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许宁;于红;高颜鹏
总结了对现有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新方法的尝试,包括合理测算人员编制,科学核定护理人员职称比例,弹性排班、能级对应、灵活奖励政策.认为合理配置及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魏桂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护士长在成本核算中的作用,包括强化成本核算意识,把好出入关和分析成本投入与产出.认为在日趋激烈的医疗竞争下,护士长必须意识到成本是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好重点部位,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作者:施敏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物品的质量管理,以保证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方法 从人、物、方法等三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和规范流程,比较改革前后器械包准备差错率和临床科室的满意度.结果 器械物品包准备差错率由改革前0.27%下降至改革后0.03%(P<0.05);临床使用科室满意度从91.43%提高到98.57%(p<0.01).结论 科学的方法、明确的责任、合理的流程、严格的监管是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清秀;江燕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81例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术后卧位的训练及功能锻炼指导和出院指导等.认为射频热凝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和玉英;文歧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18例四氯乙烷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救治原则.主要是保肝、解毒、退黄及支持治疗,并配合恰当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生活护理及饮食指导,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认为积极的救治和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清珠;王翠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角色理论在腰椎骨折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63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结合角色理论的心理护理,在接受护理前后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测.结果 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角色理论在心理护理中的有效应用,能有效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变化,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
作者:吴志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综述了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进展,常见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剖宫产等因素,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产前预防,产时、产后预防等针对危险因素的措施,而护理则包括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抢救护理及产后护理.
作者:刘艳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口服用药情况及护理.服药情况主要有老年患者记忆力差,服药种类多,对药物治疗的目的 、服药时间、方法不够理解,不能严格按医嘱规律服药.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口服用药进行科学指导,严格监督,可有效控制原发疾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唐明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6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耻骨上实施手术摘除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全面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认为对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的患者,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夏荷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在三腔二囊管置入中的临床应用,包括穴位的定位,针刺的方法及置管的方法.认为在留置三腔二囊管前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蒋应玲;闵筱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外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200例老年住院患者,对其中42例跌倒患者的年龄、性别、跌倒时间、有无慢性疾病及手术前后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例不同性别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时间段、手术前后、有无慢性疾病与老人跌倒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护理人力少、手术创伤、慢性疾病等是外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外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
作者:雷军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PICC置管术后导管阻塞的预防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无菌操作、避免损伤静脉内膜、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及导管阻塞的护理措施.认为应积极预防并细心护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莉;唐义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了2002年以来精神科护理记录书写的规范管理,包括加强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法律知识和意识的教育,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理记录书写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医、护、惠的沟通.认为在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各项护理工作也得到全面改善,建议对精神科的护理记录应该有全国统一的书写标准,体现精神科专科特点.
作者:王巍;林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回顾性总结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并注药治疗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护理与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认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与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液引流和注药时的病情观察、保持导管通畅及预防穿刺部位感染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斜视纠正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47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前后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斜视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健康教育对斜视患者预防并发症、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护、促进个体健康,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远娇;莫敏;吕顺欢;陈佳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方法 对4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分骨折后、围手术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健康教育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知识水平调查,对比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知识水平.结果 股骨颈骨折患者三阶段及总体的健康知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偏低,分阶段地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发挥家属在整个疾病恢复过程中的正性促进作用,医护合作提高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作者:王改霞;韩彩娟;杨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将5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5例,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以单纯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优于对照组65.00%,2组疗效与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较为理想,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减轻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园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用0.5%碘伏代替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口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分别用0.5%碘伏和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每天早晨和晚上各1次,观察并记录手术后口腔感染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在粘膜完整性、牙龈是否肿胀出血、口腔气味和感染方面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0.5%碘伏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手术后感染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翠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总结71例采用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充分做好灌流前的准备,灌流中的监护,灌流后的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及心理支持.认为护理工作对成功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呎方;李如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儿情况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100例产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100例产妇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分别观察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p<0.01),第一产程缩短,第二产程观察组较对照组稍延长,总产程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分娩方式2组无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产妇活动自如,镇痛及时有效,加速产程,对母儿均无不良反应.
作者:顾月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