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学;杨冬梓;王文军;梁晓余;谢梅青;王良岸;洪顺家;郑澄宇;孙艳梅;陈晓丽;彭艳;邝健全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对3例ARDS患儿采取机械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经过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各项消毒隔离,预防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例发生气胸,经及时处理2 d后气胸消失,3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ARDS患儿应及早应用机械通气与PS治疗.配合正确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青;耿秋菊;王芯;吴晓宁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幼儿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温血组和冷晶组,温血组采用温血全钾温血半钾灌注,冷晶组用常规冷晶体灌注,观测心肌酶学变化及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在心肌酶学方面,温血组GOT、LDH、CK、CK-MB水平低于冷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冷晶体灌注.温血停跳液含氧量丰富,胶体渗透压合理,缓冲碱丰富,对冠脉血管和细胞膜损伤小,对心功能差、心脏大、心肌肥厚明显者采用此种心肌保护措施,可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于力;田晶;李惠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国家性病控制中心规定的常规白带检查性传播疾病(STD)的项目包括: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球菌)、滴虫、霉菌(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病(BV),白细胞≥(++).滴虫、霉菌是妇女生殖道常见的感染病菌.阴道加德纳菌是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体,近年来被确定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现将我院3年来妇科门诊就诊的932例女性常规白带涂片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刘凌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自1997年开始,我区逐步规范了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儿童入托体检率由58%上升到100%.入托体检主要由区妇幼保健所来完成.在体检当中,发现儿童乙肝、龋齿、视力异常、营养性疾病等仍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对1997~2002年l2346名入托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刘琳;赵阁芳;隋媛媛;田宝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婚前婚配群体中α与β地中海贫血(下称地贫)携带者的发病率、随机婚配对后代的影响以及对携带者的婚育指导.方法:对5 584例随机婚配的男女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时,进行地贫筛查,筛查阳性做α、β地贫基因分析.结果:(1)5 584例婚前保健婚配群体中地贫初筛阳性1 263例,经基因检测确诊321例,地贫携带者发病率为5.75%.其中α地贫携带者的发病率3.20%,β地贫携带者的发病率为2.54%.(2)α与β地贫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α地贫发病率高于β地贫发病率.α与β地贫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男女发病均等.(3)夫妻双方均为α地贫携带者发病率为0.18%,夫妻双方均为β地贫携带者的发病率为0.14%.(4)基因检测结果:174例α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均为α地1杂合子(--/αα),5例为HbH病(--/α-);142例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前4种突变型占90.84%,它们依次是:β41/42(45.07%)、β654(31.69%)、β-28(10.56%)、HbE(5.63%).结论:广东是地贫的高发病区.在婚前保健检查中对婚配群体进行地贫携带者筛查,对两个携带者婚配及时给予婚育指导,跟踪落实胎儿出生前筛查,阻断有害基因逐代下传,是预防和降低重型地贫患儿出生有效的措施.
作者:蒋玉欢;李增宝;王英;李霞;苏加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为了阐明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对婴儿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针对该院所管辖的2002年1~12月出生的散居儿童,除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以及离开深圳生活的儿童外,对余下的672例婴儿用抛硬币法将其分成两组:指导组360例、对照组312例,分别在婴儿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各组儿童体格生长情况,用SASv8.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婴儿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体格生长情况有显著差异,指导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指导组儿童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可积极促进婴儿体格生长,降低儿童患病率.
作者:方健华;刘锡芝;叶远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我国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及康复现状.方法:10所医院应用耳声发射技术(()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月,进行统一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确诊并干预.结果:自2000年5月~2002年9月,活产数23 355例,21 179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初筛率90.7%,初筛未通过2 547例(12.0%),其中2 231例(87.6%)进行了复筛,复筛率87.6%,复筛未通过156例,进行听力学评估118例,未通过者的听力学评估率75.6%.确诊新生儿听力损失80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单、双侧)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3.8‰,双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1.8‰.听力损失临床原因不明者77.5%(62/80),孕期和围产期因素15.0%(12/80),先天性听力损失家族史7.5%(6/80).听力损失确诊年龄提前19.7个月,总的干预率47.4%(9/19),1岁以内干预率26.3%(5/19).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确诊年龄提前,但还需努力完善随后的干预工作.
作者:聂文英;吴汉荣;宫露霞;刘玉俊;林倩;戚以胜;相丽丽;李应会;李惠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婚前医学检查(婚检)人群中男女生殖器官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对婚育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在该院婚检的未婚男女青年31 647人的检查结果进行了生殖器官疾病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生殖器官疾病1 007例,患病率为3.18%.其中生殖器官异常503例,生殖器官炎症379例,生殖器官肿瘤125例,患病率分别为1.59%、1.20%、0.39%.建议暂缓结婚299例,劝阻结婚16例,可以结婚,但无生育能力88例.结论: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对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及出生人口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赵玉英;刘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中雌、孕激素受体亚型以及激素相关蛋白pS2的表达情况,了解其在卵巢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及20例良性上皮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Rα、ERβ、PR-AB(即PR-A+PR-B)、PR-B和pS2水平.结果:①ERα、ERβ均为核受体.上皮性卵巢癌中ERα(+)57.7%(30/52),与良性肿瘤接近(60.0%);ERβ(+)88.5%(46/52),显著高于良性肿瘤(60.0%);30例同时表达α、β两种亚型.②PR-AB和PE-B二者均为核受体,52例恶性肿瘤中12例PR-AB(+)(23.1%),10例PR-B(+)(19.2%).阳性率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P<0.001).③pS2表达为胞浆蛋白,有核周浓集趋势.恶性肿瘤中阳性率为26.9%(14/52),显著低于良性肿瘤(P=0.015).④ERα与PE-AB及PR-B间显著相关,但ERβ与PR-AB及PR-B无关,ERα和ERβ与pS2无关,PE-AB和PR-B与pS2弱相关.结论:ERα、ERβ、PR-AB与PR、B均为核受体,pS2为胞浆蛋白.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阳性率显著增高,可能为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标志,并且与卵巢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有关.
作者:张玉芳;何晓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后,机体免疫系统在反复接触抗原后产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探讨其免疫耐受与免疫预防之间的意义.方法:对476例年龄在1~6岁儿童,按全程免疫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转,尤其是经过2个全程免疫的儿童仍出现二对半全阴者,作出预防免疫分析.结果:476例儿童阳转率为71.01%,负应答率为28.99%.结论:免疫无应答相对较高水平,很有必要扩大范围检测免疫耐受群体相关问题.
作者:周东日;刘文秀;黄良光;黄和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120例,ASAⅠ~Ⅱ级.经静脉缓慢注入氯胺酮0.2mg/kg,异丙酚2mg/kg,视手术时间,追加异丙酚20~50mg.术中监测ECG、SBP、DBP、HR、SpO2,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麻醉效果.结果:诱导后血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120例中显效97.5%,有效2.5%,麻醉效果优良率达100%.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其效果满意,且安全易掌握,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徐芍;许玉芳;邓英杰;钟兴明;刘宇;黄彩虹;梁秀卿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不同工作环境中体内微量元素铁的变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3组不同环境的4500名绝经前期妇女进行调查和血标本收集.结果:在相同的工种且不同的环境中体内微量元素铁的丢失情况不同.结论:不同工作环境中,体内微量元素铁的丢失情况不同.应对不同工作环境的绝经前期妇女采取铁元素的补充,以防止微量元素铁过度丢失所引起机体贫血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邵静;王桂香;张丽枚;王淑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治疗不得当,长期发展可能会导致恶性病变的发生.给许多患者带来躯体不适和精神负担.针对宫颈炎发病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杜绝和减少宫颈癌变的发生.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200例宫颈炎患者,注意治疗方法、步骤及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了根据不同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临床治愈率达100%,无一例宫颈管狭窄粘连,跟踪随访1~2年无一例复发.
作者:于春霞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临床上已确定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4例,于月经周期第1~5天首次臀部深层注射DMPA 150 mg,此后每间隔90±7 d注射1次,半年为1疗程.观察患者的痛经情况、病灶大小及内分泌变化等.结果:用药前痛经发生率为100.00%,用药后痛经发生率下降为13.64%,且痛经程度明显减轻;B超测得囊肿、结节病灶面积由用药前的18.59cm2、11.09cm2分别缩小为3.12cm2、1.05cm2,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内分泌测定FSH、LH、P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E2用药前后虽有显著性变化P<0.01,但均在卵泡早期水平;副反应主要为点滴出血、经期延长、闭经等月经问题;随访结果有2例患者在停药3个月后怀孕.结论: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明显、安全、副反应小.
作者:蒋丽芳;田先芝;李培全;李秀娟;陈予梅;杨淑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未产妇5例,经产妇9例.14例中1例行中药保守治疗痊愈,其余均开腹手术行患侧输卵管修补术或输卵管切除术.11例为壶腹部妊娠,1例为峡部妊娠,1例为残余输卵管妊娠.1例未产妇术后成功获得宫内妊娠.结论:掌握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注重早期诊断、病因治疗是预防重复异位妊娠的关键.
作者:金平;魏旭军;胡俊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半量雌激素HRT对缓解更年期症状、子宫内膜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绝经1年以上、有HRT适应症、无禁忌症的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半量连续联合疗法(倍美力0.3mg+安宫黄体酮2.5mg连续不间断应用);B组采用半量周期序贯疗法(倍美力0.3 mg/d共28 d,第15~28天加用安宫黄体酮4mg).用药1年定期随诊.结果:A、B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12个月的Kupperman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组的闭经周期分别为73.3%、9.0%,差异有显著性,不规则阴道出血A组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例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子宫内膜厚度均>5mm.结论:不同方案的半量雌激素HRT均可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对绝经时间长的妇女建议采用半量连续联合疗法.
作者:陈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为更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了解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8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90.12%,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19.63%;出生1~2 d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58.45%;高胆发生率12.55%;其中,由于喂养欠佳,热卡摄入不足或/和排便少引起的高胆占83.61%;新生儿高胆中男性婴儿高于女性婴儿.结论: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而且黄疸出现早,因此,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红;王筱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放化同步治疗Ⅲ b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8例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放化同步治疗组(Ⅰ组)和单纯放疗组(Ⅱ组).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化疗与放疗同时进行.结果:近期有效率Ⅰ组为100.00%,Ⅱ组为90.91%,Ⅰ组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无进展生存率Ⅰ组、Ⅱ组分别为46.15%和27.27%,Ⅰ组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年局部复发率Ⅰ组、Ⅱ组分别为26.92%和45.45%,Ⅰ组明显低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年生存率Ⅰ组、Ⅱ组分别为61.54%和36.36%,Ⅰ组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化疗主要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但较轻均可耐受;放疗主要副作用为放射性直肠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放化同步治疗在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上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赵彤;杨岩;王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白细胞介素-13基因多态性(Arg130Gln)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IL-13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13基因多态性.结果:①哮喘组血浆IL-13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IL-13(Arg130Gln)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IL-13(Arg130Gln)突变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
作者:王振华;李丽红;赵芳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索宫颈糜烂高危因素.方法:对995名保育员、幼儿教师宫颈糜烂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糜烂患病率为26.43%,居各种妇科病之首位;与年龄、孕产次、人工流产史及避孕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和保护能力,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宫颈糜烂患病率.
作者:许艳敏;祝长江 刊期: 200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