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
腹泻病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诊断研究进展显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罗燕芬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Ⅰ型对氧磷酯酶(paraoxonase,PON1)基因192 Gln/Arg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49例老年CHD患者和38例健康老年对照者的PON1-192 Gln/Arg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以A/B表示.结果:各基因型(AA,AB,BB)分布在冠心病组:18.4%,51%,30.6%;对照组:39.5%,47.3%,13.2%.两组比较各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X2=6.35,P=0.042);B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明显增高(0.56 vs.0.37);B等位基因携带者(AB型+BB型)与AA型纯合子比较,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4.77,P=0.029).B等位基因是中国北方地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0R=2.19,95%CI:1.19-4.05).结论:PON1基因192 Gln/Arg遗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冠心病发病明显相关.该酶切位点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作者:常志文;王云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目的: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法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mdr-1基因的表达,以了解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RT PCR(FQ-RT-PCR)方法.结果:75例标本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3%(28/75),mdr-1基因平均表达量为104.881±1.15拷贝/ml.结论:FQ-PCR方法检测mdr-1基因表达具有简便、准确、特异性强、可定量等优点,对化疗方案的制定、疗效的预测及考察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杨凌;魏永祥;赵业华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而且因为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和轻重悬殊大,辅助检查的特异性均不高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
作者:吴剑萍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门诊病人的性传播疾病(STD)的患病情况.方法:对普通皮肤性病门诊病人利用门诊登记表形式.对部分性病专科病人用无记名问卷形式,按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逐项填写或由接诊医生询问,并对调查的性病门诊病人的诊断结果作记录.结果:在17014例初诊病人中被检出为STD 1667例,检出率为9.8%.其中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阴道炎占首位,为57.2%,其次是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梅毒等.对详细调查的224例性病专科病人中,33.9%有性病史和两个以上性伴史,23.2%病例的配偶或性伴有性病史,18.8%病例患过2次以上STD.结论:性病中淋病患病率有所下降,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成为首位,应加强研究对这两种性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性传播疾病与不健康的文化宣传产品、对外开放文化传播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因此,积极开展扫黄活动是必要的,应大力宣传健康的文化,遵守性道德,提倡使用避孕套.对STD的性伴要早期、规范的治疗,对减少STD的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陀志国;郑旭 刊期: 2002年第29期
采用快速血糖仪对病人进行床边血糖监测,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监控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庭,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出现床边血糖测定(血糖仪法)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或与实验室已糖激酶法(HK法)的测量值出现偏差.
作者:张秋妹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目的:测定几种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并揭示其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分离后的淋巴细胞经May-gruenuold与Giemsa染色,计算花环形成的百分率.结果:霍奇金淋巴瘤(HD)、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T淋巴细胞亚群(PTLS)的分布与正常人比较有明显区别,乳腺癌(BC)和肺癌(LC)病人的PTLS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种类恶性肿瘤PTLS的分布不同.
作者:王英丽;张阳;任林广;刘力华;袁勇;王长青;张越 刊期: 2002年第29期
我们对34例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者给与荆花胃康胶囊治疗2周,观察主要症状改善及Hp的根除,结果如下.
作者:杨玉珍;尹朝礼;计叔均;刘南植 刊期: 2002年第29期
我科1998年-2001年收治9例心肺复苏(CPR)后深昏迷患者,采取以高压氧(HBO)治疗为主的综合性脑复苏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韩淑贞;王立祥;周继勤 刊期: 2002年第29期
利拉萘酯是长沙环恩医药研究所提供的抗真菌药物,为白色的粉剂,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根据我国新药审批办法规定,我们做了如下实验研究.
作者:张耿月;付勤;宋连生;任林广;贾艳华 刊期: 2002年第29期
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1],所以准确检测HLA-B27对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指导治疗非常重要.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已有取代以往淋巴细胞毒法的趋势.本文将以上2种方法作一比较.
作者:孙文铸;周伟 刊期: 2002年第29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非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中,钙化性心脏病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约占80-90%[1],但由于该病本身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临床易于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1997年-2001年收治的38例此病患者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延军;吕淑杰;赵冬明;张远卓;孙宓影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目的:考察阿昔洛韦原位胶化滴眼液滴入眼睛后在眼房水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并与市售阿昔洛韦滴眼液进行比较.方法:两种制剂滴眼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兔眼房水中阿昔洛韦的浓度.结果:原位胶化滴眼液和市售滴眼液滴眼后,除0.25h时间点外,其余各时间点阿昔洛韦原位胶化滴眼液治疗组的房水药物浓度较市售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原位胶化滴眼液的生物利用度是滴眼液的2.67倍.用胶化滴眼液后6.5h,房水中仍可测出阿昔洛韦的浓度,而用滴眼液后5.5h,房水中已测不出阿昔洛韦的浓度.结论:阿昔洛韦原位胶化滴眼液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并减少给药频率.
作者:雷耀龙;刘艳;李馨儒;沈传勇 刊期: 2002年第29期
肺部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近年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加,不但诱发肺炎杆菌与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而且产生了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使得原来敏感的抗生素变为无效用药、出现了难治性肺部感染,因此使得在世界范围内的肺部感染发病率与病死率有增无减,且占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死亡首位,也是老年人及慢性病如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及肺心病等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如何尽早明确病原体及其药敏试验,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陶岳多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目的:了解深低温(-80℃)保存胃黏膜标本对幽门螺杆菌(Hp)分离率的影响.方法:将从现场采取的经13C呼气实验证实为Hp阳性的283份胃黏膜标本随机分为两部分,228份在现场1星期之内分离培养;55份保存于-80℃冰箱中,18个月之后分离培养,比较Hp的分离率.结果:1周内和深低温保存18个月后胃黏膜标本的Hp分离分别为51%和53%,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没有显著差别.结论:胃黏膜标本在保存液中置于-80℃的低温条件下18个月不会影响Hp的分离率.
作者:何利华;尹焱;尤元海;张建中 刊期: 2002年第29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保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儿保内涵亦不断扩大,且任务不断繁重.传统的儿保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对儿保的需求.
作者:许海平 刊期: 2002年第2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病普遍增多,尤其前列腺增生症增多明显.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和膀胱痉挛.
作者:周红玲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目的:通过术中胸廓内动脉置管逆行灌注5-氟尿嘧啶(5-FU)使手术与化疗融为一体,为乳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杂种犬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经胸廓内动脉置管逆行灌注与周围静脉注入5-FU后,在胸壁、胸骨旁组织、胸骨旁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及血浆中5-FU浓度,标本用高效液相层析仪检测(HPLC).结果:胸廓内动脉逆行灌注组在上述标本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中含量甚微.结论:术中胸廓内动脉置管逆灌化疗可使靶器官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全身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周围静脉化疗,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使手术与化疗融为一体,将解决手术与化疗间隔长的临床难题.
作者:赵大华;赵鸿儒 刊期: 2002年第29期
目的:对比前列地尔(凯时)注射液(Lipo PGE1)治疗方案治疗与常规方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前列地尔(凯时)注射液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总改善率、尿红细胞数总改善率、综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81.25%、65.63%、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72.22%、50.00%、72.74%(P<0.05,P<0.01),而治疗组综合无效率、恶化率分别为6.25%,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3%,13.63%(P<0.05).结论:前列地尔(凯时)注射液治疗方案治疗CGN疗效优于常规方案治疗.
作者:肖兵民;刘祖秋 刊期: 2002年第29期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及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先进仪器在急诊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复苏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心肺脑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的观察护理工作,通过对我科1999年12月-2001年12月15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后情况的分析,提出复苏后的观察护理要点.
作者:陈文芳 刊期: 2002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