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乾
目的:明确DNA倍体定量分析检查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宫颈疾病患者情况.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1 1月30日共1016例门诊健康体检超早期宫颈癌筛查进行回顾分析,采用TBS诊断分类.结果:1016例中820例正常范围占80.7%;有异样细胞196例占19.29%.其中异常细胞1~2个145例,占异常细胞人数的73.097%;异常细胞≥3个51例,占异常细胞人数的26.02%,全部人员进行活检结论:超早期宫颈癌筛查DNA倍体定量分析,可替代传统宫颈涂片检查(PaP Smear)法,比TCT在宫颈疾病普查中更具有优势,是先进、准确、更可靠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电脑阅片,克服人为因素(诊断水平和视觉疲劳),定性、定量诊断区别,单个细胞的生物学指标早期提示,提前3~5年查出早癌,检出率高等优势.
作者:胡荣巧;陈杏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0~3岁是视觉发育的重要时期,然而此期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准确表达发现视觉异常,儿童时期一些眼病的发生发展,会导致后期的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甚至危及生命.视觉的异常发育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健康.婴幼儿眼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郭宝;张德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将其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4%,其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其护理满意度为54.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娟;李宗楷;李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采用硝酸甘油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n =40)与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冠心病患者经统计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前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采用硝酸甘油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缓解症状和体征,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潘一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 Ⅰ b2到Ⅱa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 Ⅰ b2到Ⅱa期)患者76例,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的40例的患者在实行了新辅助化疗后联合实施了腹腔镜手术,第二组的36例则仅仅实施腹腔镜手术.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间的年龄、分期、病理分级无差异,两组手术效果相当,但腹腔镜组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 Ⅰ b2-Ⅱb期)安全可行.
作者:胡碧洪;黄浩;李莉芳;徐颖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吸烟对胃部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做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的患者用随机采样方式,对患者吸烟的情况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确定,进行分析阳性率和结果.结果:患者1731例中,吸烟者546例Hp的检出率为54.3%,1185例非吸烟者Hp的检出率为42.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可以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并可能增加常见胃部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高光琦;陆云;刘兴党;张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行个体化护理干预,6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SBP、DBP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陈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针对在小儿科当中的哮喘病的症状施以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按照随机的方式,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哮喘病的儿童,共80例,之后将这80例患儿依然按照随机的方式来分成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每组包括患儿40例,对参照组进行比较传统的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实验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同时对患儿以及患儿的家人进行比较全面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对两组患儿的病情复发情况以及其父母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当中的患儿症状控制得非常好,病情发作的次数也有明显的降低.结论:针对小儿科当中的儿童哮喘病的病症使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来进行辅助治疗,能够让临床的症状有所缓解,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作者:黄丹;胥崟崧;邬君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在急性化脓性阑尾围术期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中抽取70例.将患者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将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而试验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组患者的十分满意率为37.1%,疗效满意率为91.4%,而对照组患者的十分满意率为8.6%,疗效满意率为42.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急性化脓性阑尾围术期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适,降低不良现象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成顺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比重丁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将40例接受剖宫产生产的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在腰麻麻醉中采用0.33%和0.5%的丁哌卡因,术中监测并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镇痛肌松效果.结果:B组的肌松与镇痛效果均优于A组(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比重0.5%丁哌卡因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倪锦萍;秦洋;钱望月;尹述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患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而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但是处于Ⅱ期和Ⅲ期的直肠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对于多次复发的病灶,手术切除已经无法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疾病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治疗效果也更加理想,近年来开始针对直肠癌术后的复发实施以放射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虽然对复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射线在对肿瘤产生作用的同时,对肿瘤周围的器官、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就是放射性直肠炎,轻度放射性直肠炎通过药物对症处理可以缓解,而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无法坚持放疗,并且放疗后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
作者:周爱华;严布谷;姜照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急诊内科的10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个组别,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疗法,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再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29例,无效为10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中,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治疗推广的价值.
作者:郑正;陆燕燕;陈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与农村学龄儿童氟斑牙之间关系的Meta分析.方法:参考文献资料库数据展开研究,探究氟中毒与农村地区学龄儿童患氟斑牙疾病之间的Meta分析.结果:氟斑牙患患者群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氟含量越高地区学龄儿童患病概率则越高.结论:本次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异质性(P<0.01).
作者:高红霞;杨文洲;郁超;贾从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如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更能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将其分为三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各有90例患者,对血小板的大聚集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比较采用改良法和原法检测不同用药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可见,联合用药组患者使用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扳聚集率的结果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患者,低于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而相同组别的患者经TEG5000与改良法检测的结果均显著高于原法检测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调整血小扳数量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体外影响较小,操作更快捷简便,是比较理想的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勇华;张颖;周芸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点,为今后儿童MP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60例MPP患儿为研究时录,其中男143例,女117例;年龄28天~11岁,平均(4.5±0.4)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血常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C-反应蛋白等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对收治的260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总结.结果:MPP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及发热,白细胞计数多呈正常水平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常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高,X线胸片多有肺部实变阴影,临床治疗上多以应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预后较好.结论:儿童MPP早期临床症状易与病毒性、细菌性肺炎等相混淆,但是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其相对自身特点,故仔细分析、总结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邰海服;高劲;徐国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0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为研究资料,分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HoL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组(TURBT),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LRBT组患者的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TURBT组(P<0.05).结论:对表浅层膀胱癌患者行HoLRBT可提高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金峰;张娟;郑治理;段友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尿液检验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集到的287份尿液标本,对其分别展开尿沉渣以及尿常规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均呈现为阴性的254份,构成比为84.47%,检查结果不符的13份,构成比为4.53%.结论:临床上尿液检验工作中,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均相对较高,在今后的临床检验中,将两项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值得关注.
作者:任培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份至2013年6月份的大咯血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对照组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90%<100%),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多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相对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满意率显著低于观察组(97%>83.3%),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大咯血采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且相对外科手术治疗更方便、更安全,患者的满意率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余凤琳;高云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28例,其中A组132例患者发病3天内即给予介入栓塞治疗,B组126例4~14天内接受治疗,而C组72例患者发病14 ~ 30天后接受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同时,根据患者动脉瘤瘤颈、大小和栓塞程度探讨其与动脉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A、C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动脉瘤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宽颈复发率高于非宽颈患者,大型动脉瘤复发率高于中小动脉瘤患者,治疗次全栓塞复发率明显低于完全栓塞患者,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与患者治疗时机、动脉瘤颈、动脉瘤大小和栓塞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陈莹;邱洁;孟海军;王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沼气中毒发生突然,来势凶猛,且中毒者因晕厥多伴有粪水淹溺,造成低氧血症,还能抑制呼吸,导致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治疗护理不合理,将给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建立系统完善的急救危重症绿色通道,对提高医院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着重大意义,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
作者:焦宏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