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洗胃流程对口服毒物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

肖艳华

关键词:洗胃, 中毒, 护理流程, 自动洗胃机洗胃法
摘要:目的 探讨自动洗胃机的佳洗胃护理操作流程,防止急性胃扩张、误吸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以实现佳洗胃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口服有机磷农药类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揉胃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就2组洗胃液量、洗胃时间、并发症以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间歇脱机揉胃流程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及出血,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自动洗胃流程对胃黏膜刺激轻、损伤小,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流程,值得推广应用.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聚焦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聚焦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200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问题解决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对2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控制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聚焦模式对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梅;刘祥伟;孙亚男;陈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拔除气管套管后2种切口换药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换药方法用于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行气管切开拔除气管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换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比较2组气管切口愈合时间、敷料脱落情况和皮肤致敏性.结果 实验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敷料脱落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皮肤致敏例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拔除气管套管后用改良换药法效果较好.

    作者:蓝妍琼;谢丽琴;林美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

    目的 探讨和研究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对2组患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焦虑、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职业性皮肤病的影响

    目的 了解社区健康教育对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的影响.方法 在某电镀厂一线员工中随机抽取1000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名.对观察组员工500名进行岗前、在职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员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照组员工500名,未接受健康教育.结果 1年后,观察组职业性皮肤病的患病率为1.6%,对照组职业性皮肤病的患病率为5.2%,观察组患病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增强作业员工健康作业的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生.

    作者:陈卫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冲洗效果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冲洗效果,提高口腔护理质量.方法 将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按常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实验组40例在经过培训后采用口腔冲洗进行口腔护理,每天3次.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口腔溃疡、疱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的病例数.结果 实验组口臭发生率为10.0%,VAP发生率5.0%,对照组口臭发生率为62.5%,VAP发生率35.0%.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冲洗能明显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减少口臭,降低口腔炎症和VAP发生率.

    作者:张寒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94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综合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一餐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进行吞咽功能测评.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康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系统性的吞咽功能训练及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人群结构探讨与防护对策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人群的结构,以提高全社会对此类人群的关注.方法 利用自制的<自伤自杀人群结构调查表>,调查2010月1月~2010年12月入住本院精神科病房自伤自杀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种类以及疾病治疗阶段在群体中的构成比,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共有132例自伤自杀患者(131例被及时发现,1例自缢经抢救成功脱险),其中男性患者70例,占53.03%,女性患者62例,占46.97%;小于或等于40岁患者101例,占76.52%;农民及无业者90例,占68.18%;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72例,占54.55%;未婚82例,占62.12%;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68例,占51.5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未定型)51例,占38.64%;处于疾病初期患者68例,占51.52%,恢复期患者52例,占39.39%.结论 农民及无业、学历低、未婚、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年轻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自伤自杀的高发人群,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此类精神病患者,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作者:陆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长沙市某三级医院867例孕妇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目的 调查孕期妇女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应对方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孕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信息,帮助艾滋病孕妇做出合适的选择,从而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长沙市某三级医院的867名孕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组孕妇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较广泛,有45.9%、32.1%、60.6%、41.4%分别从网络、书籍、医务人员、疾病控制人员处咨询艾滋病知识.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不一,年龄在24岁以下的年轻孕妇、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孕妇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较低,分别为(80.14±14.55)分、(79.75±12.66)分.在婚孕妇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4.52±12.06)分,高于未婚孕妇和同居孕妇.结论 孕期妇女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了解情况不容乐观,有待于今后提高宣传力度.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不一,在对艾滋病的态度与应对方式上,孕期妇女的选择亦不尽相同,加强对年龄偏小、文化层次偏低的未婚孕妇和同居孕妇的艾滋病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杨诗平;吴让香;曾宇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尿流动力学检查引发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结并分析765例尿流动力学检查中16例患者引发泌尿道感染的原因.认为积极的预防、及时的治疗、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加强日常护理、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池静江;丁涛;陆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临床带教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结了本院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科室内未安排带教老师额外时间指导护生,带教不得法,转科考试流于形式,护生学习主动性及组织纪律性较差等.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亟待改进,管理层领导要善于分析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和健全带教制度.

    作者:鲁群英;杨月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2种灌肠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2种灌肠法的比较,掌握更适合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术前灌肠体位.方法 选择儿外科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灌肠,观察组患儿采取坐位灌肠,观察2组患儿手术肠道准备时间,每日灌肠操作时间,每次灌肠所需要生理盐水总量.结果 观察组每天灌肠操作时间、灌肠液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而2组患儿手术肠道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坐位灌肠法优越于仰卧位灌肠法,其操作时间短,使用灌肠液少,节省了人力及物力.

    作者:王香香;陈泽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的护理

    总结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并发症防治等.认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便易行,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娴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小文;王晓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例血压监测导致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1例因选择液体外渗侧肢体进行血压监测,导致外渗部位出血患者的护理,包括在发生出血后于血肿处外敷黑墨草加冰片、马铃薯以及血肿处抽液,血肿消失,效果良好.认为正确选择血压监测部位,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避免测血压导致出血的关键环节.

    作者:韦叶;闭永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的应用及护理

    总结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护理体会.护理重点包括做好肠内外营养的护理,严密观察消化道反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状况,重视心理护理.认为做好肠内肠外营养护理是促进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董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吸药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吸药流程进行改进,降低新进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方法 根据FMEA方法,成立锐器伤防范小组,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对于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 新进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由75.6%下降到62.7%.结论 将FMEA应用于吸药流程中锐器伤的预防,可规范操作流程,纠正导致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减少直接与锐器接触的机会,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

    作者:何天兰;姜丽芳;罗丽蓉;马君;凡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抽选本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老年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患者相关参数变化.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率高于对照组(P<0.01);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脑卒中患者遵医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管细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

    总结了17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永久通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经验,包括正确掌握使用和封管方法,积极预防与处理并发症.认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作为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多次作动静脉内瘘闭合术失败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高爱华;陈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32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研究,分别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2组患者在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并发症、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化、系统化,使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更有目的 性和计划性.

    作者:谈晓英;潘三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产程中肛门检查和阴道检查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程中肛门检查和阴道检查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将临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肛查组)和实验组(阴查组),每组50例,比较检查时产妇的舒适度和母婴感染情况.结果 2组在感觉上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产褥感染、会阴切口感染及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查带给产妇的不适感大于阴查 ;试产过程中在消毒外阴的条件下直接用阴查不增加母婴感染率,可以避免肛查的种种弊端,阴查可以取代肛查.

    作者:彭梦秋;张玉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碘造影剂在冠脉CT扫描中风险性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通过对8893例冠脉CT扫描患者的观察,发现碘造影剂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认为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个体因素,合理使用造影剂,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对造影剂所致的副反应要积极处理、救治,以免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伤.

    作者:陈琴;邓慧仪;王贤主;黄京芳;邱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