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胸腹部重症手术患者对呼吸功能监测及疗效观察

王安富;李建雄;张金刚;曹晨光;王惠山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重症患者, 肺功能监测, 动脉血气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胸腹部重症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对罗哌卡因、丙泊酚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采用Autospirer HL-498肺功能监测仪和ABL3动脉血气分析仪,分别在吸空气和纯氧进行机械通气后10min测定PaO2和PaCO2,计算A-aDO2和Qs/QT.结果:PaO2、CT值明显偏低,A-aDO2,Qs/QT、Rinsp和Rexp明显增高.全身麻醉后PaO2降低幅度显著大于硬膜外阻滞麻醉.结论:对重症手术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是非常必要的,选用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使患者术中镇痛、肌松、镇静满意、苏醒快.同时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镇痛,使患者能获得更稳定、更舒适的条件.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B超导向小网膜囊穿刺引流、腹腔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作用

    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s SAP)是消化系常见的危重急腹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未完全明确.作者于1996-1999年对17例SAP病人施行B超导向小网膜囊穿刺引流、腹腔灌洗技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峰;李文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现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死亡的特殊细胞死亡形式,它是由凋亡相关基因调控的程序化死亡.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不但依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依赖细胞的凋亡,它是机体维持平衡的机制.对细胞凋亡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中为关注的热点之一[1-12].

    作者:张鲁文;毕素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吸下颌脓肿治疗5例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0年10月利用针刺抽吸脓液、注射药物治疗颌下脓肿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6岁,发生于左侧4例,右侧1例.均因流行性腮腺炎感染而导致颌下脓肿后到我院就诊,病程6-15天,抗炎治疗后脓肿未消退,经针刺抽吸证实为颌下脓肿.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体温37.8℃-39.9℃,白细胞10-20×109/L.

    作者:王献辉;刁体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石膏帽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21例分析

    我院1999-2000年共收治出血量较大的帽状腱膜下血肿21例,均采用石膏帽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继强;王绪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疗法的护理

    近年来,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其主要因素有三个:①静脉壁,尤其是内膜的损害,如静脉注射刺激性溶液导致.②静脉血流缓慢,如长期卧床.③血液凝固性增高,如烧伤、创伤和手术及感染后大量组织破坏分解,严重脱水所致血液浓缩等.我科自1998-2000年共收治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0多例,行溶栓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蒋晓丽;俞青;杨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浅谈处方质量管理

    处方是医师为患者预防或治疗疾病而开写的有关调剂和发出药剂的书面凭证,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和经济效用.也是医院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笔者分析了我院近期处方书写情况,其合格率为93.5%.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吕秀荣;吴化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结直肠疾病术前肠道准备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探讨

    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1年2月对20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同时实施肠内营养,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总结如下.

    作者:陆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形状记忆合金治疗骨折12例

    由于镍钛记忆合金的独特的形状记忆性能,近年来被制成各种内固定器应用于骨折的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1999年12月-2000年6月,我们选用兰州记忆合金有限公司生产的西脉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长管状骨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会良;赫玉福;栗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红细胞增多症关系的探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自1995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154例,其中合并红细胞增多43例,占27.9%.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罗英芳;李允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对34例儿童黑热病的临床诊治体会

    我院儿科自1994年-2000年共收治34例黑热病患儿,现将临床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张利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

    现将我院1996年-2001年住院治疗的5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于亮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硝苯吡啶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现将硝苯吡啶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概述如下.1 急性肾炎高血压硝苯吡啶治疗急性肾炎高血压的疗效迅速而持久,口服30分钟有降压作用,1-2h达高峰,舌下含化10分钟即有降压作用,30分钟达高峰.因此将硝苯吡啶作为治疗小儿急性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胥秀真;袁桂荣;彭淑英;刘燕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涤痰活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缺血80例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是本病的基础病因,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疗效不尽人意,中医从辨证论治的角度进行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自1998年以来,共接治此类病人80例,采用涤痰活血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小兰;张北平;黄燕;黄玉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吸氧装置的消毒与管理

    吸氧装置是医院常用的治疗设备,并直接与患者接触.为防止因吸氧而造成呼吸道医源性感染,临床上普遍只重视对氧气湿化瓶装置的消毒与管理,但全国各医院均无统一消毒管理方法.我院感染科于1999年-2000年分别两次对全院42栋病房正在使用的氧气湿化液、湿化瓶内壁、管芯进行抽样检测共73份,临床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装置均按我院感染管理手册要求进行,但只有15份合格,合格率仅为20.55%,污染率达79.45%,其中检出致病菌有绿脓、金葡、肺炎克雷伯杆菌、表葡、肠杆菌等.为查找原因,确定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我们通过细菌学检测,对给氧装置进行消毒前后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米光丽;唐彦;王秀兰;雍文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近年来,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带状疱疹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20-63岁,病程1-3周.其中疱疹在头面部患者4例,胸部患者12例,腰腹部患者19例.

    作者:麦绮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护理要点

    1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为了补充有效循环血量,阻断休克的进展,须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我们多选择上肢,因上肢静脉离心脏近,穿刺率高,能争取时间,难以穿刺者,果断静脉切开,确保静脉通畅.

    作者:杜建娥;张桂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临产孕妇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当临产孕妇进入产房时,对产房的环境、设备都处于恐惧状态,迫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作者:马吉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放射增敏剂沙纳唑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探讨放射增敏剂沙纳唑的生物利用度的价值.方法:沙纳唑由本实验室合成,经质谱鉴定后使用,内标物为甲硝唑.测定血药浓度的仪器为日本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C18柱(25cm×Φ4.6mm×10um),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V:V).紫外检测,检测波长252nm;内标物浓度为100ug/ml的甲醇液.血清经提取后的校正曲线回归方程为Y=0.01137+0.0068x,相关系数R=0.9998,(n=7).提取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4.9±9.8(n=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在10%以内,按3倍噪音计算,血清中沙纳唑的灵敏度为1μg/ml.大鼠每组5只,共两组,分别静注和肌注200μg/kg沙纳唑溶液,药后按设定时间点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清中药物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曲线,得出两个注射剂的峰值Cm和达峰时间Tm以及曲线峰下面积AUC.结果:静注给药后的数据峰值Cm为754.4±170.3μg/ml,达峰时间Tm为药后立即,AUCiv为21752μg. min/ml;肌注给药后Cm为205.5±12.0μg/ml,Tm为药后30min,AUCim 为16643μg. min/ml.经计算得出肌肉注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6.51%.结论:放射增敏剂沙纳唑能增加肿瘤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骆传环;黄荣清;舒融;刘昌孝;李全胜;高连用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附33例报告)

    我们于1999年2月起应用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3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所有哮喘患儿均来自本院呼吸门诊(儿科).符合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标准[1].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长8年,短8个月,平均2.4年.轻度9例,中度21例,重度3例.33例中27例为首次使用气雾剂,4例原吸入必可酮气雾剂因药效不理想而换用普米克气雾剂.

    作者:徐会荣;谭心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阑尾切除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1993年以前,我们长期受到术后切口感染的困扰.统计我科1985-1993年8年间183例重症(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从1993年12月起,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首先针对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采取了前瞻性预防措施,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本文总结分析了以1993年12月为界限,前后采用不同方法预防阑尾术后切口感染各1000例的情况.

    作者:郑风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