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

路广义

关键词:奥氮平, 利培酮,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10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9.63%,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嗜睡、体质量增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催乳素升高、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无论联合用药还是单独使用,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均十分显著,但会带来不同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需要注意.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集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集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以来收治的168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48例采用凝聚胺法,B组52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C组68例采用微柱凝集法,分析三中检测方法的临床正确率和敏感性.结果:微柱凝集法中68例患者,阳性患者30例,占44.12%;A组患者阳性患者17例,占35.41%;B组患者52例,阳性患者20例,占38.46%,C组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集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检测组,值得临床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推广应用.

    作者:王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在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在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6,选择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方法治疗]和治疗组[n=36,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同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治疗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可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彭学政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神经内科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神经内科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眩晕症的患者3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各种检查结果对眩晕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造成眩晕的病因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1例(37%),后循环缺血8例(2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梅尼埃病2例(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3%),其他3例(10%).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眩晕症中常见的发病原因,医护人员应该认识到该病的重要性,明确眩晕的其他因素,提高在临床上的治疗水平,帮助眩晕的患者提高预后和治疗效果.

    作者:刘玉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针对骨科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加以分析.方法:任选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骨科手术患者110例,盲选其中55例,遵照常规方式护理,为对照组,另55例则给予综合性护理,为观察组.针对护理效果间的差异加以比对.结果: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仅5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存在有16例,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4.55% (52/55),而对照组为81.82%(45/55),两指标观察组均占据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起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作用,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作者:袁敏;薛丽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间段内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抗结核的治疗,而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和肺动脉压(PA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双肺斑片状阴影消失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空洞闭合或缩小和无变化,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PAP、Hcy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在解痉平喘的治疗上进行抗结核的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同时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直肠癌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手术情况良好,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66d(s=1.14),并发症发生例数少,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魏海兵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近期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2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近期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郑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输尿管结石梗阻并顽固性肾绞痛行急诊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通过急诊输尿管镜技术对输尿管结石梗阻并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4例输尿管结石梗阻伴顽固性肾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2例.研究组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L)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输尿管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首次碎石成功率、肾绞痛缓解率以及残石排净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输尿管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梗阻并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行榆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效果更佳.

    作者:赵延文;胡治华;文博;王春雨;唐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照顾者参与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宫颈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目的:分析照顾者参与护理干预模式对宫颈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抽取的52例宫颈癌患者其入选时间为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依据52例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照顾者参与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为96.15%和69.23%,同时观察组患者SPB评分显著降低,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选择照顾者参与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将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朝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拔除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拔除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72例,依据患者修复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接受牙齿残根保存修复的36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拔除后种植修复的36例患者为参照组,后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修复后,研究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成功率(94.4%)与参照组(72.2%)相比明显较高,治疗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97.3%)、(80.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予以牙齿残根保存修复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和满意度,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

    作者:付汉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雌激素受体ER-α与生殖系统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α(ER-α)是早发现的一类雌激素受体,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ER-α与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生殖系统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作者:杨腾;黄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麻醉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麻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经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9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和术后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其中对照组术中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观察组结束时给予地佐辛镇痛和芬太尼镇痛.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研究表明,手术拔管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药物实现麻醉镇痛时,地佐辛较芬太尼效用显著,且安全性高,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朱韦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某医院精神科就诊的74例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37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9分(s=2.5)]明显高于对照组[96.3分(s=3.7)]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差错率(0)、突发事件率(2.7%)、投诉率(5.4%)显著低于对照组(8.1%、10.8%、16.2%),两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级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减少突发事件、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童成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相比于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症状消失更快、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显著的疗效,并能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凡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FMA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给予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73.33%比较有所上升,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MA、BI指数评分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B1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秦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开喉剑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开喉剑喷剂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的本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40例,试验组行开喉剑药剂加用喜炎平、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行喜炎平、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优良率高达97.50%,且各项临床指标良好,不良反应率低,相比对照组优势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喉剑药剂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郑凤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清脂蛋白(a)水平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变化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将88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58例、糖尿病肾病(DN)组30例,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分别检测各组血清Lp(a)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SDM)组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DN)组血清Lp(a)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C)和单纯糖尿病(SDM)组(P<0.01).结论:单纯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Lp(a)水平显著升高,提示Lp(a)水平升高可能继发于DN的肾脏损害,并随着肾脏损害的不断进展而逐步升高;又有可能是Lp(a)水平的升高导致了肾脏的损害[1].

    作者:谭菊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早期经口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早期经口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与常规喂养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为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7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5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采用的是出生24h内经口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的喂养方案,对照组早产儿予以出生24h后微量喂养,通过比较两组早产儿临床表现的情况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得出一定结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且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状况,可以考虑早期经口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这种方案.

    作者:王丽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3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清除的淋巴结32个(s=6)总数比对照组患者21个(s=3)多.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4例,12.50%)低于对照组(7例,22.5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胃切除手术患者的存活人数30例,近端胃切除手术患者的存活人数29例.(P>0.05).结论:采用全胃切除手术能清除患者更多的淋巴结,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作者:郝世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B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C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结果:本次研究,A、B、C三组治疗前基本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的C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情况明显好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在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能显著改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马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