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霞;韩彩娟;杨红梅
目的 探讨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对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院级管理、护理部管理、临床科室管理和带教老师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46名护生进行临床护理带教.通过制定实习目标和计划,落实带教措施,评价带教和实习效果,以提高带教质量,比较实施前后护生的考核成绩.结果 组织体系严密,分级管理措施具体到位,避免了带教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使护理带教工作更有目的 性和计划性,带教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分级护理管理加强临床带教工作,使临床带教工作规范化,责任明确,增强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在提高带教质量方面收到明显的效果,护生综合能力及专业自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李玉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70例采用欣母沛治疗和预防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用药护理及生活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是保证产妇安全度过分娩期的重要措施.
作者:饶燕珍;黄宝琴;陈;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在三腔二囊管置入中的临床应用,包括穴位的定位,针刺的方法及置管的方法.认为在留置三腔二囊管前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蒋应玲;闵筱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语言交流干预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3~12月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22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080人,干预组1170人.对照组采用一般交流方式,干预组采用个性化语言交流方式,观察2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情况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情况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时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语言交流能使患儿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云香;殷爱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麻醉镇痛个体化给药应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选择115例自愿选择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应用异丙酚注射液加枸掾酸芬太尼注射液作麻醉,根据不同个体给予不同剂量,观察麻醉镇痛效果评级,观察诱导前、诱导后2min、手术结束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有否吸氧、有否呕吐、药物总量等情况.结果 异丙酚注射液加枸椽酸芬太尼注射液应用于无病人流麻醉镇痛效果优110例,占95.65%;良5例,占435%;优良率100%;差0例;无效0例.诱导后心率、呼吸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率<60次/min18例,呕吐发生率为0.87%.结论 无痛人流术中麻醉镇痛药采取个体化给药,同时予以有效的护理,可减少麻醉的副作用,提高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副反应与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有关.
作者:吴玉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综述了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相关因素主要是:局部因素,主要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全身因素,主要有感觉、营养、组织灌注状态、年龄、体重、体温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预防措施包括健全压疮防治制度,正确及时的评估,对高危人群实行重点预防,根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并认真落实,进行全程跟踪交接班,加强支持疗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地健康教育等.
作者:李晓玲;王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139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在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及时对伤者进行评估、诊断、抢救等.认为紧急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作者:阳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81例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术后卧位的训练及功能锻炼指导和出院指导等.认为射频热凝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和玉英;文歧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乳腺纤维导管镜检查乳头溢液时的配合及护理,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的护理指导和并发症的处理.认为恰当的配合与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雷丽芳;韦伟;于志强;刘巧刿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惠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398例门诊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198例.对照组按常规静脉穿刺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特殊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殊护理干预明显减轻了患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了小儿输液疗法的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邝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包括出血、血尿、腰腹胀痛、感染、尿潴留、组织损伤和动-静脉瘘.认为全面精心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潘志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全县86名在职儿科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护士情感耗竭及低个人成就感呈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呈中度倦怠,其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患者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文化程度和职称也是影响压力及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结论 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身健康不容忽视,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护理队伍健康发展.
作者:肖永辉;陶舜梅;莫凌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38例股骨头坏死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包括术前器械、药物准备,患者的准备和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加强术后注意事项的管理,认为治疗前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和精心护理对股骨头坏死的预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胡道珍;陈齐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儿情况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100例产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100例产妇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分别观察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p<0.01),第一产程缩短,第二产程观察组较对照组稍延长,总产程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分娩方式2组无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产妇活动自如,镇痛及时有效,加速产程,对母儿均无不良反应.
作者:顾月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正规糖尿痛饮食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44例糖尿病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2例,2组均实施饮食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由营养师正规配餐,对照组则由病人自主决定用餐.结果 观察组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饮食控制依从性和血糖达标的平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由营养师正规配糖尿病饮食餐,有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
作者:蔡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65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护理,包括心理、饮食、有氧运动、健康教育等护理.使患者病情稳定,血糖血脂控制良好,心理负担减轻,对饮食、运动及用药知识有所了解.认为建立和实施全方位、针对性的专业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控制及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董悦;梁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5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女性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合理饮食,加强生活指导及合理治疗,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患者舒适,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熙荣;朱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18例骨肉瘤行高位截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正确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和心理护理,使患者能以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证足够有效的循环血量,维持呼吸循环稳定,防治并发症,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及后续治疗.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信心的关键.
作者:马许宁;于红;高颜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18例四氯乙烷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救治原则.主要是保肝、解毒、退黄及支持治疗,并配合恰当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生活护理及饮食指导,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认为积极的救治和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清珠;王翠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予以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和鼻胆管引流等治疗,并与30例常规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内镜组插管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术前术后血胰淀粉酶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肯定、费用低等优点.熟练的操作和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关键.
作者:余文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