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马粱明;马艳萍;乔振华;吕家赢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升血小板胶囊, 泼尼松,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均每日口服升血小板胶囊每次4-6粒,每日3次,泼尼松1mg/(kg·d);同时设对照组40例单一泼尼松1mg/(kg·d).治疗前后观察临床体征、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血清PAIgG的水平,同时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40例观察组治疗后显效、有效和进步率分别为60%、29%和4.5%,而对照组治疗后显效、有效和进步率分别为48%、 30%和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0例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30×109/L、50×109/L和100×109/L时间分别为14.6天、17.4天及23.4天,显著少于对照组18.2天、24.9天及35.3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应用泼尼松,毒副作用少,疗效稳定.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积液和液气胸51例心电图分析

    兹将51例胸腔积液和液气胸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聂红;王玉伟;秦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稀释疗法治疗肺心病高粘血症116例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血液稀释疗法治疗肺心病高粘血症,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16例肺心病高粘血症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放血,分离出多余的红细胞,血浆回输给病人,同时输入葡萄糖、肝素、酚妥拉明、多巴胺、复方丹参;116例对照组患者只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H、PaO2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液稀释疗法操作简便,效果好,副作用小,是肺心病高粘血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蔺景双;江忠亚;崔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人特重型颅脑损伤33例报告

    目的总结老年人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救治环节.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3例 60岁以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转归、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死亡原因,提出救治的关键环节.结果33例中,死亡26例,存活7例,其中功能生存4例.结论老年人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程度,脑疝发生前或脑疝早期开颅手术、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及挫灭碎化脑组织、大骨瓣开颅充分脑减压减轻继发性脑干伤是救治的关键.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是救治成功的基础.

    作者:于明琨;卢亦成;朱诚;张光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RANTES和肾间质纤维化

    RANTES(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即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是CC家族的趋化蛋白,它对多种免疫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还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近年来,随着对趋化因子的研究发展,发现RANTES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RANTES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任建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6例

    我院近年来采用黄芪合参麦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6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法;刘希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肝性胸水32例临床分析

    肝性胸水一般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的胸腔积液而言.由于其发生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总结我院500例肝硬化伴有胸水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珍;陈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讨

    在卫生检测中,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关键的一步是样品的前处理,根据多年的分析工作体会,对不同性质和基质的样品适宜预处理的方法,小结如下.

    作者:彭波;杜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与基因重组P450酶系在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介绍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与基因重组P450酶系在药物体外肝代谢中应用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与基因重组P450酶系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在药物体外代谢研究上既有统一又可互补,二者相结合可更有效的应用于药物的高通量筛选、代谢物种选择及代谢物生成等研究领域.

    作者:刘颖;马小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哮喘并创伤性休克病人麻醉处理1例

    某男,56岁,因左小腿毁损伤、右踝部骨折5h急诊入院,拟行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小腿截肢、右踝清创内固定术.

    作者:王丙琼;丁明;戴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是皮肤性病科常见性传播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均有明显的复发,我们试用中药熏洗并配合卡舒宁肌注和静滴阿昔洛韦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廷民;刘阳;仲学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貌似脑梗死的脑转移瘤病例分析(附5例报告)

    临床上约有20%-40%的癌症病人发生脑转移[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颅内转移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确诊率也越来越高.但貌似脑梗死的脑转移瘤很少有报道.我科近几年发现5例貌似脑梗死的脑转移瘤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瑞萍;李国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肿瘤相关细胞内抗体的研究进展

    细胞内抗体是靶向细胞内蛋白抗原,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结合特性,并能在特定的亚细胞器中稳定表达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内抗体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基因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实验工具.细胞内抗体对应的靶抗原涉及生长因子及其受体,Ras蛋白,抑癌蛋白p5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等重要蛋白.作为一种很有希望的研究工具,内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及潜在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罗金红;李锦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心理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肌梗死病人始终伴随着心理反应的生理过程,病人心理因素对疾病愈合的影响已成共识.本文通过30例心肌梗死病人的焦虑情绪调查,初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作用.

    作者:王炳洪;陈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电子处方的审查系统

    电子处方是医师用计算机输入处方,程序自动划价并将药品下帐,由网络将处方传送至药房,药房配送中心及时将药送到病房或患者的一种作业方式.电子处方将逐渐在医院中推行,完善电子处方审查系统显得十分重要.电子处方审查系统十分繁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处方内容逐项设计审查项目及每个项目的审查内容,做到科学、严谨、全面、合理,才能把好处方关,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欣云;陈益华;许萌芽;王昌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风偏瘫早期康复介入效果观察

    患者中风后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康复,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能力.

    作者:于良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阿昔洛韦缓释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血浆中阿昔洛韦的HFLC测定方法,考察国产阿昔洛韦缓释胶囊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等效性,同时估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血浆样品加15%高氯酸沉淀蛋白后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 μ m,30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冰醋酸=2:393:1.6:3.6,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20名受试者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分别口服缓释制剂和普通片.结果本方法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线性关系好(r=0.99991);低可定量浓度为50ng/ml;日间和日内变异小于10.0%,相对回收率98.2%-105.0%.以普通片为参比,缓释制剂单剂量时相对生物利用度97.5%±14.0%,达峰时间滞后,(表观)半衰期延长;多剂量服药至稳态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2.4%±11.2%,达峰时间滞后,结论阿昔洛韦缓释胶囊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作者:杨劲;丁黎;涂家生;王广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乙肝相关性再障1例

    患者,女,23岁,因乏力、尿黄4天入院.查体:体温36.5℃.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巩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时肝功ALT 714U/L,AST 357 U/L,TBIL161.4 u mol/L,DBIL 52.8 u mol/L,TP 66.3 g/L,ALB 43.5 g/L.乙肝五项: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HBV-DNA(-).甲、丙、丁、戊肝炎病毒指标均阴性.

    作者:王晓春;席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得乐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584例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珠海丽珠制药厂生产的得乐(De-No1)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58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贺杰;张秀芝;郭英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脑血管病所致异常的不自主运动(附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所致异常的不自主运动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22例脑血管病所致异常的不自主运动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脑出血5例、脑梗死17例;病变位于丘脑12例,其余位于壳核、尾状核、顳项叶和中脑;异常的不自主运动形式以舞蹈、舞动症、口舌多动、手足徐动及扭转样痉挛发作者18例、震颤4例.结论底节区小量脑出血或腔隙性脑梗死可导致异常的不自主运动,以丘脑为多.其中的舞蹈、舞动症等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有效;震颤患者口服安坦可减轻.

    作者:刘燕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血脂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脂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采用钟点法技术测定血脂,选择116例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及42例健康体检者,分成6组,高血压无合并心脑血管病(ET-NC)组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组(ET-ACI)组4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ET-CHD)组33例;脑梗塞(ACI)组58例:冠心病(CHD)组68例;健康对照组42例.结果ACI和CH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ET-NC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LDL-C、HDL-C均无差异(P<0.05).ET-CHD组,ET-ACI组与ET-NC组比较,LDL-C及LDL-C/HDL-C升高(P<0.05,P<0.01),HDL-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在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辛桂琴;李俐;丁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