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娥;饶三玉;高怡
总结了介入疗法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急救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认为应用开展急救护理,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护理关键,可挽救晚期产后大出血产妇的生命.
作者:黄道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问题有:护理人员对访视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知识、缺乏沟通技巧、人力资源不足及患者自身问题等.认为制定相关措施、贯彻落实术前访视制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增进护患交流可提高术前访视质量,使患者以佳状态接受手术.
作者:林秀华;施美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对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6名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41例按个体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对照组45例按常规方法进行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效果.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教育组患者第3、6、12月的平均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FEV1值,日均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次数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1年里中重度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平均误工误学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对控制哮喘发作、减轻哮喘症状、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凌芸;曾志励;王自秀;刘剑梅;唐丽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水胶体敷料在肌肉注射后缓解局部肌肉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肌肉注射产生疼痛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外敷肌肉疼痛部位,对照组采用土豆片外敷.比较2组患者肌肉疼痛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肌肉注射后肌肉疼痛的缓解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水胶体敷料治疗肌肉注射所致肌肉疼痛,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压对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 对需采取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3例共1100次在穿刺前检测血压,研究血压与直接动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系.结果 血压≤180/110mmHg,足背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5.39%;血压≥180/110mmHg时,同部位穿刺成功率为89.98﹪,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析患者的血压直接影响足背动脉或桡动脉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前应该检测血压,血压小于180/110mmHg时可直接进行穿刺;血压等于或大于180/110mmHg时,可行临时性置管术,并遵医嘱予小剂量降压药,待血压恢复至160/90mmHg左右时,再进行足背动脉或桡动脉穿刺.
作者:张春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赛肤润治疗克林霉素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克林霉素针所致静脉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用赛肤润和50%硫酸镁外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赛肤润对克林霉素针所致静脉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推广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吴爱华;汪郢;刘金凤;徐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从而为健康体检中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从健康档案中选出2010年1月1日~6月30日在本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一般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实验组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健康指导,主要为: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调整心态、戒烟控酒以及减轻体重.通过5个月的健康指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血压控制效果显著,而对照组血压不仅没有降低甚至许多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升高.结论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血压,是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方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作用是积极有效的,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王怒;杨孝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5例肝硬化大出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发生皮肤坏死的原因,包括药物浓度过大、患者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等.认为将药物浓度降低、加强责任心、提高预见性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虞水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喷洒在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观察其是否能降低患者留置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方法 将100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尿道口常规护理后,加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喷洒尿道口、导尿管表面,2次/d;对照组行尿道口常规护理,2次/d.观察2组患者置留导尿管后第3、5、7天膀胱内尿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留置尿管期间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使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进行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喷洒,可形成一层物理抗菌分子膜,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加强母婴同室重点陪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执行力、防止医院感染、保障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 对134例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于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接触体液后有较强的手卫生意识外,陪护人员的手卫生知晓率和执行率均较低;健康教育前后母婴同室重点陪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母婴同室重点陪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作者:张孝英;杨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有创动脉压持续监测血压动态变化的方法与护理.包括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创动脉压监测技术操作规范,同时加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认为有创动脉压持续监测血压动态变化可使救治有效、快捷,更具针对性,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救治效果.
作者:刘桂英;卞修蕊;张卫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人员要求、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等.
作者:黄利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服务价值理念的体现.规范的护理用语是人文关怀的前提,优美的设施环境是人文关怀的基础,过硬的业务技术是人文关怀的关键,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人文关怀的保证.将人文关怀融入急诊护理中,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升华,融洽了护患关系,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减少了医疗纠纷,净化了就医环境,使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和急诊护理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是当今医学模式转变中倡导的主方向.
作者:宋启慧;皮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双膝关节同期置换病人负极板摆放的安全方法.主要包括摆放位置、时间和方法,认为正确的负极板摆放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陈慧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尿道下裂接受再次尿道成形术患儿家长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取2010年6月~2011年11月住院的接受再次尿道成形术患儿及首次尿道成形术患儿各30 例,以其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进行比较.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结果 接受再次尿道成形术患儿家长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因子分值明显高于首次尿道成形术患儿家长(P<0.05或P<0.01); 予以护理干预后,再次尿道成形术患儿家长SCL-90中躯体变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等因子分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接受再次尿道成形术患儿家长存在较重的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等负性情感,护理干预可缓解其负性情感,促进其心理健康.
作者:王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两种不同方法电切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2010年医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和单极电切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前访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水中毒综合征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2组患者的月经量、月经天数和血红蛋白值均得到改善,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单极电切术组患者(均P<0.05).结论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可减少治疗时间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作者:李淑杏;李淑群;刘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1例克林霉素静脉输液渗漏致手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包括超短波照射、止痛消炎软膏加乙醇外敷及运动疗法.认为静脉输液中合理选择血管,防范输液中的渗漏,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保证输液的安全、顺利.
作者:张琼;曹诗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快速有效的用药途径.冬天由于天气寒冷,为提高老年人和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确保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夹板.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修君;王霞;周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综述了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危害、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及其处理原则.针刺伤的危害包括身体的危害、心理危害、经济危害及社会危害.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普及预防知识,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改革医疗设备,提高护士待遇等.
作者:董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磷农药中毒在地市级以下医院属于比较常见的急性中毒疾病.为了使患者出院后顺利恢复健康,本科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并做好回访记录;为了能详细记录回访内容并妥善保存,笔者自行设计了回访记录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春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