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并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王兰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引流, 胸腔积液, 药物治疗, 护理
摘要:回顾性总结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并注药治疗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护理与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认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与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液引流和注药时的病情观察、保持导管通畅及预防穿刺部位感染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知识及自我管理的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通过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病程、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的分析,以指导临床、门诊、社区的糖尿病教育工作.方法 借鉴美国密西根州糖尿病研究和训练中心的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和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量表进行改良简化,对20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随机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1)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根据病程分组对评分进行,检验,F=41.7,p=0.00,有显著意义;根据文化程度分组对评分进行F检验,F=2.09,p=0.103,大于0.05,无显著意义;根据年龄分组对评分进行F检验,F=1.51,p=0.20,不同年龄组间糖尿病知识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评分比较,t=1.11,p=0.27,无显著差异.(2)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比较,F=3.75,p=0.006,小于0.01,有显著意义;接受过糖尿病教育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糖化血红蛋白比较,t检验,t=2.65,p=0.0091,小于0.01,有显著意义.结论 文化程度并不能决定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知识的多少,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怠者不断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知识了解更多,自我管理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工作压力、家庭重担、时疾病认识不够、意识缺乏等原因致依从性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老年糖尿病患者差.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开展糖尿病教育,特别是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

    作者:赵锡丽;戢芳;蒋国萍;刘小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斜视手术患者相关知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斜视纠正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47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前后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斜视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健康教育对斜视患者预防并发症、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护、促进个体健康,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远娇;莫敏;吕顺欢;陈佳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良肢位的护理

    目的 观察良肢位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良肢位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良肢位组采用早期床上良肢位摆放,对照组采用偏瘫常规护理.结果 经4周的康复护理,良肢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良肢位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飞香;郑雪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例食道碱烧伤患儿的护理体会

    食道碱烧伤是消化科常见病,通常以小儿误服居多,碱烧伤主要引起口腔黏膜、食管壁、胃黏膜腐蚀、脂肪皂化和蛋白溶解等;如不及时对症处理,短期可致食道穿孔、消化道大出血、喉水肿窒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远期可因食管黏膜大量疤痕形成,致食管狭窄引起进食困难.本科2007年~2008年收治2例食道碱烧伤致食管狭窄患儿,均给予多次食管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因年龄小、病程久、病情反复,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较普通患者复杂,本文就其治疗过程中的全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丹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腺纤维导管镜检查乳头溢液的配合及护理

    总结了乳腺纤维导管镜检查乳头溢液时的配合及护理,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的护理指导和并发症的处理.认为恰当的配合与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雷丽芳;韦伟;于志强;刘巧刿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医院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的临床实践

    总结了医院绿色通道救治重创伤的临床实践,其救治过程包括急救接诊、现场急救、途中转运和入院急救.认为建立医院急救绿色通道,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输液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再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观察2组静脉留置针发生脱管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静脉留置针脱管的发生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明显减少留置针导管的脱落,减少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减轻了患儿疼痛,减少了护患矛盾,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杨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饮食护理

    总结17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饮食护理.包括特殊的饮食要求,饮食指导,合理进食,劝导戒酒,防止便秘,正确掌握进食时机.认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功能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极易因饮食不慎而发生破裂出血,合理的饮食护理,对预防再出血,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内镜治疗与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予以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和鼻胆管引流等治疗,并与30例常规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内镜组插管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术前术后血胰淀粉酶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肯定、费用低等优点.熟练的操作和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关键.

    作者:余文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1例败血症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败血症是指各种细菌侵人血循环,得到繁殖与播散,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并可诱导细胞引起严重毒血症和全身性感染.侵入的门户是人体的皮肤和粘膜屏障.发生败血症后,常有高热、寒战、全身无力等毒血症表现,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DIC或炎症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化脓性脑膜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嗜睡或尖叫、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等症状.

    作者:邸向瑜;谭启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实习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措施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护生对目前开设人文课程的意见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要求,以便深化护理教学改革,为提高护理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5~2006级中专班实习护生13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人文课程设置及人文素质教育评价调查问卷,就实习护生对人文课程的设置及对医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对现行人文课程设置比较满意率为30%,希望增加人文课程的学生占95%.对医院人文教育的总体评价满意率为85%.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满意率仅为15%.结论 对实习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还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全面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对实习护生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桂芝;张素琴;张渡梅;史中红;梁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新生儿蓝光治疗的护理风险及干预

    分析总结了新生儿蓝光治疗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改进管理模式,弥补系统缺陷,有针对性地规避相关风险因素,确保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护理时的安全,认为积极预防各种护理风险,可有效避免或降低患儿发生意外伤害,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马小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角色理论在腰椎骨折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角色理论在腰椎骨折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63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结合角色理论的心理护理,在接受护理前后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测.结果 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角色理论在心理护理中的有效应用,能有效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变化,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

    作者:吴志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 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方法 对4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分骨折后、围手术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健康教育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知识水平调查,对比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知识水平.结果 股骨颈骨折患者三阶段及总体的健康知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偏低,分阶段地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发挥家属在整个疾病恢复过程中的正性促进作用,医护合作提高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作者:王改霞;韩彩娟;杨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语言交流干预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语言交流干预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3~12月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22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080人,干预组1170人.对照组采用一般交流方式,干预组采用个性化语言交流方式,观察2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情况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情况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时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语言交流能使患儿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云香;殷爱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1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把控制血压在适当水平、观察周围血管搏动,认为精心的术前观察与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瘤破裂,为患者赢得手术时机.

    作者:贺晓梅;闫辉;梁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安全管理流程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了安全管理流程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包括入院全面评估、对高危安全隐患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认为实施安全管理流程可有效预防骨科住院患者跌倒或坠床,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作者:覃红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及护理管理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做了分析,包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中药制剂原料的复杂性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中药制剂在质量标准不完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临床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认为应加强中药的护理管理,及时登记用药且积极宣传中药知识,严格控制药物来源,可有效提高中药安全性.

    作者:陈莉;陈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护士长助理岗位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结了护士长助理岗位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包括体制、应聘条件、工作职责和考核方法.认为护士长助理岗位对护士长的工作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有效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蔡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护理

    总结了5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女性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合理饮食,加强生活指导及合理治疗,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患者舒适,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熙荣;朱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