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前壁膨出伴子宫脱垂的围术期护理

李彩琴;黄燕

关键词:张力性尿失禁, 阴道前壁膨出, 子宫脱垂,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总结了19例张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前壁膨出伴子宫脱垂行尿道中段悬吊联合前盆腔悬吊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阴道准备及盆底肌肉锻炼,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排尿功能的锻炼及预防切口感染,认为全面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简易瑜伽对减轻产褥期妇女压力的作用

    目的 观察简易瑜伽对减轻产褥期妇女压力的效果.方法 将90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时照组,各45例,试验组产妇产后练习简易瑜伽,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睡眠情况及腰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焦虑缓解、睡眠障碍缓解、产后腰疼较对照组减轻(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褥期练习简易瑜珈有助于产妇康复.

    作者:梁国秀;彭华萍;金绍俐;梁计兰;张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双人强化式健康教育在喉癌患者的应用体会

    总结了87例确诊喉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阶段实施双人强化式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包括在入院时,术前、术后分别由接诊护士、治疗护士和责任护士进行初次健康教育,随后由责任组长进行强化式教育,了解初次健康知识落实情况并进行补充指导.认为通过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实施双人强化式健康教育,使患者牢固掌握了喉癌的相关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自我护理的实际技能,保证了护患双方的沟通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文姬;杨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冠心病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

    总结了冠心病病人睡眠形态紊乱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设置预期目标、加强心理疏导和睡眠护理等,认为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改善其自觉症状.

    作者:杨莉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综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护理

    总结了36例综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面部情况的观察与护理、眼部观察与护理及饮食护理,认为全面的护理有利于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清莲;李旭红;苏玉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痔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坐浴对痔瘘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痔瘘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并在征得知情同意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中药熏洗坐浴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比较2个疗程后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痔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对肛门水肿、疼痛、渗液等症状有较好疗效,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桂花;严华;吴昌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总结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进展,包括手术方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全盆底悬吊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8例全盆底悬吊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宣教,做好心理护理、阴道、肠道准备以及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给予术后饮食指导,加强会阴部护理,密切观察排尿及排便情况,出院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指导.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杨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精神科护士职业性伤害与防护对策的研究

    回顾性总结了2007~2008年本院1371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冲动暴力行为的原因与护士防范职业性伤害的对策,原因包括强制住院、对住院环境陌生、精神症状所致、青壮年男性较暴躁等病人方面的因素,以及护患沟通障碍、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专科知识欠缺等护士方面的因素;防范对策有加强培训、领导重视、护士不断提高与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痛人接触的沟通技巧和病情观察能力等.认为加强预防措施,增强精神科护士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应急事件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可减少职业性伤害,降低职业风险,是保证护士职业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江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院前急救护理的隐患与对策

    总结了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常见隐患与对策,包括出诊前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出诊不及时,急救物品及药品不完备;现场急救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专科知识欠缺、不能准确评估病情;转运途中未严密关注患者安全,责任心不强,仪器性能不稳定;急救记录时间与医生不一致,内容不详细等.认为建立一套完善的院前急救制度和流程,不断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水平、法律意识和护理文件书写水平,加强急救物品器材管理,才能确保终末质量,大限度抢救病人生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胡雪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总结了1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反应的表现与原因,包括恐惧、焦虑、依赖和自卑心理;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消除恐惧心理,树立重生信心,减轻焦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回归社会角色等,认为精心、细致、真诚并伴随患者治疗全过程的心理护理调节了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不良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战胜自我,促使其积极重返社会,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作者:付满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总结了186例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皮肤护理、相关知识指导、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等.认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疗效好,全面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刘小白;朱秀英;彭晓芳;曾敏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镇痛指导,观察组30例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的支持-教育系统理论,帮助产妇及家属掌握疼痛知识及自控镇痛泵使用的自理技能,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对2组产妇术后6、24、36、48h的疼痛强度、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次数及手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在术后6、24、36、48h疼痛的评分降低(p<0.05),寻求医护人员次数减少(p<0.05),手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提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有利于减轻剖宫产后产妇的疼痛,从而提高产妇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朱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作用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82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2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测量并比较.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上的测评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783,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t=4.772,p<0.01),实验组的积极应对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t=6.77,p<0.01),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5.33,p<0.01);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应对之间存在负相关(r=-0.35,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38,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对治疗疾病的积极应对,降低其消极应对.

    作者:何梓华;邓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护理

    总结了5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惠肢护理、生活护理及功能锻炼等,认为以疼痛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疼痛效果明显,有利于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凤;李苏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对新护士护理病历书写实施质量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新护士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探讨提高新护士书写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 检查评价和比较新护士上岗1个月内和半年后书写的护理病历质量.结果 通过加强新护士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半年间新护士的书写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较半年前明显改善(P<0.05).但在专科特点记录和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欠缺、语句不通等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基层医院新护士大多毕业于市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基础偏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应着重培养新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服务质量意识,加强新护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新护士的书写能力.

    作者:王爱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15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仅时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赖性、发病时需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的次数和需住院治疗来控制血压的次数.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赖性较小(χ2=6.18,p<0.05),发病时需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的次数较少(χ2=15.58,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发病时需住院治疗来控制血压次数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赖性,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自会;龚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抢救的护理

    总结了36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24例出现呼吸衰竭时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的先兆症状;做到正确吸引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湿化、气管导管护理等呼吸道护理;合理应用与管理呼吸机;心理护理和适当的营养支持.认为对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在彻底清除毒物、正确合理应用解毒剂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救治,并从呼吸道、心理和营养等多方面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桂珍;徐南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医院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83例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中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约6.29%;发生感染的283例患者中原发感染占86.4%.继发感染占13.6%;年龄>62岁占患者50.5%;抗菌药物使用率80.6%,70.9%患者使用时间≥7d,经验性用药占60.1%;置管时间≥7d占80.1%;G+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G-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念珠菌为分离出常见菌种.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史、侵入性操作和长时间置管史均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易感因素.医院应制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控制医院感染技术的研究,以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王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供应室临床带教对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实习护生标准进行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生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并应用于实际操作.方法 带教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预防知识问卷,在科室以标准预防知识为主的带教计划实施前后对20名在供应室实习护生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现状调查,比较带教计划实施前后实习护士对标准预防认知情况.结果 实施针对标准预防带教后,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明显增强(P<0.05),工作中能正确防护.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带教可以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为将来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正确防护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谢淑霞;马宗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症状性内痔及以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80例症状性内痔及以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排便护理以及尿潴留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认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叶建兰;王晓云;颜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