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华;张彩虹;莫文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患者作为医疗消费者,其合法权益一旦受到损害,不是追究法律责任,就是民事赔偿问题.为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规范护理活动,这不仅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刘朝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共对88例患者施行PTCA+Stent术,总结出了各类并发症的早期观察的方法,并加强对PTCA+Stent病人施行术后全方位的护理,病人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付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8年6月~1999年2月,我作为研修员赴日本岛根县中央病院进行了为期八个月的护理研修,感触很深,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在日本岛根县中央病院的研修体会.
作者:马香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产科镇痛已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在产科镇痛中,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佳,应用较广[1].产科镇痛包括分娩镇痛和剖腹产麻醉及术后镇痛,我科于2000年5月至2001年2月对106例剖腹产术后患者采用持续硬膜外镇痛,并与同期采用杜冷丁间断肌注镇痛患者比较,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药胃内注入治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中医治疗手段,为减少注药过程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中药胃内注入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从中药注入时间、注入药量、注入速度及注药后体位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并与对照组比较,显示有明显的优越性,观察组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改进胃内注药的方法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刘慧娟;易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胺碘酮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疗效.在早年的研究中通常采用大剂量来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以致出现严重的中毒现象,但近几年来,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用于心房颤动[1].本文23例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红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如何组织护士开展护理科研?作为护士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放军总医院的范丽凤,是一位护理理论知识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护理科研中脱颖而出的科技之星,也是一位带领全科室护士在护理科研领域不懈探索的优秀护士长.为此,记者特就护士长在组织科研活动中的作用问题,与其展开了访谈.
作者:方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每年学校在招录新生过程中,都会根据报考学生的志愿,将某一学生群体,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编成一个班极.众所周知,由班群体发展为班集体,要使其不仅成为教育的对象,而且成为教育的巨大力量,是有一个培育与提高的过程的,为此,培养班集体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在兼任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护生班中实施班干部轮换制确实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胡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自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32例,除扩冠、抗凝等常规治疗外,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较好,现将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苏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社会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开始步入了法治时代,人们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日益加强,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生队伍的法律意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要求,成了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我院自1997年5月以来,多次修订和完善了全院带教计划,强化了法律意识,将法普遍运用于我院的临床带教之中,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作者:沈建华;张彩虹;莫文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十分重视行为发展,行为疗法的研究也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护士行为是护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护士行为要具有高尚的护理道德,才能自觉地承担对病人和社会的责任.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的每一个护理行为都涉及到病人.高度的责任心,高水平的护理技能,优质的服务,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良好的护士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红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张曼玲,这位资深望重的护理工作者,在她从业的岗位上,已经度过了35个寒暑春秋.从韶华妙龄,到两鬓染霜,她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这平凡而神圣的护理事业.而今,她由一名初出茅庐的护士新兵,成长为一位统领近800人护理队伍的管理者--护理部主任.
作者:陈英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手术室内,甲醛气体熏蒸消毒至今仍为常用的消毒方法之一.我们对原有有机玻璃熏箱进行了改进,经过半年的临床使用,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丹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晨间提问是护士长工作的一个内容,按要求护士长每周要对护士进行至少两次的晨间提问,内容涉及消毒隔离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等,以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和业务水平.我从事病区护士长工作已有6年多,曾担任过内儿科、内科、中儿骨科护士长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积累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现在谈谈自己在进行晨间提问方面的体会并与广大护士长一起探讨.
作者: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开展病危病例护理讨论,训练和培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推动整体护理模式及病危病人的关怀护理的开展有积极作用.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凤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动态、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对病人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病人达到佳健康状态[1].护理程序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是整体护理的核心.要求护士通过收集病人的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和评价预期结果五个步骤,终使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不再发生,促使病人早日康复.护理程序是护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为了使护生更好地掌握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在基护操作技能训练中应用了护理程序进行了各项护理技能操作的示范和练习,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作者:付保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医学实践证明,病人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可以加重病情,甚至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本人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得出以下观察和调节病人情绪的方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作者:舒建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1世纪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奋起腾飞的时代,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的护理事业,有必要回顾过去,认识自身的不足.围绕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讨论.
作者:卢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重型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炸、火器伤、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造成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时间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Glassow昏迷评分3~8分,其来势凶猛,病情变化相当快,治疗护理稍有不慎,将可能导致病人死亡,故其救治技术相当重要,特别是确保呼吸道通畅,脱水降颅压药的及时使用,及正确得当的手术处置,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有效科学的护理是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海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健康被赋予新的定义,即不只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包括良好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明确地指出了保健工作在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结合我院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情况开展健康教育,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同时也促进了护士水平的提高.现将我们具体工作方法介绍如下,与同仁探讨.
作者:易秀容;刘艳梅;陈建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