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颖;石跃林
总结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包括损伤患者在入院初期、术前准备期、术后康复期及出院前期,针对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健康需要,采取阶段性强、目的 性明确的健康教育形式,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并向出院后延续.认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治疗、护理及康复的认识,增强了遵医行为,强化了康复能力和自查能力,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对患者的追踪和提供连续性的服务,保留就医人群.
作者:李建群;唐四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15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认为做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光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80例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简单的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对比2组患者焦虑、血压、心率、术后头痛等指标差异.结果 2组患者焦虑、手术中血压、血率变化、术后头痛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
作者:吕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了329例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中的缺陷;包括护理记录单内容的缺陷,时间的缺陷及抢救危重病人后的补充记录存在的问题等.认为护理文书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书写原则,才能减少护理记录中缺陷的发生,减少医、护、患之间的纠纷.
作者:李维萍;李昌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强化干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前应激反应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5月~2007年3月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术前11日均给予常规术前指导,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术前指导外,再给予强化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前晚上睡眠时间长短、焦虑程度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糖水平.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术前晚上睡眠时间和焦虑程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强化干预可明显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对手术的应激反应.
作者:范翠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 ,进一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将每例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改进组不仅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而且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小于0.2cm×0.2cm),p<0.01.结论 采取改进的注射方法 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作者:李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实践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防治护理问题.方法 对64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结论 ,制定防治对策,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64例病人循证护理前后1个月透析失衡综合征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不但为临床护理实践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血透室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马行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了新上岗护士上岗初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不熟悉制度、职责、常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三基理论和操作与实践联系不够,专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操作知识缺乏,护理文书书写知识缺乏等,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集中培训、个别指导、放手锻炼等.认为科学合理的带教,能提高带教质量,缩短带教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王志琴;袁琼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的护理体会.包括重点做好在预防感染、防止导管脱落与移位等方面的精心护理.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PICC可确保住院期间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腹部手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的问题与需求,提高镇痛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105例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它常见问题与需求.结果 97%的患者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其次是腹胀、嗜睡.结论 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有关自控镇痛泵知识的再培训,在自控镇痛泵应用前对患者进行正确宣教;在自控镇痛泵应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自控镇痛泵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分析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产科因素和护理.包括助产过程中的护理,锁骨骨折新生儿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临床发现难产和助产方式不当是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重要原因.助产中要注意切忌暴力牵引,正确处理肩难产.
作者:向亚利;郑乐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方法 将142例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根据手术后天数和康复疗效进行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住院日期明显缩短,p<0.05;康复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中起关键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应用.
作者:王卫星;谭晓菊;王金文;蒋河清;刘亚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了13例喉乳头状瘤患儿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包括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套管的护理,仔细观察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小儿喉乳头状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是促进患儿康复的关键.
作者:陈绩;张小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现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盘状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85例(87眼)病毒性盘状角膜炎分为对照组(42眼)和治疗组(45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球注时加用地塞米松0.5~1mg,观察视力及角膜恢复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痊愈率23.86%,治疗组痊愈率88.89%,2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常规抗病毒的同时局部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好,疗程缩短,是治疗病毒性盘状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
作者:刘术宜;汪氡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75例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要点.认为全面系统的术前术后的观察、指导及护理,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玲;张伏元;李鹏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实施糖尿病知识、技能的教育,对应用胰岛素、并发症防治、自我血糖监测、饮食、运动指导教育.结果 随访100名糖尿病患者,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明显提高(p<0.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对糖尿病控制率.
作者:曾美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了2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反复洗胃,正确使用镇静止痉药物和解毒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血液净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认为毒鼠强中毒宜采取综合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抽搐和尽快地排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熊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气道灌洗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8例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气道灌洗加传统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B组18例采用传统间断滴注湿化法.结果 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脓痰、痰痂形成、气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率的发生均低于B组,均p<0.01.结论 气道灌洗对保持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法.
作者:雷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教育效果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作者:金益芝;尹满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硫酸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温热水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20min.实验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病情况.结果 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痛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硫酸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温热水湿热敷,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姚宗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