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09例头位难产病例的诊断及处理

陈殿红;陈秀俊

关键词:头位难产, 分娩, 诊断, 处理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正确处理头位难产,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709例头位难产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初步探讨头位难产的因素及处理方式,总结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对母儿影响.结果:通过对709例头位难产孕妇早期诊断,对各种异常的胎方位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其中641例难产转化为顺产经阴道分娩,68例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通过对头位难产的孕妇进行早期估计、早期诊断、严密观察,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可明确降低围产期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对于减少母婴损伤,改善围产儿结局有重要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孕产妇死亡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抚顺市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1996~2008年该市47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3年活产数169 576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7.71/10万.2000年前死亡率呈明显卜降趋势,之后5年起伏不定不再下降,2006~2007年出现反弹趋势,2008年死亡率有所控制.近5年来间接产科原因由以往的21.00%明显增到42.86%,死亡病因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疑难性等特点.前4死因顺位: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该市孕产妇死亡率继续稳定下降的难度仍然巨大,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加强产科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服务技能,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加强计划外妊娠、流动人口管理,援助弱势群体,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闫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子痫前期患者蜕膜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NK细胞的相关研究

    目的:对子痫前期(PE)患者蜕膜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和NK细胞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相关的免疫学变化.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30例(轻度13例、重度17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蜕膜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后计数并检测其平均灰度值.结果:1.子痛前期患者蜕膜CD4+CD25+Foxp3+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者(P均<0.05);2.子痫前期患者蜕膜NK细胞数高于正常孕妇(P均<0.05)且NK细胞CD、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高于正常孕妇(P均<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蜕膜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均低于正常孕妇;蜕膜的NK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孕妇,这一结果造成母胎免疫耐受失衡且NK细胞呈激活状态,杀伤活性增强,导致子痫前期.

    作者:王莲莲;蒋宏颉;魏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环境发生改变,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并伴有情绪变化,常感烦躁、易怒[1].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以糖脂代谢紊乱、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聚集一体的临床综合征[2],与多种环境、社会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本文重点研究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及MS的患病现状,并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对MS的影响.

    作者:张勇;左慧敏;王培培;王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未通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患儿远期眼部异常的跟踪与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未通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眼底筛查新生儿的眼底及远期眼部异常随访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合并ROP患儿的围产期病史及远期眼部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血管化的时间ROP轻度组为生后(63.3±24.5)天;阈值前病变组为(52.0±12.4)天;ROP重度组为(55.0)±16.9天;ROP轻度组胎龄、出生体重、平均吸氧时间(Fi02>45.0%)与阈值前病变组及ROP重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阈值前病变组与ROP重度组比较,胎龄、平均吸氧时间(Fi02 >45.0%)差异有显著性(P<0.05);6年后的随访早产儿的其他眼部异常的发生率与ROP的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小胎龄、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为ROP的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阈值前病变及重度ROP早产儿远期其他眼部异常如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雍其军;杨代秀;徐巧岚;尹同进;叶巍岭;严国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金属预成冠修复儿童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金属预成冠在修复儿童乳磨牙大面积缺损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7月~2009年1月口腔科收治的乳磨牙大面积缺损患儿57例61颗患牙的研究组以及同期收治的乳磨牙大面积缺损患儿51例57颗患牙作为对照组,对其分别应用金属预成冠及光固化树脂进行乳磨牙修复.结果:修复后3个月两组的修复成功率均为100%,6个月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8.4%与96.4%,组间暂无统计学差异;但在12个月与24个月后,研究组使用金属预成冠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预成冠修复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牙体制备所去除的组织较少且操作比较简单,同时利于有效恢复患牙正常的咬合关系,维持充填体的完整.应用在儿童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修复中其疗效优于光固化树脂修补等方式.

    作者:马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选取2008~2009年在该院分娩的无产前抑郁症的120例初产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自编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对产妇产后的抑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8.33%,而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产后睡眠情况等的不同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不容忽视.临床上,我们应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王秀芬;林华娟;彭晓华;郭恩星;周日红;黄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海南某医院2005~2009年全部产科分娩病历为样本,分析新生儿体重变化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近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144.36 g±516.47)g,足月单胎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222.1 3 g t 411.74)g,5年间不同年份相比较,出生体重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F=1.321,P=0.26),5年低出生体重儿总数195例(8.1%),正常体重儿2 125例(87.8%),巨大胎儿99例(4.1%).5年来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保持平衡,无统计学差异(x2=13.34,P=0.10).低出生体重儿的1 min窒息率与5 min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x2=26.45,P<0.05),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之间1 min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2.79,P=0.10),5 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2.39,P=0.15),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0.42,P=0.50).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平衡,低出生体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着力于提高孕周,防止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张宏玉;华少萍;胡春霞;凌奕;李亚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贵州八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及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调查了解贵州省8县内共82个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及服务现状,探寻改进的对策.方法:通过访谈、问卷、现场调查等方式对技术干预前后服务机构出生缺陷干预能力的比较,评价技术干预对增强技术服务能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1]贵州8县计生服务机构规模偏小,服务人员数量少,学历不高,普遍缺乏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各服务站均开展健康宣传教育、遗传咨询和一些优生检测工作,但大部分机构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设备,未能广泛开展优生检测项目,总体服务能力不高,服务量较少;[2]在项目推动下,服务机构获得技术设备配置、技术指导及培训,其出生缺陷干预能力显著增强、工作状况明显改观.结论:通过科研项目开展循序推进新技术引人推广和实验室建设,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人员服务能力的培训,是当前有效提高和促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有力措施和可行途径.

    作者:钟春?;周强;杨元;李蔚;喻芳;潘钦瑞;马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艾滋病母婴传播与干预措施研究

    UNAIDS估计,截至2009年,全球3 330万人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009年,全球新发感染艾滋病230~280万人.全球超过一半的艾滋病感染者是女性,在亚撒哈拉地区女性感染者的比例甚至可高达70%.我国截至2009年,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74万,其中患者约10.5万;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尽管我国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虽然,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母婴途径传播者所占比例不大,但随着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蔓延,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女性感染比例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也随之增加.

    作者:王前;王临虹;方利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分型及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分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121例125个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冠囊肿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进行分型.结果:121例患者共125个囊肿,单侧117例,双侧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2%,根据囊肿内部回声不同分为单纯性囊肿84例(86个囊肿)、复杂性囊肿37例(39个囊肿),两者病理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冠囊肿超声分型对术前定性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丽霞;吴琪;李慧敏;朱雪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影响经腹输卵管结扎术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危因素对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对202例行输卵管结扎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分为无高危因素组90例,高危因素组112例,高危因素包括:有下腹部手术史42例、多次流产史(≥3次)28例、哺乳期39例、高龄(≥40岁)24例.结果:在高危因素组中有下腹部手术史者、多次流产史、高龄术中发生粘连情况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P

    作者:林佩萱;张淑婷;陈粮;易艳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血清孕酮联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孕酮检测联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C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就诊的66例正常早孕患者作为对照1组及66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对照2组.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对其进行血β-HCG和孕酮检测并分析.结果:血β-HCG与孕酮检测值对照1组比对照2组和研究组高(P<0.05),对照2组与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研究组孕酮≤9.33 ng/ml作为临界值,对异位妊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价值进行诊断,分别为87.52%,78.91%、81.24%和71.33%.以研究组血清孕酮水平的第90百分位数9.33 ng/ml联合血β-HCG 2 916.12 mU/ml作为临界值,对异位妊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价值进行诊断,分别为93.76%,63.05%,89.93%和67.08%.结论: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血清孕酮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血β-HCG和孕酮检测可使异位妊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提高.

    作者:李永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异位妊娠诊治新技术初探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注射MTX的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116例.结果:116例患者中,治愈92例(79.3%),显效15例(12.9%),有效4例(3.4%),失败5例.平均住院日(12.2±0.5)天,住院费用(3 033.8±103.5)元.结论: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简便安全、高效无创、用药剂量小、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早期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手段.

    作者:徐凤卫;都国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萧山区425例孕妇膳食调查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保证孕妇合理营养,以利于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方法:以浙江省萧山区42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对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膳食摄人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孕期妇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和钙、铁、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人情况.结果:孕妇膳食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基本合理,但钙、铁、锌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人量较低,低于或接近参考摄人量(RNI)的50%.结论:孕妇的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但要增加钙、铁、锌及B族维生素的摄入,特别要增加孕早期的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孕中晚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及钙的摄人量,并且要重视叶酸的补充.

    作者:高国娟;吴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孕前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孕前保健对孕妇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11月曾在南京妇幼保健院孕前门诊进行系统孕前保健的孕妇与意外怀孕的孕妇各50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跟踪其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较对照组文化程度高,多有固定职业,以往不良孕产史发生率高,本次妊娠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妊娠结局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非足月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前保健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提高围产保健水平.

    作者:姜晓红;胡晨;吴江平;吴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重度子痈前期母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4~12月住院的SPE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给予解痉、降压及镇静的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DFT,使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平均动脉压(MAP)65~90 mmHg,尿量)0.5 ml/kg·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z)≥75%.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B组产妇的产时、产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水肿、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比A组显著降低(P<0.05);B组胎儿发育受限、早产儿及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A组(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的例数则显著多于A组(P<6.05).结论:个体化的GDFT能够严格控制SPE患者的液体平衡,改善患者低血容量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时、产后并发症,延长胎龄,改善新生儿结局.

    作者:陈瑞玲;王晓晖;许剑;骆智宇;付清梅;梁小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检测的影响

    目的: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孕产妇孕早期、孕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的影响.方法:在安徽、广东和四川6个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的县区,现场问卷调查2 270名在2011年2月27日~3月20日期间的分娩产妇,同时对其中24名产妇配偶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产妇和配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传播、PMTCT和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政策的知晓情况以及产妇艾滋病检测情况.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早、中期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检测的影响.结果:产妇对艾滋病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知晓分别为1 395人(61.5%)和1 288人(56.7%),而对母婴传播途径知晓水平较低,仅668人(29.4%);对PMTCT措施的了解仅有230人(10.1%).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早、中孕期检测率影响明显(P<0.01).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知晓母婴传播途径[较不知晓,OR=1.393(95 % CI:1.120~1.733)]、知晓感染孕产妇所产新生儿可能感染艾滋病[较不知晓,OR=1.588(95 % CI:1.199~2.104)]、知晓如何检测[较不知晓,OR=1.683(95% CI:1.305~2.170)]、知晓何处检测[较不知晓,OR=1.629(95%CI:1.306~2.032)]、知晓孕产妇检测佳时期[较不知晓,OR =2.428(95 % CI:1.695~3.478)],孕早、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的比例较高.结论:产妇艾滋病、特别是母婴传播相关知晓水平较低,是目前孕早、中期检测比例较低的影响因素之一.应加强面向孕产妇人群的健康教育,推动艾滋病检测.

    作者:王芳;方利文;王临虹;王爱玲;苏穗青;王潇滟;纪翠蓉;张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1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与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减少HDCP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160例资料完整的HDCP孕产妇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16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在年龄、是否初产妇、孕前体重指数、HDCP家族史、是否系统产前检查、孕期情绪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偏大、初产妇比例高、孕前体重指数高、家族史多、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的例数多、负性情绪多、文化程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P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选择佳年龄期孕育,加强初产妇健康宣教,孕期避免体重过度增幅;对HDCP家族史的孕产妇应加强监测,加强产前检查及心理疏导,控制体重指数在合理水平,降低HDCP的发生.

    作者:赵永艳;唐慧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中的作用

    目的: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实现优生优育.方法:对参加过健康教育的孕产妇和未参加健康教育的孕产妇妊娠情况及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传授的内容使孕产妇及家属掌握了一定的孕产知识和家庭护理技能,极大地促进了母婴健康,参加过健康教育的孕产妇具有更好的分娩结局.结论:健康教育是实现孕产妇保健的有效途径.

    作者:聂知宜;夏轶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彩色超声与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穿刺或手术得到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 201例,其中1 189例行彩色超声检查,1 175例行全视野数字化X线钼靶检查,575例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1201例乳腺癌患者共检出病灶1 260个,包括双乳癌51例,单乳双灶癌8例,所有病灶中有982个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278个病灶经粗针或细针活检证实.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分别漏误诊乳腺癌182例、170例、79例.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缺点.在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超声可以成为乳腺癌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韩敏;刘红;张晟;忻晓洁;王海玲;杜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