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胜
总结了有关养生“治未病”的护理经验.包括结合中医的治未病的理念,适时进行护理于预,针对临床工作中产生的问题采取积极对策,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认为养生“治未病”的方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邓素琴;广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本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86例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尿急控制训练、液体摄入管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和尿失禁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缩短尿失禁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潘宝环;程凤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探讨被HIV污染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包括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使用防护屏障、注意日常操作安全、防范HIV患者蓄意伤害等.认为对HIV污染针刺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的阻断HIV的感染,减少职业暴露,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宋照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护理情况以探讨其效果.方法 94例产妇根据知情同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镇痛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不采用镇痛药物并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2组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娩中采用罗哌卡因镇痛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缩短产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玲;卢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8-AA注射液在预防压疮中营养因素上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6~2011年10月与2011年1~2011年5月骨科卧床住院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受压皮肤均为压疮淤血红润期,实验组处理方法在对照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18-AA注射液250ml静滴连用3~7d.结果 用药后第3、5天有效率100%,症状轻者在第一次用药后24h即可见明显改善,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8-AA静脉注射,增加了患者的营养,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在预防压疮营养方面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喻择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乌附芪术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44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3例用乌附芪术汤治疗,对照组21例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应用乌附芪术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阮辉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例胎盘植入致失血性休克及严重盆腔感染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抢救时的护理、药物疗效的观察与护理等.认为细致的护理及全面的健康教育是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肖翠玲;胡爱珍;刘先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热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96例白血病患者,按时间段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化疗前予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全程护理干预,2组均在化疗后2周内每天监测4次(7:00、11:00、15:00、19:00)体温.对比2组患者化疗后发热的例数,干预后发热持续时间和应用抗生素情况.结果 未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化疗后发热的例数,干预后发热持续对间和应用抗生素的频次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减少了化疗后发热的发生,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作者:郭江;曹美嫦;欧阳任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由外聘人员组成测评小组定期对住院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将测评结果定期公布、对影响满意度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每月测评结果纳入病区绩效考核内容的经验.这种测评方法增强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认为通过改变满意度测评方法,转变了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增强了竞争意识,对保持医院良好的发展优势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韩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60例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认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手术切口能更快更好地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少文;沈奕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综述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因素等.认为护理人员需要全面地认识各种危害,做好防护措施,从而达到职业防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维护自身身心健康,顺利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汪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100例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SCL-90评定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45.1%,检出率居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躯体症状、敌对、焦虑.结论 传染科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提示在治疗及护理传染科患者病理症状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防止不良情绪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作者:许筱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45例CRT/CRT-D植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认为对CRT/CRT-D植入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病情的观察,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改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猝死率.
作者:王林霞;赵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呼吸内科住院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嗽气促改善情况、对支气管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住院天数组循环护理较对照组短(均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文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患者心声本”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应用的实施体会,应用方法包括纳入告知内容、护士长定期查阅、及时反馈与整改、与护理人员绩效挂钩、与护理人员评先评优挂钩.认为应用“患者心声本”可以为患者、陪护人员及时反馈心声提供平台,为其了解科室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效果明显,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刘艳琼;叶政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4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护理,主要包括水压灌肠复位前、中、后的观察护理,认为了解肠套叠的病情特点,加强临床观察,做好术前准备,积极防治感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做好术后康复护理是复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郭丽红;李巧玲;罗晓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股骨头髓芯减压植入人工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积极准备、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康复训练指导等.认为经股骨大转子髓芯减压植入人工骨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心理不利因素,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黔鸣;陈黔;王大寿;段彬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按COPD疾病诊断指南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体外排痰仪治疗,对照组行一般的叩背排痰,3个月时采用肺功能测定进行对比.结果 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肺功能有所提高,特别是FEV1%改善明显(P<0.05).结论 体外振动排痰仪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戈云;周惠丽;张福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129例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血压及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相关护理与治疗后,2组患者SDS值及血压值均得到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抑郁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可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郭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老年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策,存在的心理状态包括孤独、人格不够健全、心境不良、郁结持久、患者角色适应不良,对策措施有提供舒适环境、病情介绍、建立人际关系、尊重患者、挖掘患者心理根源等.认为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有利于老年神经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杨喜霞;刘孟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