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娥;王晓梅
目的 探讨产前胎心监测晚期减速对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3月,本院门诊妇保科所开展的37周以后孕妇的胎心监测,现随机收集500例晚期减速作为研究组,与随机收集的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期间妊娠晚期行胎心监测病例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胎心监测对于评估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产科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及早认识和处理新生儿缺氧,减少HIE(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
作者:沈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置入PICC导管临床使用中引起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的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重视手卫生,严格进行皮肤消毒,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穿刺部位及敷料,按时更换给药设备、输液接头和静脉输注液体,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置管和维护等.认为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通过规范PICC置管和维护过程中各环节的护理行为,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无菌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宋昀;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急产的原因,为临产观察产程,制订有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急产病例,按产次分为初产急产和经产急产2组.分析比较2组急产发生的年龄、孕产次、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人工流产≥3次的妇女中,初产妇女比经产妇女更容易发生急产;初产组孕周≤37周、新生儿体重≤2500g和≥3500g容易发生急产;初产急产组母婴并发症高于经产急产组.结论对孕妇加强教育和孕产期保健,了解患者的孕产史及其性格特点.要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产程,积极正确处理预防母婴并发症.
作者:李中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3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38例,其发生率为2.49%,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占73.68%,胎盘因素占18.42%,软产道损伤占7.90%.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严密观察产程,加强孕期、产褥期宣教及管理,提高助产技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陈栓旗;贾峻;刘宝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对儿科静脉输液出现的35例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归纳总结,制订相应对策,以探讨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葛妤;徐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乙型流感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技巧.对63例乙型流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反应及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认为恰当及时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控制疫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旷忠韶;杨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要点就是对其气道的管理,如何在吸痰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氧气管,使其不受污染是个难点.本科自2008年7月~2011年5月期间对科内所有气管切开病人采用新方法吸痰,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樱;杜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135例先天性腭裂患儿修复手术的术后护理.主要措施是对术后患儿实施麻醉复苏,并发症预防,切口、口腔、饮食、心理护理;术后医、护、患、家属和社会密切配合有利于修复手术的成功和语音功能的恢复.
作者:杨鑫溢;杨晓丽;朱剑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1010例腰腿痛患者的中医外治法及辨证护理,采取的中医传统外治方法有推拿、针灸、牵引、拔罐、中药热敷、药物离子导入等.辨证施护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情志调护、饮食指导、药膳治疗、康复指导等.认为中医治疗腰腿痛有很好的疗效,而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可有效地预防腰腿痛的发生、降低腰腿痛的发生率,减轻长期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扑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绵阳市应急医疗救援队的救援管理,包括把绵阳5.12抗震救灾的经验与高原民族地区的特点相结合,与玉树县综合医院结伴,采用因地制宜的护理管理流程进行管理监管等.此次救援中医疗队巡回救治患者160人次,手术8人次,查房101人次,跟随飞机转运患者40人次,未发生1例护理差错事故和院内交叉感染,无1例因转运不当而发生2次损伤,顺利完成护理应急救治任务.认为本次的救援护理管理成效显著,对提高今后的灾难救援工作效率有借鉴意义.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通过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物制剂,与内源性多肽有相同作用机制,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近期研究热点.1 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鸿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1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对患者术前实施全面的评估,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及护理,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认为射频热凝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疗效.
作者:袁桂平;吴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长期以来,尿道狭窄的女病人导尿采用普通的双腔导尿管导尿时,因尿道狭窄、导尿管前端过于柔软,终多以失败而告终,只能指导病人家属采用纸尿片接尿.然而这种方法使病人的皮肤经常受到排泄物和潮湿因素的刺激,增加了压疮的发生.对于尿潴留的病人也没有办法有效解除尿潴留.因此,我们改用子宫通液管为尿道狭窄的女病人导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红;杨飞;李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本科167例机械通气患者行床旁纤支镜术各种方法的护理,包括:气管插管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肺活检术、细胞刷检术、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局部灌药等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认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是机械通气患者床旁纤支镜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易冠华;陈华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通过对56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总结、交流护理体会.认为加强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重视足部观察和检查,可以减少患者发生足部溃疡、坏死和减少溃疡坏死后截肢的可能,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作者:陶长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对一的系统的护理指导.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分别评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周、12周、16周时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治疗8周、12周、16周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玉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华蟾素所致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本科输注华蟾素疗程的首日2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0例,实验组在静滴华蟾素前、中、后给予静脉输入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照组则常规输入华蟾素.观察2组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2.5%、36.7%,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1.7%、35.8%,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可使华蟾素所致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可减少疼痛的发生与减轻疼痛程度.
作者:黄培莲;刘雨丝;龚海英;梁建博;李叶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烧伤的护理.包括清创后采用暴露疗法、抗感染治疗,同时做好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烧伤后在做好烧伤护理的同时应积极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和健康指导是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
作者:罗湘金;郭洪娟;谭秀屏;邓高丽;邹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压疮防护标识牌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管理,观察组综合Norton量表和营养评估表进行评分,对易发生压疮的脑卒中患者,制作醒目的 压疮防护标识牌及防护措施,两者结合应用于脑卒中卧床患者.观察可预防性压疮的发生数量,已发生压疮的转归,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可预防性压疮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1).结论压疮防护标识牌的使用能有效提高压疮的防护水平和护士床旁执行力,减少脑卒中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姣;曾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32例腔镜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的手术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手术时间平均为62min,术中出血小于50ml,无皮下气肿、血肿及感染发生.术后疼痛轻微.术后8~10d出院,患者对美容效果较满意.提示腔镜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肯定、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梁菡;万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