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快速带双层手套的方法

朱治聪;申雪晴

关键词:双层手套, 手术室, 现报告如下, 医护人员, 巡回护士, 无菌, 污染, 护理人员, 关节置换, 工作人员, 石蜡油, 络合碘, 类手术, 滑石粉, 实践, 方法, 成本, 操作
摘要: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无菌要求.在配合关节置换类手术时,医护人员都必须戴双层手套;但是手术室手套要求是无滑石粉手套,一般第一层手套很容易戴上,而第二层手套因为比较干涩很难戴,容易引起手酸,而且更容易受到污染.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戴双层手套的方法,现报告如下.当戴好第一层手套后,由巡回护士倒少量络合碘和无菌石蜡油在已戴好手套上,双手互相搓匀再戴第二幅手套,很轻松就戴上了.这样既减轻了手酸,也避免了污染,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适合广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借鉴.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9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9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早期采取集中护理,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减少翻身,控制输液滴速,预防便秘,心理疏导等措施.认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心脏负荷,对脑心综合征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欢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新进展

    综述了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危害、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及其处理原则.针刺伤的危害包括身体的危害、心理危害、经济危害及社会危害.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普及预防知识,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改革医疗设备,提高护士待遇等.

    作者:董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结了512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护理过程.包括凝血指标监测及华法林用药的掌握,影响抗凝效果因素的处理,家庭康复指导和婚育指导4个方面.认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18~24秒,INR保持在1.6~2.5之间,并配伍精心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发生,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作者:钟文娥;李丽;陈国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心理需求的评估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需求.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恐惧指数.结果 老年重症监护患者及患者家属心理恐惧指数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护理干预前指导患者认识疾病,消除恐惧,积极面对疾病,护理干预后指导患者消除病后抑郁及鼓励患者面对人生挫折,能够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恐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诊疗,争取早日康复.

    作者:钱春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的护理

    总结了10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与93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护理差异.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的护理、切口护理、饮食指导、术后用药、术后活动等.认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传统的开腹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将成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方式.

    作者:江阳红;王兰;张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科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总结了儿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包括人员配备和环境的问题、护患沟通问题及患儿家长问题等,认为合理配备护士、提高护士自身素质、细心做好儿科护理的细节工作等,可以减少护理纠纷,从而使儿科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杨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规范腹腔镜手术器械清点的方法及意义

    目的 探讨规范腹腔镜手术器械清点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1418 例腹腔镜手术分为观察组(n=729)和对照组(n=689),分别由2组护士参与手术,观察组采用规范腹腔镜手术器械清点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器械的清点方法.结果 观察组术前清点发现器械计数差错的发生率为0.41%,对照组在术中和术毕发现器械计数差错的发生率为2.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点方法,能减少安全隐患.

    作者:徐坤仪;檀谊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方法,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率,控制手术后感染.方法 制定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实施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实际监测479例,感染2例,感染率0.42%,建立了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系统.结论 总结了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法,发现手术部位感染率随切口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加,认为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王晓荣;王茂光;李海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引流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留置引流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皮瓣下积液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留置引流,对照组使用脑室引流管切开留置引流;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引流管脱出例数、治疗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项目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并皮瓣下积液需局部引流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效果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减轻了患者痛苦、便于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质量控制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院前急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出诊速度、急救技术实施的成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与差错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出诊到达现场时间、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差错发生率4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质量控制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前镇痛在使用下肢功能锻炼器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超前镇痛模式对使用下肢功能锻炼器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于2011年4月~2011年11月,将100例因骨折或创伤引起的膝关节僵硬需要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器运动辅助锻炼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使用超前镇痛模式,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镇痛模式.观察2组在使用下肢功能锻炼器过程中产生的疼痛级别与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器时患者产生的疼痛少、程度轻,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前镇痛模式应用于使用下肢功能锻炼器患者有明显功效,它能使患肢尽可能恢复正常功能.患者在无痛或少痛的状态下进行锻炼,符合现行提倡的医学人文理念.

    作者:黄美秋;肖友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 中舒适护理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选择TLH的高血压患者78例,其中术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患者48例为研究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高血压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心率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血压及心率稳定性高、满意度高,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LH术中采用舒适护理可降低高血压复发率,缩短高血压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术后患者的满意度高.

    作者:廖碧珊;卢秀芬;林晓燕;黄婉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Leep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护理

    总结了60例Leep电波刀治疗宮颈病变的治疗效果及特殊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配合和术后护理,认为leep电刀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便安全易行,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冷秀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干预在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查阅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相关的资料,为临床护理提供支持证据.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任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物理降温后腋温、背部体温与鼻温间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长期卧床发热患者冰敷物理降温后,腋温与背部体温及鼻温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7月入住本院长期卧床腋温≥38.5℃的110例患者均行冰敷物理降温,冰敷后60分钟复测腋温、背部体温和鼻温.对比分析降温后患者腋温与鼻温、背温与鼻温及腋温与背温的差异.结果 冰敷降温后各组患者鼻温与腋温、鼻温与背部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高热组患者腋温与背部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热组和高热组腋温与背部体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卧床的发热患者冰敷物理降温后,以腋温复测时可能会造成体温偏低的误判.

    作者:耿梦雅;徐骅;陈美华;吴婉清;甘秀军;冯林;罗月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规范化护理文书书写的研究与分析

    总结了当前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综合客观分析,提出护理记录规范化书写的建议与对策,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作者:曹瑜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O-two呼吸机在长途转运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了52例长途转运危重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使用O-two呼吸机进行救治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的准备和转运途中的护理,认为转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途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呼吸机运转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措施是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保障.

    作者:邓明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淋巴结结核换药模式的探讨

    目的 观察淋巴结结核换药模式改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同期收集医院2006年~2010年72例淋巴结结核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36例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观察.结果 试验组36例患者消除了换药时对疼痛的心理恐惧,坚持局部伤口换药,治疗效果满意;对照组36例患者换药时间延长,复发6例.结论 由医生为淋巴结结核换药转变为医护一起的伤口换药理念,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既缩短了病程,又增加了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作者:罗卜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压对直接动静脉穿刺影响的分析与干预

    目的 探讨血压对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 对需采取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3例共1100次在穿刺前检测血压,研究血压与直接动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系.结果 血压≤180/110mmHg,足背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5.39%;血压≥180/110mmHg时,同部位穿刺成功率为89.98﹪,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析患者的血压直接影响足背动脉或桡动脉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前应该检测血压,血压小于180/110mmHg时可直接进行穿刺;血压等于或大于180/110mmHg时,可行临时性置管术,并遵医嘱予小剂量降压药,待血压恢复至160/90mmHg左右时,再进行足背动脉或桡动脉穿刺.

    作者:张春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APN排班模式推进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

    总结了APN排班模式在心内科的实践效果.认为APN排班模式在保证护理质量持续得到改进的情况下,可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唐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