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培琼;蔡蔚萍;林月云;王梅治;周锦缎;陈燕春
目的:观察复方去氧孕烯片对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及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5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常规治疗的设为对照组(70例),将给予复方去氧孕烯片治疗的设为研究组(80例),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月经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月经不调发生例数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对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15.00%.且组间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患者行复方去氧孕烯片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不仅缩短出血对间,促进月经恢复正常,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感染现状及检测结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MP-IgM及MP-IgG抗体阳性率检测,统计对比不同年龄段、性别患儿的抗体检测阳性率,同时分析咳嗽时间、发病季节与抗体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3~6岁患儿血清MP-IgM及MP-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男性患儿血清MP-IgM及MP-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P<0.05).春季发病患儿血清MP-IgM及MP-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发病患儿(P<0.05).患儿咳嗽时间与血清MP-IgM及MP-IgG抗体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抗体检测是支原体感染较为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不同年龄段、性别、发病季节及咳嗽时间与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胡利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40例,对4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均基本康复出院.之后的随访发现,患者均未出现血栓、肺部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但骨不连、愈合延长、骨折端开裂、屈膝困难4项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70%).按照手术期将患者分为2组,对上述4项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年以上的成熟组患者的并发症高于术后12个月内的早期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适用范围大,创伤较小,感染率较低,骨折的愈合率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快,从而得到临床的良好应用,但是这种方法是在机械辅助之下进行穿钉,进而造成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操作的难度加大,因而易引发各类并发症.
作者:王松雷;汤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进一步对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站儿科收治的1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78例,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一次穿刺完成率、穿刺的堵塞率以及穿刺并发癌的发生率等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新生儿留置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基础组患者(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属于新生儿护理中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其临床护理效果较佳.
作者:扈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溶血、凝固、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胶体金渗透法测定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 135例住院患者血样,通过胶体金渗透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并分成低值、中值、高值3组.检测溶血前后、凝固与无凝固,以及不同放置时间后的D-二聚体浓度. 结果:除低值组溶血前后相比D-二聚体测定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溶血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1),溶血后测定的浓度均高于溶血前.凝固标本的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无凝固标本(P<0.01).低值标本放置12h与24h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5),低值组标本放置24h与2h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中值标本和高值标本分别放置12h、24h与2h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溶血、凝固及放置时间等均会对D-二聚体的测定产生一定影响,临床检验中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
作者:佟大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对降低交接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PACU 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术后麻醉患者2637例,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中、后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PACU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PACU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降低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吞咽障碍是神经科、康复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种疾病进展中均可见到吞咽障碍.虽然引起吞咽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临床常见的无疑是脑卒中引起吞咽障碍.本文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并阐述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具体表现、吞咽障碍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论述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从护理康复、中医药治疗、脑功能康复,再到外科治疗的多种治疗方案,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参考.
作者:赖日英;黄臻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静脉血常规和手指血常规的结果.方法:选取20例门诊患者,同时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和手指血,在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自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精密度均在仪器允许范围 .两种检测方法WBC相关系数0.925,y=0.92x+0.64,t=0.356,P>0.05.RBC相关系数0.983,y=1.06x-0.37,t=-3.864,P>0.05 .HGB相关系数0.987,y =1.06x-8.17,t=-0.470,P>0.05. HCT相关系数0.971,y=1.04x-3.41,t=-6.317,P>0.05. MCV相关系数0.943,y=1.02x-3.81,t=-6.943,P>0.05.MCH相关系数0.962,y=0.87x+4.61,t=4.212,P<0.05.MCHC相关系数0.683,y=0.5x+182.48,t=6.307,P<0.05.PLT相关系数0.972,y=0.74x+28.86,t=-5.608,P>0.05.结论:WBC、RBC、HGB、HCT、MCV、PLT两组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可以接受. MCH、MCHC两组检测结果相关性较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辉凤;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痛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5例80岁以上的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短暂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高于对照组患者(0),但比较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尿蛋白,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沈康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06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子宫肌瘤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25mg/d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2% (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4%,显著大于对照组的9.43%(P<0.05).结论:大剂量(25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作者:陈玉荣;汪四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参营养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牧治的60例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人参营养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后临床症侯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人参营养汤加减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治疗中具有成用价值.
作者:刘文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患有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适手术期和手术方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被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段进行分组:一组为超早期治疗组,二组为早期治疗组,三组为延迟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即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除骨瓣减压术.结果:一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表现较后两者良好,其中第三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前两者相比明显较低.在手术治疗后的死亡率比例中,第一组和第二组较第三组患者明显要少.结论:发病后时间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患者在手术后的机体状况,选择不当可造成伤残和死亡,因此高血压脑出血一旦发生,应及时救治,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李进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特征,为老年患者选择合理的修复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青壮年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修复类型、咬合接触、咀嚼功能、食物嵌塞及美观情况.结果:老年组中活动义齿修复比例、牙齿缺失数、要求提高咀嚼功能及改善食物嵌塞比例均显著高于青壮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固定义齿修复、直接修复及改善美观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具有明显特征,其进行口腔修复主要为了提高咀嚼功能,修复方式多选择活动义齿,由于老年患者口腔基础条件差,修复前多需要重新确定咬合接触关系或进行牙髓治疗、牙槽嵴修整,因此临床应根据上述明显特征为老年患者选择合理的修复方法.
作者:夏玲;金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参照组41例患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手预措施,试验组41例患者实施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记录与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P<0 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侯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治疗,总结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两组的降糖治疗上,均采用常规的方法,但对照组在基本降糖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进行综合治理,而观察组同样在基本治疗基础上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卡托普利进行综合降压治疗.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一个周期的治疗后血压水平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个治疗组在治疗周期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卡托普利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药品价位相对适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进行积极的市场推广.
作者:董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患者核苷类药物诱导HBV(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检测,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过去3年(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采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50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提取每例服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患者的血清并制成标本.而后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每例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观察每例患者服用核苷类药物后HBV基因变异的情况,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对服用核苷类药物的500例患者血清标本检测中,共计81例出现耐药变异林,HBV基因变异率达16.2%.分析检测结果与患者具体病情资料得出,采用核苷类药物诱导HBV基因变异与患者的基因型及肝功能指标无关(P>0.05);而与患者自身HBV-DNA载量有着密切的关联性(P<0.05).结论:对于采用核苷类药物诱导HBV基因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HBV基因的变异情况.而且通过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HBV基因变异情况与患者自身HBV-DNA的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
作者:常凤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胱抑素C水平分别降低、其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22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治疗中,采用黄芪联合缬沙坦方案,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明显,肾功能改善显著,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石映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实施结肠镜检查的85例慢性便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时照组应用聚乙二醇清洁肠道,观察组应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清洁肠道.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结果:对照组肠道清洁率为71.4%.观察组肠道清洁率为90.7%,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前应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的肠道清洁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聚乙二醇清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镜活检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371例行气管镜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活检围术期护理模式差异性分为两组.对照组185例,采取常规活检护理模式服务;观察组186例,针对患者机体及心理状态,在气管镜活检围术期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气管镜活检出血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行气管镜活检期间仅12例发生出血现象,其中7例少量出血,5例中等量出血,出血率为6 45%;对照组患者在行气管镜活检期间39例发生出血现象,其中23例少量出血,16例中等量出血,出血率为21.0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统计评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气管镜活检出血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增魁;周胜云;赵春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单发和多发子宫肌瘤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肌瘤数量进行分为单发组和多发组,每组各25例,均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单发组Ⅰ型供血血管使用率低于多发组Ⅰ型,Ⅱ型与Ⅲ型供血血管使用率分别高于多发组Ⅱ型与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发组与多发组的子宫与肌瘤体积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发和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淑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