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段秀丽;王良英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差别,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6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训练组(A组,32例)和常规康复训练组(B组,32例),分别施加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法.应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前和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功能康复差异.结果 经过6个月系统康复训练后,2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功能康复优于B组.结论 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综合康复训练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作者:李永红;张荷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速效伤风胶囊的有效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其过敏现象很少见,查阅文献速效伤风胶囊致剥脱性皮炎的报道少见.2006年9月本院收治了1例口服速效伤风胶囊致剥脱性皮炎的患者,经过21天精心治疗护理,治愈出院.
作者:兰军艳;郑绍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临床上心衰肝功能不全,黄疸合并感染的病人常会使用思美泰、青霉素、茵栀黄三种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将3种药物序贯输入,有时会出现白色絮状混浊.为证实上述三种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进行了实验与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冬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围产期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826例孕龄28周及以上的孕妇采用HAMD抑郁量表筛查后,检出120例评分大于8分,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检查、产时、产后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孕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孕妇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并于产后2周再次用HAMD抑郁量表评测2组产妇.结果 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国产期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池秀平;白晓丽;姜秋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初2d因各种原因导致未做到充分有效的吸吮采用挤乳刺激对保证3天以后母乳喂养成功的作用.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80例.对照组:当婴儿吸吮次数24h大于6次,不采用挤乳刺激;实验组:当婴儿吸吮次数24h少于6次,即给予挤乳刺激2~3次,每次20~30min,使之保证乳房得到婴儿吸吮和挤乳刺激能达到24h8次.结果 实验组产妇较对照组产妇术后72h乳汁较充足,纯母乳喂养率高,乳胀发生率低(P<0.05).结论 早期婴儿吸吮次数不够时给予2~3次挤乳刺激,使产妇乳房能得到24h内8次的婴儿吸吮和挤乳刺激,能有效地促进乳汁分泌,减低乳胀发生,提高剖宫产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石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正确指导活动与饮食、密切监测血压、缓解疼痛,并加强对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切口出血、肢体血运、肾功能、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认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对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和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手术治疗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黎月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42例颈椎病和颈椎骨折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避免颈椎骨折脱位加重脊髓损伤,做好牵引的护理,加强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以及卧位进食训练;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体住护理、伤口引流管的管理及呼吸道护理,进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做好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苏金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现行护理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弊端,结合成人护生存在的实际特点及要求,对护理成人教育课程的设置提出建议和设想,包括课程设置应当综合化、课程内容应当适时更新、课程教学法应多样化、教学应结合成人护理人员的特点、优化师资队伍加强课程设置的评价,认为应符合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作者:李静音;唐建玉;陈吉珊;袁丽;黄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包括戴口罩、手套,正确洗手,防针刺伤,做好消毒隔离,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认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防止职业性伤害的发生.
作者:张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120例采用自制间苯二酚一硼酸液湿敷配合护理治疗急性湿疹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保持纱布温度和湿度、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认为合理的用药方法 与精心的护理对于保证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敏;刘琬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癌症患者知情与否对1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52例癌症患者根据是否知情分为2组,对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1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癌症知情与否对1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告诉患者真实病情不影响短期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孔瑞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15例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皮肤隧道开口处的变化、正确使用导管、再配合良好的护理,认为可延长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刘斌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331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依从率为30.82%,饮食治疗依从性与患者的家族史、病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及医疗付费方式、不良饮食嗜好、健康信念、社会支持及应用技能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差,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需综合考虑应用技能培养、经济承受能力并争取家人、社区的支持.
作者:唐益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50例颅内动脉瘤微侵袭手术治疗的护理要点.主要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见性发现、预防和有效处理并发症.认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作者:张海霞;何卫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004年1月~2007年8月89例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经验,包括提出护理问题、查询证据和分析评价文献等.认为循证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避免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谢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循证护理在升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循证护理程序提出升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检索文献并进行筛选文献,后根据文献,结合护士的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 11例升主动脉瘤手术患者无l例死亡.结论 循证护理是升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有效方法 .
作者:陈如红;许美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人性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主要从岗前培训、临床带教、以人为本的管理和严格考核与层级管理等四方面进行了总结.岗前培训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心理学及行为医学的学习.临床带教包括: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更新知识、心理护理及行为医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包括:为护士身心减压,引导个人性格良性发展、逐步满意需要,激发自我完善.严格考核与层级管理.
作者:王和燕;梅俊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治疗.手术前和术后1周分别采用HAMD及HAMA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心理干预后2组在抑郁与焦虑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预防或减轻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作者:王绵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情况及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 对120名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次数、锐器种类、锐器损伤发生时间及操作环节,科室、季节分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护理人员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发生率为全院护理人员的48.9%,年人均发生锐器损伤2.1次,且大部分被注射针头刺伤占35.6%;发生锐器损伤频率高的科室为门急诊和儿科,发生率为81.8%;锐器损伤发生月份的次数以4~6月和7~9月多,为47.3%.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戴云;黄玉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手术病人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包括手术病人边缘时间出现的风险问题和风险管理措施,认为应用风险理论对手术病人边缘时间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评估、预防,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消除隐患,提高围手术期手术质量.
作者:彭爱红;张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