术前、中、后期护理、出院及出院后护理.认为实施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护患双方达到双赢.
作者:顾伟文;诸燕芳;钱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通过授课竞赛提高产科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经验,每半月开展1次产科新护士讲课,邀请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旁听指导,并每季度评出冠军.认为通过健康教育讲课竞赛,提高了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同时提高了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陈丹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5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黄疸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化验标本的留取、蓝光照射的护理、用药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认为只要护理人员精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检查记录患儿各项指标、及时处理发生的异常状况,就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康复.
作者:熊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94例异位妊娠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期间的心理问题和护理对策.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等,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认为对异位妊娠患者在药物治疗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珠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8-AA注射液在预防压疮中营养因素上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6~2011年10月与2011年1~2011年5月骨科卧床住院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受压皮肤均为压疮淤血红润期,实验组处理方法在对照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18-AA注射液250ml静滴连用3~7d.结果 用药后第3、5天有效率100%,症状轻者在第一次用药后24h即可见明显改善,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8-AA静脉注射,增加了患者的营养,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在预防压疮营养方面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喻择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实施用药、心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另将2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子痫发作、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子痫发作、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均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属于高危妊娠,进行规范化全面护理及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产科质量,显著降低孕产妇子痫的发生机率,改善母婴生活质量.
作者:陆卫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例慢性阑尾炎发作合并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肠梗阻、妇科手术的护理、并加强眼部护理.认为细致的护理能降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合并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并发症率,促进康复.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60例氧驱动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要点,包括对使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相应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认为氧驱动雾化吸入药物可有效改善CDPD患者的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经济安全,护理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巧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论述了慎独精神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及培养慎独精神的方法,基本要求包括拥有高度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培养方法包括加强学习、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加强技术培训、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科室制度等.认为保持慎独精神可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从而全面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惠琼;卓金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以期寻找佳的护理模式.方法 选择7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舒适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达100%,而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满意度仅为82.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产后出血,对照组有5例发生产后出血.结论 在剖宫产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降低产后出血率,有利于孕产妇的恢复及子宫复旧,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作者:李月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探讨如何发挥门诊护士在掌握药品配伍禁忌中的作用,对策包括提高护士药理知识水平、加强查对制度等.认为护士掌握药品配伍禁忌可以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降低不必要的药品开支以及避免医疗纠纷,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金丛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培训的方法,主要包括动员及对工作流程、专科器械处理、手术器械处理及外来器械处理的培训.认为分阶段的规范培训使工作人员在短期内适应了新的工作模式,是集中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作者:黄秀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在儿科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儿科入院重症患儿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采血成功率和采血时间、误采静脉血机率、血肿和凝血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采血组与股动脉采血组比较,一次采血成功率较高、采血时间短、家属易接受、无误采静脉血机率、血肿和凝血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采血技术具有直观、方便易行,节省时间,家属易接受,无误采静脉血的机率、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健;关小玲;胡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单倍血容量换血法和双倍血容量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分别观察采用单倍血容量换血法的1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双倍血容量换血法的2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 单倍血容量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0.13±107.62) umol/L、(193.40:±37.86) u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双倍血容量换血组挟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0) umol/L、(216.83±63.66)u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倍血容量换血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新生儿换血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朱为;钟瑛;刘彩霞;朱亚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综述了临床护士压力源的成因,探讨其应对措施,认为这对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体现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艳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0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健康指导及呼吸有关训练、术后严密观察、合理用药、重视呼吸机的规范使用与气道管理、加强营养支持等,认为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黄小梅;黄丹;胡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建立急救队伍、迅速进行伤情判断、治疗先于诊断、途中临护、及时转运等.认为根据受伤的严重程度给予及时的院前急救,可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水平,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申静;王修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