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侯芳芳;王娟;陈云云

关键词:老年脑梗塞, 康复治疗, 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摘要:目的 为了研究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中采用康复护理的具体恢复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对照实验法选取2018.3月—2018.9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的治疗干预,给予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效果.结果 康复组患者肢体恢复总有效率93% 高于对照组68%,康复组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肢体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康复治疗具有临床医疗意义,值得推广.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管理对于65岁以上体检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于65岁以上体检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研究.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体检的96例65岁以上老年人群.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老年人群采取健康管理,对照组老年人群不采取相关管理措施.观察老年人群管理后生活质量等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作者:汪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丝线挂线与胶圈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高位肛瘘患者实施丝线挂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39例于我院接受高位肛瘘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为18例和2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胶圈挂线治疗,实验组行丝线挂线治疗,对比2组患者疼痛及肛门功能评分、临床效果.结果:2组手术前患者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未见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6h、术后7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2组均未见复发情况,且临床显效率(94.44%、95.24%)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丝线挂线治疗高位肛瘘临床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疼痛感及不适感发生比例较低,手术对其身体及心理上的影响较小,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杨成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免疫系统疾病机制、诊疗的探讨

    免疫系统疾病是不同于传统感染、肿瘤等而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启动相关的疾病.该类疾病常见特征为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出现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免疫系统疾病目前无法根治,通常免疫抑制是缓解的主要方式.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发展未来可能的治疗手段.免疫性系统疾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类疾病之一,它与我们的体内的免疫系统息息相关.本文先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探讨了免疫性系统疾病的机制、诊疗原则和未来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嘉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我社区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脑卒中患者.共选取患者100例,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50例患者和对照组的50例患者,给予其社区护理和常规出院指导护理,对患者的跌倒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4.0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8.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来说,将社区护理方法进行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冬青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及风险评估的意义

    目的:分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及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计划妊娠夫妇100对(共有20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2月1日到2018年5月10日,对计划妊娠夫妇进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和及风险评估,分析检查的结果 .结果: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显示,男性异常指标有27例、女性异常指标有67例,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家族史高危因素中女性以先天性心脏病较为常见,男性听力障碍比例高,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以及风险评估,能显著提高优生工作效果,保障新生儿和产妇的安全,对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能预防出生缺陷.

    作者:徐怡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3D打印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各种新型医疗技术的应用中,3D打印技术在制造医疗器材与辅助医疗手术方面具有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不同于传统制造技术,3D打印是指按照指定模型通过增加材料的方式进行模型和产品制造的方式,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3D打印技术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医疗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综合概述,同时分析了其在医疗领域中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对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沈启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下剥除术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杨洪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 为了研究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中采用康复护理的具体恢复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对照实验法选取2018.3月—2018.9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的治疗干预,给予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效果.结果 康复组患者肢体恢复总有效率93% 高于对照组68%,康复组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肢体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康复治疗具有临床医疗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侯芳芳;王娟;陈云云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胺碘酮应用在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对胺碘酮应用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 ~2018年11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中盲选200例纳入本次研究之中,常规组100例接受倍他乐治疗,治疗组100例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对常规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本次研究之中其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本次治疗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和倍他乐治疗相比较,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锡伟;马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在心肌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抽取2份样本量相同的静脉血样本,均进行CK-MB、Myo、CTnT检测,其中一份采用POCT法检测,另一份送往检验科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及其检测时间.结果: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的CK-MB、Myo、CTnT水平无明显的差异(p>0.05);POCT法诊断急性心梗的特异度较化学发光法明显升高,但其敏感性显著低于化学发光法(p<0.05).POCT法检测时间较化学发光法明显缩短(P<0.05).结论: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且POCT法特异性较高,检测时间短,但POCT法的检测成本较高,且敏感性不高,极易漏诊,故其主要适用于门急诊或病房床旁急性心梗的快速诊断.

    作者:马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的影响

    为了了解肺炎患儿采取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本文选择本医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种类型.其中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后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儿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干预后肺炎患儿在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维度、生理职能等维度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干预对照组.

    作者:吕目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中药汤剂配合情志护理在月经不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汤剂配合情志护理在月经不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妇科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联合情志护理.结果:观察组退出2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Z=2.596、P=0.009),观察组愈显效率高于对照组(=6.770、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月经不调患者中的应用中药汤剂配合情志护理,可以增进疗效.

    作者:曹媛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浅谈消毒产品日常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基于对消毒产品日常管理的现状及分析,首先,阐述消毒产品日常管理存在监管力度不到位、抽检力度较低等问题.然后,为保证消毒产品质量,给出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抽检力度、加强审批工作等有效日常管理措施.后,要认识到消毒产品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大管理力度,使消毒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李建伟;姚久密;张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6年的2月到2018年的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总计4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以及X线片检查,查阅我院内与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资料,综合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肠梗阻患者有38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95.00%,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肠梗阻患者有29例,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72.50%,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与X线片检查进行比较明显较高,CT检查判断出肠梗阻由结肠癌所引起的患者数量与X线片检查进行比较明显较多(P<0.05).结论:CT检查能够准确诊断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将肠梗阻患者的病因、病灶部位以及病情程度均反映出来,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应用价值显著,应当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罗义其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探讨常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常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要求避孕的妇女162例,随机分为口服避孕药组和宫内节育器组,观察比较两组的避孕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口服避孕药组的意外怀孕、宫外孕、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宫内节育器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避孕药与宫内节育器皆为较有效的避孕方式,在整体评估下,口服避孕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稍高于宫内节育器,但宫内节育器经济方便,对内分泌影响极少,避孕药物及ICU皆有较多种类,合理选择有效安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海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县中抽取5个社区共5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个人情况、一般健康状况与自理能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08% 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正常,11.35% 的老年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8.57% 的老年患者自理能力明显下降.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患病时间长短、并发症情况与患者的自理能力呈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开展一定的糖尿病知识讲座,提高老年患者与家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老人对治疗的信心,增加对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分析奥硝唑牙周条与洁刮术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采用奥硝唑牙周条与洁刮术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奥硝唑牙周条与洁刮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洁刮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并以此作为临床疗效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各项指标,并以此作为治疗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实验组患者治疗质量各项指标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采用奥硝唑牙周条与洁刮术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治疗质量.

    作者:张延慧;路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扩大的血管间隙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背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作为脑小血管病的标志之一,与卒中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扩大写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并对EPVS进行分级.3个月后随访患者进行GSD-15量表评分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PSD诊断,分析EPVS和PS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PVS的严重程度与PSD独立相关.

    作者:赵俊杰;刘希均;吴孟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4例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患者均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在诱导麻醉前10min开始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并维持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静脉麻醉用药量以及躁动、镇静、舒适度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检测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的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的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镇静评分及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过程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能够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患者静脉麻醉用药量,镇静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患者全麻后身体舒适度,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徐林;何俊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对学龄期哮喘患儿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学龄期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与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学龄期哮喘患者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学龄期哮喘患者均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护理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护理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龄期哮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荐.

    作者:李文松;刘培臣;李玉洋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