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正畸治疗与TMD关系研究

喻书琛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 正畸治疗, 错颌畸形
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社会因素、牙合因素、免疫因素、关节负荷过重、关节解剖变化、其他),其中,异常合关系如闭锁型深覆牙合、个别前牙与后牙反牙合、后牙锁牙合、一侧后牙反牙合、下颌偏斜、磨牙伸长、磨牙倾斜等是诱发TMD的高危险牙合因素.一直以来,错颌畸形与TMD之间、正畸治疗与TMD之间的关系都是正畸领域关注的焦点,错颌畸形是否可导致TMD、正畸治疗是否会导致TMD抑或是可预防TMD发生等等,本文旨在对该领域观点进行系统性回顾,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品、奥美拉唑联合应用于急性胃炎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阿托品、奥美拉唑联合用于急性胃炎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胃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观察两组(n=36),参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阿托品治疗,对比组间治疗后疗效与临床典型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恶心呕吐、腹泻、上腹剧痛改善时间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阿托品、奥美拉唑联合用于急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使患者的症状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提升治疗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炳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西格列汀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西格列汀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7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12周,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FPG、2hPG指标较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为(21.6±2.5)kg/m2,低于对照组的(23.5±2.7)kg/m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二者均能较好控制血糖,西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控制体重效果更好,且更安全.

    作者:曲桂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产科基础护理在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产科基础护理在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计的1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孕产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服务内容,对照组实施常规孕检与口头教育,观察组实施产科基础护理干预,对比2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孕产妇在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产科基础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潇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腰硬联合麻醉及全麻对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DBP 及SBP水平影响观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及全麻对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DBP及SBP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4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全麻手术,观察组利用硬腰联合麻醉,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DBP、SBP、血糖控制情况.方法:观察组、对照组术毕24hDBP水平、SB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毕1h、术前麻醉后(P<0.05),但观察组不同时间点DBP水平、SBP水平更低(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及全麻均可对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DBP及SBP水平,但硬腰联合麻醉影响更小.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栓弹力图监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79例[按血小板计数(80~99)×109/L、(50~79)×109/L、<50×109/L分为A、B、C组]及同期健康孕妇94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R值、K值、MA值、α角、CI值,并统计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A、B组TEG的各项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K值较对照组明显延长,MA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α角、CI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产后24小时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TEG可作为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态的有用指标,可用于预测分娩后的出血风险.

    作者:卢媛媛;刘连琴;晏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构建完善的医院培训管理体系的措施探讨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竞争市场越来越激烈 ,作为医院必须提高自己服务质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这个市场中立足.一个医院的服务质量能否得到提高与医护人员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有关 ,医护人员需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 ,所以需要医院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来提高医护人员的竞争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发现 ,医院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大 ,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耗费了不少精力.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医护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并没有如预期一样提高甚至原地不动.感觉培训只是走了个形式 ,并没有使得医护人员得到充分的学习.其主要原因还是医院的培训处于不发达阶段 ,没有一套适合于该院的培训方法以及管理体系 .

    作者:王青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研究比较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目的:探讨比较间隙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患儿.两组患儿同时接受常规治疗,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黄疸患儿,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黄疸患儿.观察指标为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疗效,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5%(37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0.0%(32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2.5%(13例)低于对照组患儿40.0%(16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疗效显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间隙蓝光治疗可显著降低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邓志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行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优选临床护理方案.方法:两组患者均行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6.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4.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10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护患关系,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戴功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对脑梗偏瘫患者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目的:探究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8~2017.09收治的98例脑梗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常规组48例,观察组5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le评分)及其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前Barthle指数评分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Barthle指数评分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其家属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常规组77.1%,P<0.05.结论:对脑梗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更符合患者及其家属需求,值得采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预防性护理模式构建对老年脊柱骨折术中压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模式构建对老年脊柱骨折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涉及患者例数为87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8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模式干预.结果:观察组出现压疮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少,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实施预防性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美怡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对前列腺增生疾病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 近远期性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11-2016.11期间收治的9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6例(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LL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观察组46例(应用钬激光碎石术PL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性功能.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观察组则为4.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对照组患者1个月后性功能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6个月后两组性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PL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性功能恢复.

    作者:刘成志;李雪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老年髋关节实施关节置换手术的综合护理效果和临床的效益.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1年11月期间所手中的共计76名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前阶段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实施过程中,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方式往往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手术恢复效果,而且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和心理,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刘灵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蒙西医结合治疗TIA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蒙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7.4%,对照组为74.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蒙药额日敦乌日勒、嘎日迪-13配合西医常规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引起的各种症状及疗效良好.

    作者:乌都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用兰索拉唑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上,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巴吾才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情况研究

    目的:对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06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法(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的HBV-DNA、HBV-M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HBV-DNA在抗-HBc(+)、HBeAg(+)、HBsAg(+)血清中的含量、阳性率高,HBV-DNA与HBeAg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且以正相关呈现,但少数抗-HBc(+)、HBeAg阴性患者的HBV-DNA含量以及阳性率也较高.结论:临床不能仅依靠HBV-M模式对HBV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复制成进行判定,通过定量PCR进行检测进行较强的特异性以及较高的准确度,可将HBV病毒复制的实际情况真实的反应,对疾病的传染性可准确评价,为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

    作者:魏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0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加用独参汤和川芎嗪.结果:实验组的肌酸激酶和CK-MB、ST恢复正常时间、胸痛症状缓解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比单纯的使用西药溶栓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孙瑞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目的:为了更好更快的诊断出来结核病,就需要先进的诊断手法来支持.所以研究出新型的诊断结核病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方法:在2017年上半年随机选取防疫站结核病的病患2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且公平的将20例病患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为常规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而实验组采取新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从而对诊断结核病的确诊时间,确诊结果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正确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有非常高的准确率,而在确诊时间来说,实验组明显由于对照组.结论:为了推动实验室结核病诊断方法新发展,找出更先进、更快速的确诊传染疾病的方法是刻不容缓的.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推动结核病确诊的一个新发展,既能够保证诊断准确性有提高了确诊时间.

    作者:马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赵春友教授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目的:基于我院门诊电脑系统的医案来分析赵春友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由霍林郭勒市中蒙医医院中医科门诊部赵春友教授治疗的172例咳嗽患者的医案,将这些医案录入我院门诊电脑系统中,通过总结分析,确定这些医案中的处方药物使用次数以及关联规则.结果:经过深入分析得出使用次数占前5的5味药物分别是枇杷叶、黄芪、桔梗、甘草、陈皮,用药次数≥25的药物有21种,药物的核心组合有18个.结论:经过研究可以看出赵春友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非常丰富,通常使用止咳祛痰具有宣肺作用的药物来治疗咳嗽患者.

    作者:侯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对医院护士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注射室出现的针刺伤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士发生针刺伤现象大多是发生于注射、抽血或者输液穿刺以及拔针过程,其中90%的针刺伤是已注射过的针头,发生针刺伤的护士表现有担忧、害怕以及恐惧等心理.结论:应该加强职业防护,加强带教指导,规范护理操作,从而有效降低护士的针刺伤发生几率.

    作者:刘文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一科分娩的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未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的30例产妇资料组成对照组,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的30例产妇资料组成观察组.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健康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一般知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角色转变、遵医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围产期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作者:谷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