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雪燕
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及护士在逆转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作以综述,重点叙述了亚健康的现状和护士在逆转亚健康状态中的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贾武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选择对留置针脱落的影响.方法 将0~3岁的患儿按照0~5月,5月~1岁尚未行走者,1~3岁内会行走的分三个年龄段各100例,三个年龄段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年龄段每组50例,分别选择不同的留置部位.结果 三个年龄段观察组静脉留置针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5月的患儿比较适合选择头皮静脉作为留置部位,5月~1岁尚未行走者比较适合选择下肢静脉作为留置部位,1~3岁内会行走的患儿比较适合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留置部位.
作者:汤惠娟;钱红英;钱维娜;钱敏霞;刘安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58例银屑病患者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认为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配合积极妥当的护理,效果更佳.
作者:梁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综述了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与护理进展,认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及时有效地护理静脉炎患者既有利于大程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又可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金彩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常见的一门护理技术,临床上常用于给小儿输液,但小儿常好动不易固定,易造成穿刺失败或输注过程中从静脉划出的现象.近年来因本科烧伤患儿居多,往往烧伤了前胸部、手部、足部或者臀部造成静脉输液困难,所以会选择头皮静脉输液居多.而静脉输液时处理头发至关重要,不是担心掉入患者眼睛就是担心污染了烧伤创面,所以一般选择无菌有空洞巾,即可避免此问题.此方法一般适用于1~3岁患儿,若头面部烧伤则不适用.本科在头皮静脉输液时应用医用橡胶膏可以有效处理细小头发,现介绍如下.
作者:闫晓荣;闫芳;冯燕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及患者对使用满意度的情况.方法 将100例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静脉留置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静脉的选择,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封管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满意度评分、静脉留置时间和患者单静脉的再用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0%,较对照组的48.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可提高留置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张;戴雪娣;俞海萍;马丽莉;陈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时机、静脉溶栓药物的选择使用及护理进展.认为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溶栓疗效发挥到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秀彩;陈莲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产科实施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术后疼痛给予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止痛护理、基础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产后6 h、24 h、72 h进行疼痛程度及72 h止痛药服用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4 h、72 hVAS评分、口述评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6 h评分、口述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痛药服用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有针对性地采取高质量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产妇的术后疼痛.
作者:郭志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发热护理、皮疹护理、口腔护理等.认为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及早干预对预防手足口病交叉感染、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胡媛;章玮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文报告了15例经肛双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吻合术(STARR)治疗女性出口阻塞型便秘患者的护理重点、特点及注意事项.15例患者术后排便通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术后半年至1年的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调查都明显改善.本文作者认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既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对改善疗效起促进作用.
作者:余静;杨双华;李云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5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情况,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术后早期正确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通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膝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恢复.认为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陈永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冰袋降温对降低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第二次抽搐率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40例3岁以内高热惊厥的患儿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第一时间采用冰袋冷敷前额进行降温,对照组未在第一时间采用冰袋冷敷前额进行降温.比较2组患儿第2次抽搐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发生第二次抽搐的概率有显著差别.结论 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在第一时间采用冰袋冷敷前额的方法对降低患儿二次抽搐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芹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elf-reporting Inventory)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的SCL-90量表的各项因子均分都高于国内常模,各因子均分与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等因子的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实施护理干预后,量表各因子的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HD患者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吴绪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分析了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与产生原因,针对其心理反应探讨有效而实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舒适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争取家属的配合、进行放松训练等,以有效地降低ICU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卢雯;熊玉芳;舒文献;王娟;李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意金黄散在治疗可达龙致药物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方法 将36例静脉使用可达龙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在静脉使用可达龙4 h后即给予如意金黄散外敷,对照组则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出现严重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出现严重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静脉使用可达龙的患者,在早期给予如意金黄散外敷,可有效降低严重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暴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速碧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5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速碧林腹部皮下注射,并加强用药前后护理、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速碧林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配合认真细致地临床观察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有效吸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道护理应用中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于在2009年3月~2010年5月期间,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在本院住院接受有效吸痰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没有接受有效吸痰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 有效吸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护理COPD患者呼吸道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96.6%和90%;另外1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为70%和50%.结论 有效吸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护理COPD患者呼吸道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出院后康复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院的患者根据其出院序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出院后未予出院后康复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7 d内给予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程序,观察2组患者出院后第7天的身体恢复情况.同时对2组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第7天均无并发症、切口正常、精神好、自我评价好.观察组出院后的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都比对照组长(P<0.01).观察组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出院后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雷伟娜;甄带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56例使用开塞露治疗小儿术后尿潴留的方法及护理.认为开塞露不仅可以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同时也能反射性地引起膀胱逼尿肌强有力的收缩、完成排尿.此方法简便、快捷、有效,无毒副作用,也不会造成患儿的心理恐惧和痛苦,值得在手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儿中推广使用.
作者:梅绍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即急性期以紧张、恐惧、烦躁为主要表现,亚急性期抑郁、淡漠表现明显,恢复期过分担忧、过度敏感显著,焦虑在三个时期均为突出.认为针对不同时期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宏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