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插管深度对入液量的影响及护理分析

万云云

关键词:妇科手术, 清洁灌肠, 插管深度, 入液量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插管深度对入液量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需要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清洁灌肠法:左侧卧位,插管深度为10~12 cm;研究组则在术前采取改良清洁灌肠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插管深度为20~22 cm.对比两组术前清洁灌肠的入液量、灌肠次数、肠道清洁以及出现不适感的患者比例;同时对两种不同深度的清洁灌肠方法的护理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入液量、灌肠次数、出现不适感的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清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73%(51/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改良清洁灌肠法(即插管深度为20~22 cm)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清洁度和患者满意度,而且有效减少了入液量、灌肠次数,降低了不适感患者发生比例,且无显著的安全性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本院临床确诊、进行化疗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SAS量表、SD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干预组生活质量QLQ-C30量表中的躯体功能量表、角色功能量表、认知功能量表、情绪功能量表、社会功能量表和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崔向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例中期妊娠并发禽流感孕产妇的护理报告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中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年第2版)》,此病潜伏期一般为7d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并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1]. 本院2015年12月收治1例中期妊娠并发禽流感孕产妇,现将个案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涂青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护理部全垂直绩效考核下消毒供应中心二次考核分配探讨

    目的 在护理部全垂直绩效考核体系下,尝试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合理分配消毒供应中心各级各类人员绩效.方法 成立科室绩效考核分配领导小组,结合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分配原则和指导方案,确立考核分配模式和考核指标,对科室护士、工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分配.比较考核分配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和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结果 考核分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较前提高(P<0.01),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也较前提高(P<0.01).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绩效考核分配,公平、合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和同工同酬,有效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段红静;赵存;魏莉萍;陈华平;潘钰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妇泌乳量不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乳房治疗产妇泌乳量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产科发生泌乳量不足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采用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乳房治疗产妇泌乳量不足.对照组用传统的手法按摩乳房治疗产妇泌乳量不足.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情况.结果 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乳房治疗产妇泌乳量不足效果优于传统的手法.

    作者:韦学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训练和术后的病情观察、体位和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徐倩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护理

    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在这19例患者中,死亡6人,转回病患当地医院继续治疗4人,转回病房继续治疗9人.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死亡率很高,辅助有效的护理是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孙竹;陈岩;王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儿急诊抢救特点及护理工作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急诊抢救的特点及护理工作.方法 观察收治的300例救治患儿,分析、总结患儿的各种疾病抢救类型及护理工作.结果 小儿急诊抢救病例中高热惊厥、误服中毒、创伤占了52%.根据小儿急症抢救病例分析,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及时有效的抢救、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还有不间断地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指导患儿家属合理地进行协助护理,安抚救治患儿等几方面.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和办法,对于保证小儿急救的成功率,拯救患儿的生命,进一步降低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极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术前Halo-重力牵引的护理策略

    总结了极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术前Halo-重力牵引(HGT)的护理经验.包括分析本科收治的12例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在行HGT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给予术前心理指导、呼吸功能训练、饮食指导、体位指导等相应措施.认为分析HGT牵引过程中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改善其心肺、消化功能差的状况,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史晓阳;邱慕丹;曾翠琼;林丽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治疗现状

    神经源性膀胱作为脊髓损伤后重要的合并症之一,对于其治疗方法的探讨一直是国内外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笔者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了临床实践中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先进的治疗方法,通过进一步探讨此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新的建议.临床研究表明,多种治疗方案联合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其效果胜过单一方案治疗.在急性期后及时予以间歇性导尿,与此同时针灸疗法、康复理疗、功能锻炼及干预性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使患者能够尽早地建立起自主性排尿规律,对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门晓婷;杨美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次性负压引流管在三马喷气式气垫床中的应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以及外伤导致骨折卧床的患者越来越多,压疮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 气垫床作为预防压疮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 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反复多次使用和拆卸喷气式气垫床时发现在气泵和气垫床的导管连接处容易漏气,从而导致气垫床不能有效使用,报损率也随之增加.

    作者:邓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总结2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快速止惊、降温和加强监护等一系列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26例高热惊厥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控制,均痊愈出院.认为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发病率高,迅速控制高热、惊厥,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余木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经过院前急救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评估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桂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教育清单用于护理分层次培训

    目的 探讨护理分层培训形式,提高护理在职培训效果,加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针对护士所属层级和所在科室培训需求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采用教育清单的形式,并根据教育清单内容及要求,进行系统培训与相关考核.比较分层次培训教育清单使用前后全院护士的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分层培训教育清单后全院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技能、急救、床边综合能力应用考核等成绩较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也从使用前的92%提高到使用后的95%(P<0.05).结论 护理分层次培训采用教育清单的形式,强化了护理培训管理方法,使培训计划得到有效落实,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曹春雅;马婷婷;钱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护生心理韧性与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护生心理韧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水平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UWES-S学习投入量表(中文版)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40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心理韧性得分(2.58±0.50)、学习投入得分(3.27±0.94)、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3.17±0.49)水平均略高于中值;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与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护生心理韧性对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且越能促进学习投入水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高.

    作者:杜玫洁;刘环宇;罗艳艳;张瑞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品管圈在降低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方法在降低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成立品管圈小组,干预组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照组50例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共10例(20%),干预组50例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共2例(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5,P<0.05).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7.163,P<0.05).结论导致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出血率高、舒适度低的因素有很多,运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地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邱燕;杨卓林;陶然;王琼波;秦秋云;李阳红;杨瑞菊;顾颖;蒋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高中生心理健康症状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症状的效果研究.方法 将74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症状的高中生,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人.对照组用常规心理沟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沟通治疗基础上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CL-90评分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度、抑郁、焦虑、其它(包括食欲减退、睡眠降低)五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可改变存在一般心理健康症状的高中生不合理信念,提高高中生正确看待平常的学习成绩及高考结果的认识.

    作者:王友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标本留取宣教有高招

    正确采集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标本留取宣教到位是正确采集标本的保证. 临床上,遇到的标本留取问题有:留取方法不清楚、标本装错标本盒、重复宣教加大护理工作量;分析原因为:患者文化程度低、护士宣教不够、宣教对象不固定等. 因此,为了使标本留取宣教简单易懂、减少护士宣教时间,达到正确留取标本,科室采用图文并茂的卡通标签,贴于标本容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赖艺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思维导图在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6月在本院妇科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进行微创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的1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实验组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口头指导,分别在出院时对两组进行患者康复情况调查、状态焦虑问卷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三种调查结果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思维导图对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方法简便、实用、有效,尤其适用于文化水平较低及老年患者.

    作者:陈秀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8~9月本科新生儿390人次作为研究对象,自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对策并实施等,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率由17.7%下降至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交接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地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王云霞;张玲玲;姚张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规范床旁交接班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实施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程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方法 随机将住院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实验组实施规范的交接班模式,即按流程与程序进行,首先参加交接班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规定进入病房的顺序及床旁的站位,接着先尊称问候患者,行自我介绍及说明解释下一步实施的内容,然后进行查体与病情介绍,落实部分护理措施,后护士长进行点评提问,交接者使用PDA巡视,两位患者之间进行速干手消毒.比较两组交接班模式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交接班质量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程序能提高护士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患者满意率,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优质护理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作者:杨骏;詹美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