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导致死胎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宋祥英;汪绍凤;金琼华

关键词:致死胎, 相关因素, 妊娠并发症, 孕期保健, 优生优育, 生育质量, 母子安全, 教育项目, 健康, 围产期, 围产儿, 死亡率, 维护, 胎儿
摘要:自倡导优生优育以来,孕期保健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妊娠并发症日渐减少,围产儿的死亡率逐步下降.为了进一步提高生育质量,从母子健康出发,探讨导致死胎的相关因素,本文对我院1997年5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27例死胎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胎儿致死的相关因素拟定了孕期健康教育项目及内容,以维护围产期母子安全.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静点药物在危重患儿治疗中的护理

    持续静点药物治疗即将药物通过静点方式,持续而缓慢地给予,此法可保证一定剂量的药物不断地进入病人体内,既可根据病人情况随时增减药量甚至停止用药,也可准确地控制用药量[1],以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而稳定的浓度,做到给药剂量个体化,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这对危重患儿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ICU从1998年1月~1998年12月,对118例给予持续静点药物治疗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继红;白志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C.N法脱毒分阶段护理观察

    随着对外口岸的开放,海洛因滥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我院戒毒中心,每年承担着上千人的脱毒治疗任务,在治疗方法上积累了一整套的经验,并在不断改进.B.C.N法脱毒是我中心开展的又一疗法.该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前3天为嗜睡期,4~15天为清醒期,16~20天为防复吸期.各期的特征不一,故护理重点有所不同.

    作者:刘永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强氧化离子水含漱治疗口腔溃疡的观察

    目的:探讨强氧化离子对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方法:将6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纽采用复方硼砂液含漱,观察组则用强氧化离子水含漱,于进食前后及睡前,每日7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76.48%;对照组有效率为52.4%,治愈率为8.82%,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防治口腔溃疡,提高溃疡愈合方面,强氧化离子水优于复方硼砂液.

    作者:郝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射流雾化吸入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探讨射流雾化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中的效果,通过对53例COPD患者采用射流雾化治疗,并以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喘息、咳嗽改善情况及缺氧、肺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持续天数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射流雾化吸入对COPD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罗惠珍;杨美珍;王元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

    我科采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00毫升与5%葡萄糖水溶磷霉素钠10.0克静脉滴注,治疗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及2例骨髓炎病人.当输完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换磷霉素钠组时,即见莫菲氏管内液体出现乳白色混浊.再用注射器抽取3毫升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和3毫升稀释好的磷霉素钠药液混合,即可见针管内液体变成白色絮状悬浊液,静止或摇动均不消失,放置12小时无变化.

    作者:黄利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例勒雪病的临床护理

    勒雪病(LSD)是一少见的婴幼儿急性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年龄小,病情重.患儿可见红色或暗褐色斑丘疹皮肤损害,皮疹印片可见郎格罕(Langerhan)组织细胞,伴发热,咳嗽,头部肿物,骨质破坏,肝脾、淋巴结肿大和进行性贫血等常见症状.预后差,死亡率可高达70%~100%,通过联合化疗可使预后改善,甚至痊愈.我科于2001年1月收治1例勒雪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缓解出院,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雅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介绍一种新型烧伤烤灯

    大面积烧伤病人一般采用暴露疗法.深Ⅱ度~Ⅲ度烧伤,除面积小的外,宜用暴露.在暴露过程中通常使用烤灯照烤创面,使创面的渗液蒸发、变干,与坏死组织逐步形成干燥的痂壳.以往我科采用的16×40w大型烤灯,重量大,搬动困难,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此弊端,我们将它进行了改进,克服了搬动困难等缺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淑芬;邹紫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春,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闪光--记琼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俊霞

    在琼海市人民医院,只要提起王俊霞,人们的赞美都会溢于言表.23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将美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护理事业,将真诚的关爱无私奉献给了患者.她精湛的医技,高尚的医德和奉献的精神一直被领导、同事、患者所称道.

    作者:欧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丁胺卡那局部喷射预防会阴侧切口感染

    自1999年8月以来,我们对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伤口产后3天内,用丁胺卡那喷液(商品名:阿米卡星喷射液)喷射会阴侧切伤口预防感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护理体会

    近年,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将放射源直接插入组织或肿瘤内进行放射治疗的方法已逐步开展,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宫颈癌患者,收到了一定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欧端玉;程萍;邱枝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颅脑降温仪与酒精擦浴低温疗法的对比观察

    发热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加速和各系统机能的紊乱,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来避免机体的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的损害.

    作者:孙剑萍;杨淑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十分多见,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过去主要采用保守疗法(按摩、推拿、针灸、牵引等)或开放性手术切除.前者疗效低,复发率高,后者损伤大,并发症多.1995年我院引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简称APLD).

    作者:余忠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喘憋性肺炎并呼吸性碱中毒患儿的护理

    喘憋性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常并发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但在喘憋的早期,又常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此时缺氧不明显,无明显的发绀而极易被忽视,另一方面碱血症因影响氧解离曲线,使氧不易与血红蛋白解离而致组织缺氧,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作者:陈敏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络合碘治疗鼻咽Ⅱ度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1998年5月至2001年11月,将络合碘应用于治疗Ⅱ度放射性皮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临床观察提示治疗Ⅱ度放射性皮炎,用络合碘与湿润烧伤膏、维斯克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络合碘取材容易、应用方便、经济实惠,尤其适合门诊患者应用.

    作者:张金兰;欧阳志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6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分析认为:早产儿呼吸暂停应首先使用触觉刺激法.另外,针对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发病的治疗护理也很重要.同时,加强消毒隔离工作,控制医院内感染可以避免呼吸暂停的发生.

    作者:贺芬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首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大限度地增加化疗药物的剂量尽可能克服耐药,从而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1年元月对1例NHL病人实行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并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龙素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深度褥疮的局部治疗方法探讨

    深度褥疮是指Ⅱ期以上褥疮,其疮面均已破溃,破溃处常常存有脓性分泌物,疮面深浅不一.其中有的坏死组织深达肌肉层,成为临床治疗护理的一大难题.纵观以往对深度褥疮的治疗情况,注重并改进局部治疗方法,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关键.经临床应用,认为以下局部药物治疗方法较好.

    作者:牛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麻醉手术期间输液治疗的体会

    输液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重点,有报告表明70%以上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输液[1].而术中输液在输液治疗中尤为特殊.本人在手术室工作多年,现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温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1999年1月始采用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置管法,不但解除了病人因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仙;赫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胆漏与护理对策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胆道先天发育畸形,以胰胆管合流异常为主要病因,常继发胆道感染,引起化脓性胆管炎及胆囊炎;严重者感染扩散成为败血症;晚期形成胆汁性肝硬化、癌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因吻合口存在张力、组织缺血坏死、局部炎症等原因可出现胆漏而影响此疾病的治愈率.为了提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愈率,我院对1993~2000年间11例术后出现胆漏病例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通过积极治疗和细致观察、护理,治愈率达100%,现介绍如下.

    作者:莫霖;胡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