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琳
在卫生部要求大力开展无陪护护理工作的形势下,无陪护护理工作要把工作做到细处,做得扎实,用极高的护理质量赢得患者及家属满意.在这种从有陪护到无陪护的过渡时期,首先要打造出一支过硬的护理团队.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会到,采用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1]能很好地实现这一要求.
作者:张惠贤;刘娟;朱晋芳;崔恩颖;王月梅;尹继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睡眠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187例外科手术患者,采取自拟调查表对其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4.5%的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2d,因为环境的改变和心理因素会出现入睡困难或失眠.术后主要由于伤口疼痛、治疗护理等因素影响睡眠.结论 应尽早发现手术前后睡眠紊乱的征兆,采取有效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高云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临床上行肠造口术后,在开放造口时,由于伤口尚未愈合,伤口换药后会贴上水胶体敷料,以便更好地保护伤口、防止造口排泄物污染伤口.但是,伤口处皮肤由于针线缝合而存在凹凸不平,加之水胶体敷料与造口底盘融合性不佳,造口底盘的伤口侧难以贴稳,造口排泄物较易经未贴稳的伤口侧底盘而污染伤口,引起伤口感染.为此,本科利用IV3000敷料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莉;刘高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16例乳腺癌综合性治疗后骨转移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防止病理性骨折的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认为加强心理疏导及减轻疼痛尤为重要,对患者重拾治疗信心,提高生存质量有其重要意义.
作者:唐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前置胎盘等因素出血49例,随机分研究组23例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阴道流血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一例子宫切除,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止血迅速并能保留生育功能,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阳小玲;朱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P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1.2)和(14.5±3.1)日;(3321.53±765.91)和(5123.65±623.23)元; 7.5%和40.0%.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5%和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路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
作者:张雪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科室管理中运用护理质量检查本的做法和效果,主要包括设计护理质量检查本,把护理质量检查本和交班本放在一起作为交班的内容,让每个护士了解护理检查本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要求进行实施.认为应用护理质量检查本,弥补了基层医院护士轮班勤的缺陷,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张树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手术室弹性排班及手术台次量化的管理经验,认为实施手术室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前提下,确保单位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积极性,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公平原则.同时,护士长的合理排班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是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保障.
作者:朱建平;陈奕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职业认知现状,并探讨职业认知现状与继续工作意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认知状况调查量表、继续工作意愿调查量表对长沙市4所综合性医院的4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419份,有效率为99.7%.护士职业认知总得分为(107.54±19.54);各维度得分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把握度(17.32±2.90)、自我效力感(15.97±3.17)、自己决定感(15.92±3.70)、一致感(15.30±4.11)、有意义感(15.28±3.63)、患者影响感(14.70±3.50)、组织影响感(12.88±3.74).护士职业认知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和与继续工作意愿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长沙市三级综合医院护士职业认知处于较高水平;护士职业认知可提高其继续工作意愿.
作者:谭小芳;严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50例扁桃体手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射流雾化在扁桃体手术后镇痛的护理.包括了术前常规护理、特别健康宣教指导、术后护理、康复及出院指导.认为精心的治疗及护理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医患关系融洽了,对护士的信任度也提高了.
作者:郭灵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骨科药品安全管理的临床意义、管理思路和实施办法.主要包括正确理解药品安全管理的含义与目标,了解其复杂性药品安全风险和社会意义.在临床实践中,结合本科室特点,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进行系统的干预,以减少药品安全事故.认为通过系统的学习、科学的宣教、缜密的管理、有力的执行,可使药品风险降低到小,大程度地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
作者:谢馨;周文娟;艾方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家长及输液室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以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护、促进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患儿的健康.方法通过对儿科门诊298名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7名输液室护士进行访谈,分析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结果 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与护士选择的施教内容是一致的,但在教育时间与实施方法上均存在差异.结论 为大限度缓解患儿家长焦虑、担忧情绪,加强健康意识,护士应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引导患儿家长养成良好的、促进患儿静脉输液治疗顺利完成的健康行为和方式,以达到治疗患儿疾病、促进患儿健康的目的.
作者:彭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压疮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对压疮认识不够、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压疮认识存在误区、压疮基础研究缺乏、压疮管理投入不足、护理措施不得力及护理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等.认为压疮重在预防,其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科学的管理,各级护理人员应找准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压疮发生率.
作者:蒋文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模式对肠造瘘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96例,按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干预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对2组病例进行生活质量比较.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瑞(女太);邹劲林;麦美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做到自我管理,自觉服从管理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内容设计的健康教育卡,对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体化、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在实施教育前及教育后的3个月,对比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心理状况.结果 此卡通过对透析患者规定性的1天3次的测量和记录,观察更仔细,记录更准确,并且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结论 卡片式健康教育卡以其简要、重点、便于携带及信息传递的特点,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开展连续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反复强调常规内容与个体结合,强调家庭的参与,使患者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碧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10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救、治疗与护理,认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降眼压和手术治疗,严密观察围术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愈率,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和帕力木·阿内瓦尔;木尼拉·阿布都热依木;努尔斯曼·阿巴白克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20例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在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准备、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皮肤脱脂脱气护理;术中一般护理、评价疼痛、观测治疗仪;术后的生命体征观察、皮肤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是一种安全的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可靠;细致、周到、全面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刘风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138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过敏反应、低血压、寒战发热、置管部位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认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可及时有效控制,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蔡榕华;周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使用自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对心肺复苏的效果,评价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时分别使用人工心肺复苏和应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呼吸恢复情况.结果 使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人工心肺复苏.结论 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具有人工心肺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主要在于显著提高灌注血流量,改善了脑和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艳;鲁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综述了国内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包括国内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所处水平及学历、职称、年龄、培训、阅读量等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认为国内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认为该目标通过有效的途径及方式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高素芳;范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