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总结了19例张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前壁膨出伴子宫脱垂行尿道中段悬吊联合前盆腔悬吊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阴道准备及盆底肌肉锻炼,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排尿功能的锻炼及预防切口感染,认为全面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彩琴;黄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实施自我管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自我管理指导,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出院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相比,患者出院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1),住院时间较长(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致、有计划、系统的自我管理指导有助于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疾病控制能力.
作者:王萍;王娟;靳立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36例综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面部情况的观察与护理、眼部观察与护理及饮食护理,认为全面的护理有利于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清莲;李旭红;苏玉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进展,包括手术方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18例昏迷病人留置胃管操作失败的原因,包括胃管选择不当,鼻腔、食道狭窄畸形,操作不当等.认为正确选择胃管,强化护士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不断改进留置胃管的操作技能,根据昏迷病人的年龄,有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选择合适的胃管和操作方法以及加强责任心是防止留置胃管失败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艳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2d、术后10d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于术前2d、术后10d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 干预组术前2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术后10d(p<0.01);对照组术后10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术前2d(p<0.05);干预组术后10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术后的焦虑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文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138例毒蛇咬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和焦虑,在入院初期,治疗阶段和康复阶段均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认为根据毒蛇咬伤病人住院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了病人对毒蛇咬伤的肾张、恐惧和忧虑等心理,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促进其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
作者:陈娟;黄春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82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2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测量并比较.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上的测评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783,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t=4.772,p<0.01),实验组的积极应对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t=6.77,p<0.01),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5.33,p<0.01);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应对之间存在负相关(r=-0.35,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38,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对治疗疾病的积极应对,降低其消极应对.
作者:何梓华;邓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名,实验组采用PBL四步教学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采用出科前考核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操作及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100%同学认为PBL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护理操作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7.9%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 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的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技巧,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深受护生们欢迎,可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龚志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岗前教育对护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2007年两届实习护生各120名分成2组,即未进行岗前教育组和岗前教育组.2006年120名护生未进行岗前教育,到院分组后直接进入科室开始实习;2007年对120名护生进行为期2用的岗前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进入科室实习,实习结束后对2组护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测评进行比较.结果 岗前教育组120名护生中综合素质能力测评评优率明显高于未进行岗前教育组(p<0.05).结论 做好岗前教育能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能力,使其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尽快实现从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换.
作者:刘桂莲;江明;刘国红;张士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如意金黄膏外敷治疗奥沙利铂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应用奥沙利铂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患者85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应用B族维生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自制如意金黄膏外敷,观察组使用热水袋热敷,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如意金黄膏外敷和细致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奥沙利铂化疗后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使化疗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唐玉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87例确诊喉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阶段实施双人强化式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包括在入院时,术前、术后分别由接诊护士、治疗护士和责任护士进行初次健康教育,随后由责任组长进行强化式教育,了解初次健康知识落实情况并进行补充指导.认为通过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实施双人强化式健康教育,使患者牢固掌握了喉癌的相关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自我护理的实际技能,保证了护患双方的沟通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文姬;杨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间歇鼻饲法和持续胃管泵入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效果.方法 将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4例,采用持续胃管泵入法喂养;对照组33例,采用间歇鼻饲喂养法进行喂养.比较2组患儿在消化道出血、残余奶、呕吐、腹胀和腹泻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3种症状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胃管泵入喂养法下的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低于传统的间歇鼻饲法.
作者:杨红;滕桂花;任小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指穴按摩用于减轻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312例住院期间进行静脉补液的患者分别采用2种方法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一种是直接进行常规浅静脉穿刺,另一种是在指穴按摩后再进行常规浅静脉穿刺.观察比较2种方法下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情况.结果 指穴按摩能明显缓解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p<0.05).结论 指穴按摩缓解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应玲;肖艳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简易瑜伽对减轻产褥期妇女压力的效果.方法 将90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时照组,各45例,试验组产妇产后练习简易瑜伽,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睡眠情况及腰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焦虑缓解、睡眠障碍缓解、产后腰疼较对照组减轻(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褥期练习简易瑜珈有助于产妇康复.
作者:梁国秀;彭华萍;金绍俐;梁计兰;张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1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反应的表现与原因,包括恐惧、焦虑、依赖和自卑心理;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消除恐惧心理,树立重生信心,减轻焦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回归社会角色等,认为精心、细致、真诚并伴随患者治疗全过程的心理护理调节了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不良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战胜自我,促使其积极重返社会,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作者:付满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社区离异妇女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以帮助其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问卷对48名社区离异妇女进行个体化的深入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部分离异妇女表现出适应、自立、充实、乐观的正性情绪,而另一部分则表现出被遗忘、失落、烦闷、孤独、无助、压抑等负性情绪.结论 社区离异妇女的情绪复杂多样,离异妇女家属及社区人员应予以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其负性情绪的发生.
作者:陈妙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照护需求,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健康需求有:需要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饮食、运动相关知识占100.0%;需要了解糖尿病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注意事项占97.14%;需要了解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和预防占92.86%;想学会新生儿喂养方法占95.71%;需要护士实施健康教育占100.0%;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占100.0%、重视医院就医环境和出院回访系统分别占91.43%和92.86%.结论 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照护需求,为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相关技能的培养、护理服务效果的落实上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从院内到院外的一体化模式,提高母婴安全和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肖艳兰;郭冀丹;邓文娟;张丽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人员组成、体系架构和工作内容,包括通过护理会诊、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院内进修、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定期院内督导等方式,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各项糖尿病护理治疗活动.认为通过糖尿病治疗小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知识,规范了院内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提高了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水平,为专科护士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作者:李红;何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双腔鼻氧管加口罩和面罩给氧的氧疗效果及患者接受程度.方法 将48例经双腔鼻氧管给氧和综合治疗后低氧血症仍未纠正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外加口罩和面罩给氧,记录30min后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观察氧疗效果;24h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 2种氧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双腔鼻氧管加口罩给氧组患者接受率优于加面罩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双腔鼻氧管加口罩或面罩给氧均达到氧疗效果,但双腔鼻氧管加口罩给氧更容易为患者接受,节省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淑芳;陈杭菊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