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在无痛人流麻醉效果比较

刘禹含;薛冰;严程

关键词:无痛人流, 依托咪酯, 异丙酚, 地佐辛
摘要:目的:对比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地佐辛与异丙酚复合地佐辛、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三种方法在无病人流中的麻醉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6月无痛人流手术孕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异丙酚组、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组及依托咪酯组,均使用地佐辛镇痛.记录患者麻醉及手术中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病人流术能提供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对呼吸、循环抑制少,术中术后副作用小.结论:麻醉苏醒时间与另两组比较未见延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障碍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奥氮平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采用奥氮平加利培酮治疗,对对照组采取利培酮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10周,并通过病理行为评定表对治疗效果进行测定和评价,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控.结果:奥氮平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障碍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0%,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康复率为85%,两组患者在治;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周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对阑尾炎手术病患的围术期行以综合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阑尾炎手术病患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对参照组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对干预组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病患的围术期治疗之后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病患在治疗之后的身体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病患的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加强病患的康复效果,减少病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阑尾炎手术的治愈率,因此,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周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的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评价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的应用意义,观察提升运动神经元病病患诊断精准性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4年05月至2015年05月收取并予以诊治的32例运动神经元病病患(试验组),同时选择32位健康人为参考对象(对照组),均选择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给予检测,观察2组检查情况.结果:试验组有29例病患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发现正锐波以及纤颤电位,对照组中则没有发现异常情况(P<0.05).结论: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的应用意义非常突出,是提升运动神经元病诊断可信度的重要保障,可推广.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骨科护理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骨科2010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老年骨折患者50例.分组后基础护理组施行基础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16.0% (P <0.0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满意度96.0%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的76.0%(P<0.0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观察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发展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这半年间前来我院就诊的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共24例,观察其病情变化,总结变化特点,行以精心护理.统计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死亡患儿1例,病情缓解后转移到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的患儿15例,痊愈出院的患儿8例.结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特点选择对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状况,使患儿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陈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胃肠道外科疾病术前营养不良发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与探究胃肠道外科疾病术前营养不良发病率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接受治疗的88例胃肠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方法对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进行评测的为研究组;采用主管整体评估(PG ~ SGA)方法对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进行评测的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评测营养不良发病率均高于研究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RS2002和PG ~ SGA的评估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比较PG ~ SGA的评估结果,NRS2002的敏感性为84.01%,特异性为95.98%,阳性预测值为97.45%.阴性预测值为75.03%.PG ~ SGA方法与人体总蛋白、血红蛋白、体重等因素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NRS2002方法只与饮食减少、体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NRS2002与PG ~ SGA评分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结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方法对胃肠道外科疾病术前营养不良发病率进行评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医院里内、外科疾病的营养评估、营养诊断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使用.

    作者:热孜亚·阿不来提;黎明;古丽艾提尔·买买提;王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急诊内科的10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个组别,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疗法,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再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29例,无效为10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中,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治疗推广的价值.

    作者:郑正;陆燕燕;陈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外电除颤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体外电除颤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4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心脏内科患者,对心脏内科患者采用体外电除颤后,抢救成功43例心脏内科患者,进行体外电除颤后都产生了不同的并发症情况,6例急性肺水肿患者,24例心律失常患者,7例急性肺水肿和心律失常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4例胸部皮肤灼伤患者.进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3例心脏内科患者进行体外电除颤后所产生的并发症,采取科学的护理和治疗,并发症情况都得到了控制,只有1例患者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心脏内科患者,采用体外电除颤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及时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对于维持抢救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曹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心率失常的新生儿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心律失常的患儿中,男性共有34例,女性30例;足月儿60例,早产儿4例;胎龄大的为41周、小的为33周.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口服普罗帕酮;窦性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痊愈;心房扑动给予以洋地黄类治疗结果痊愈.结论:对不同新生儿对症采取不同治疗措施,有助于患儿身体痊愈.

    作者:蔡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reg、CD8+T细胞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Treg、CD8+T细胞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C)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AEC癌组织病蜡块作为实验组;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例胃溃疡患者的病理蜡块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胃溃疡组织进行染色,以Foxp3作为Tregs的标价,检测Tregs和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情况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肿瘤部位的关系等在组别内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Foxp3、CD8+T细胞分布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分布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组Foxp3+的分布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组,肿瘤的TNM分期较晚(Ⅲ)组明显高于TNM分期较早(Ⅰ~Ⅱ)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Foxp3和CD8在AEG中分布呈负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oxp3+ Treg的表达水平与AEG的发生发展相关,Treg和CD8+T细胞在AEG肿瘤组织中分布呈负相关性,肿瘤的发展,可能是由于Treg对CD8+T细胞功能的抑制.

    作者:黄海;卿伯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铺床法实训教学

    铺床法是临床护士使用频率较高的操作之一,也是学生进入临床成为护生要求熟练掌握的一项操作.铺床法是学生接触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第一次课,同时也是让学生对护理工作产生兴趣的第一步,如何增强学生在铺床法实训中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需要认真地进行教学课程的目标设置.

    作者:金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血压小脑出血后继发脑积水23例分析

    小脑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类型,而小脑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积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自1995年至2008年收治23例小脑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积水患者,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患者入院时情况1.1.1 患者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在43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其中1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作者:朱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气腹压力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的气腹压力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依据术中C02气腹压力分为高、中、低气腹组.比较患者术后6h血清D-乳酸水平,观察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3组患者腹腔镜术后血清D-乳酸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压力组、中压力组、低压力组血清D-乳酸水平[(13.28±3.98)mmol/L比(9.57±1.26) mmol/L比(5.81±1.59) mmol/L,F=3.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组、中压力组、低压力组术后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32.87±5.37)h比(22.57±4.51)h比(10.94±3.28)h,F=3.286],肛门排气时间[(36.81±5.83)hVS(25.62±4.78)h比(13.86±3.49)h,F=3.542]逐渐减少,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气腹压力对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存在影响,在保证术中视野清晰情况下,降低术中气腹压力有助于减少胃肠功能损伤.

    作者:张红;侯英欣;张金圈;谷永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前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究

    目的:术前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术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情况以及术后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40.13±8.43)分,低于对照组(51.24 ±9.85)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肠道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子宫切除患者,通过术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术前焦虑程度,缩短下床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加速术后身体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留置针配合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既解决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又减轻了,还提高基层医院护理的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基层医院10例肿瘤患者留置针配合塞丁格技术应用试验,目的:提高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率.方法:将10例静脉条件差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塞丁格穿刺法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配合塞丁格穿刺置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0%)高于对照组(60%).结论:静脉留置针配合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肿瘤静脉条件差的患者PICC置管术,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颜金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养老机构老人心理状况与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心理状况,探讨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6名老人随机分为心理关爱组(n=33)和常规照料组(n=33),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老人在入组时和结束时的心理状况,研究心理干预方法.结果:①心理关爱组在研究结束时抑郁、焦虑标准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入组前(P<0.05);常规照料组在研究结束时抑郁、焦虑标准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与入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理关爱组在研究结束时抑郁、焦虑标准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照料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人心理状态.

    作者:李晋文;李菊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和分析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有效性及毒副反应情况.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采取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同步IMRT,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同步IMRT,观察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和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化疗副反应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NPC)患者选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同步IMRT方案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无明显增加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徐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表现以及消融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患者57例,分析其临床治疗前后的MRI以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子宫肌瘤消融前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像依据肌瘤内部组织病理成分不同,信号差异较大.如肌瘤囊性变呈高信号,未变性肌瘤呈低信号,红色变性瘤呈高低混杂信号等.超声多表现为等低回声,如黏液性变性或者水样变性呈水样低回声表现.超声造影部分血供丰富肌瘤内部见多彩血流信号.消融后,子宫肌瘤MRI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高信号,T2WI像消融完全肌瘤呈高信号.超声多表现为等高回声,超声造影显示原血供丰富肌瘤内部多彩血流信号消失,部分患者可见肌瘤周边环绕血流信号影.结论:子宫肌瘤消融前后MRI与超声影像学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依据其特征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准确评估子宫肌瘤的临床消融效果.

    作者:冯玉梅;刘玉涛;郑和艳;侯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母亲孕前3个月接种麻疹疫苗对新生儿麻疹抗体免疫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母亲孕前3个月接种麻疹疫苗后对新生儿麻疹抗体产生的影响,了解孕妇和新生儿的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前3个月接种麻疹疫苗的孕母和孕前3个月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孕母以及其出生新生儿的麻疹抗体水平.结果:36例孕前3个月接种疫苗的孕母其新生儿麻疹保护抗体阳性26名,占72%,48例孕前3个月未接种疫苗的孕母其新生儿麻疹保护抗体16名,占33%.结论:母亲孕前3个月接种麻疹疫苗后提高孕母及新生儿麻疹保护抗体阳性率,抗体效价也显著提高.

    作者:丁玉柱;金辉;陈盼盼;杨红启;黄瑞茶;刘慧各;刘占稳;刘云灿;薛丽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颈、肩及上肢疼痛的诊疗探讨

    目的:探讨近4年来我科开展颈、肩及上肢疼痛185例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一般资料,185例,男95例,女90例,年龄26 ~ 75岁,平均58岁,病程半年以内45例(占24.3%),1~5年93例(占50.3%),5年以上47例(占25.4%),长病程25年.依据症状、体征、DR及CT或MRI等检查,诊断颈椎病55例,颈屑肌筋膜炎35例,肩周炎45例,肱骨外上髁炎25例,尺骨鹰嘴滑囊炎12例,腕管综合征13例.治疗方法分别采取选一种或两种联用,以取得好效果为目的.如可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十痛点注射阻滞.用药液配方是利多卡因注射液100mg+地塞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5 ~ 50mg(或得宝松注射液5~ 7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维生素B6注射液100mg+维生素C注射液500mg+0.9%氯化纳注射液3~5ml,共16 ~ 18ml于C6 ~7或C7~T1硬膜外或其他选用法注入.对慢性病程长者,可在混合液内+透明质酸酶1 500μ,以促进粘连松解吸收;痛点及椎间关节阻滞各点可注入混合液3 ~5ml;对凝肩局麻药可稍加大,以利肌松及松懈,利多卡因注射液1500 ~ 200mg或利多卡因注射液60mg+丁哌卡因注射液2.25mg为混合液注入.注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1小时左右,无异常方起身或行走,间隔4~5天注药一次,4次为一疗程,根据治疗效果及病程决定治疗次数与疗程.对滑囊炎患者,先抽出滑囊内积液,再行关节内注射或关节周围浸润注入混合液8~ 10mL,治疗后包扎.本组注药4次者135例,注药6次以上50例.如第一疗程效果欠佳,需休息1周后再行第2个疗程治疗.结果:以采取改良Macnad疗效评定标准优、良、可、差四级,对所有病例进行1~2月近期随访.结果优78例(占有42.2%)、良83例(占44.9%)、可18例(占9.7%),差6例(占有3.2%),优良率161例(占87%),有效率179例(占96.8%) 结论:颈、肩及上肢疼痛,病因较复杂,症状较重,且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及生活,是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邹文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