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的应用

陈婷;马畅;王利

关键词:
摘要:随着诊断仪器的进步,电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的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1年1-8月应用红外线扫描检查诊断的4745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例共4745人,其中女4729例,年龄10-86岁;男16人,年龄13-72岁,均为门诊病人.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增生膏抗炎镇痛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骨质增生膏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药效学依据.方法:用骨质增生膏水煎液,腹腔注射昆明种小鼠;涂大鼠踝关节处.结果:骨质增生膏显著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和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及抑制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的小鼠耳壳炎症.结论:骨质增生膏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郭志清;辛晓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浅淡护理与法制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息息相关,护士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国家先后制定了相应的各项卫生法规,随着法制的逐步健全及卫生法规的不断完善,护理中的法律问题已引起护理界及每个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为使广大护士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从事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谈以下粗浅看法.

    作者:梁艳;马惠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超声导向介入疗法治疗肝癌的临床评价

    超声导向经皮肝穿刺瘤体内注射纯酒精法(PAI)是借助超声影像学,渐接直观瘤体情况下注入药物,是快速、简便、安全治疗肝癌的一种介入疗法,.我们自1987-1993年开展超声导向经皮肝穿刺、肝癌边缘注入硬化剂,瘤体内注射PAI治疗肝癌56例,取得满意效果,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潘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其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小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及分别给予异丙酚4、8、10mg@kg1@h1(P4、P8、P10)5组;制作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阻断前、阻断后5'、30'、60'、及开阻断后5'、30'、60'、120'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心率(HR).结果:开阻后各试验组与C组、用药组与IIR组对应时间点及试验组开阻断前后相比MAP(P<0.05)、MPAP(P<0.01)均有明显差异.开阻后P8、P10两组MPAP与P4组相比差异非常明显(P<0.01).结论:小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显著,临床剂量异丙酚可明显改善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全身低灌注状态;部分抑制平均肺动脉明显升高,并且与剂量有关.

    作者:吴新军;王俊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浅谈空气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

    空气止血带为四肢手术常备止血用具,应用空气止血带不仅减少病人术中出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减轻患者身心负担,而且还可为手术者提供方便.下面根据术中应用情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作者:于瑞欣;温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8 例脊髓麻醉并发硬膜下血肿误诊分析

    脊髓麻醉引起颅内出血并发症的报道较少,随着CT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该并发症认识的提高,发现该类病例日渐增多.特别在基层医院仍存在对该并发症的认识不足而误诊的病例.现就将我院于1999-2001年收治的8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东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腹膜外剖宫产术499例临床分析

    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扩大,剖宫产率也随之急剧上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技巧,降低母儿的损伤,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对病人创伤轻、无腹腔感染、肠粘连所普及等并发症、手术操作简单等优势.各基层医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间所做剖宫产术954例做以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黎明;杨桂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微波热凝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症54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0-2001年应用天津赛盟产TJSM-92E型微波治疗仪,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症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4例中,男21例,女33例,年龄19-54岁,平均43岁.病程4个月-6年.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咽痛、咽异物阻塞感、反复不自主吞咽现象;少部分有咽下痛、刺激い性干咳、睡眠打鼾等症状.

    作者:周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异丙酚作为烧伤患者麻醉辅助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文评价异丙酚作为烧伤患者麻醉辅助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氯胺酮基础麻醉,将异丙酚和氯胺酮配制5%葡萄糖液持续输注.结果:与氯胺酮、安定相比较,异丙酚起效迅速,入睡平稳,无睁眼、眼球震颤、肢体不自主活动.虽有血压下降,心率变慢,但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呼吸抑制仅出现快速静脉输注,但短暂.结论:在体内迅速分布与代谢,作用快维持时间短,恢复迅速平稳,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多次用药无积蓄,苏醒时无兴奋作用,麻醉可靠安全.

    作者:王安富;张金刚;李建雄;王志山;曹银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小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肠套叠较易发生于小儿,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近年来经超声诊断套叠病人作一分析,以利于超声诊断肠套叠更进一步提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0例,小儿22例,成人8例,年龄6个月-60岁.小儿病例临床表现多典型有腹痛或阵发性绞痛,腹部压痛及血便,恶心呕吐等.成人临床表现不甚相同,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有的仅以腹部包块就诊.

    作者:武玉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及伤口皮绣(伤口美容)

    自然分娩由于胎儿过大、会阴体过高、过紧、相对缩短第二产程等因素,为减少软产道损伤,降低母婴并发症,助产时需做会阴侧切术,传统的侧切角度与会阴体呈45°.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这一角度在胎儿体质量相对较大时,助产时,软产道、粘膜、肌肉、皮肤等组织再次延伸撕裂伤较重,难于缝合,伤口愈合时间长,且容易感染.

    作者:高玉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肝癌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原发性肝癌在中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顺德市是全国高发区之一,死亡率为30/10万以上[1],作为肿瘤的全身反应之一,癌性发热增加病人的营养消耗,使病人全身情况更差.

    作者:周成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内皮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Yanagisawa[1]及其同事首先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提纯并命名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形多肽,是目前已知的作用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肽.它具有收缩血管、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升高血压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作用.

    作者:张锦;刘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注意事项

    临床用药发生不良反应颇多,例如:药物疹、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损害、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发生迅速及后果严重,所以对于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通过查阅近几年医药杂志,对可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进行归类并总结用药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耀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浅谈洋地黄中毒的护理体会

    地高辛是洋地黄类药物中速中效制剂,主要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它的半衰期长,作用消退慢,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关较少,因而临床有蓄积、中毒等发生.我科于1999年3月抢救了1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心房纤颤、心衰Ⅱ°服用洋地黄中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郝庆婵;石传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悬雍垂聘咽成形术(VPPP)是目前广泛应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方法之一.我科自1996年4月至今已开展VPPP治疗OSAS1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其中包括儿童3例,年龄4-54岁,病史2-20年,咽部检查均见扁桃体肥大Ⅱ°-Ⅲ°,软腭松弛,悬雍垂粗长,咽腔狭小,其中合并肥厚性鼻炎4例,合并喉乳头瘤1例,合并高血压5例,心电图异常6例,肥胖体型14例.

    作者:郑红文;郑全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外阴尖锐湿疣165例临床分析

    外阴尖锐湿疣为乳头状病毒感染所至和鳞状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期改变,近年来,随着妊娠尖锐湿疣患者的增多,其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已成为产科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收集我院自1998年6月-2000年6月诊治的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凯;李力今;朱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醒脑静注射液致精神症状1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农民,既往健康.患者因家庭琐事同家人吵架后,自服鼠药一袋,来院前1小时,发现病人意识不清,躁动,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急送我院.入院查:神志不清,呈浅昏迷状态,口唇轻度发绀,牙关紧闭.颈软,双肺末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率82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李棣华;郭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临床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术(CS)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较新的方法,冠脉内支架能成功打开血管、粘合撕裂内膜、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建立正常血流,因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或避免紧急搭桥术、具有创伤少、手术简便、疗效可靠等优点.我院自2001年3月以来,已行PTCA加支架手术24例,获满意疗效,今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护理简介如下.

    作者:孟庆华;刘丽;李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吸入性苯胺中毒93例救治体会

    1998年11月我院救治一起因苯胺烟雾吸入中毒患者93例,住院患者21例,门诊72例,6-72小时全部康复离院.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998年11月19日烟台某镇办工厂因焚烧苯胺旧包装及废料,其烟雾致使现场工人和周围约2公里内居民共93人发生呼吸道吸入性中毒.

    作者:刘传宝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