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丽
目的:探索葛酮通络胶囊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及部分机制.方法:选取本院160例脑卒中后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药氟西汀,观察组加服葛酮通络胶囊,治疗28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汉弥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血清中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和HAMD量表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则显著升高;两组患者血清中Glu浓度明显降低,GABA浓度显著升高.结论:葛酮通络胶囊对卒中后抑郁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体内Glu和GABA的水平,调节其平衡有关.
作者:孙延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每组38例,按不同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肾炎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采用雷公藤总甙片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延缓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无创分娩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226例头位顺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均经产前评估,将使用无创分娩技术的1232例作为试验组,使用传统接生手法2994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均无会阴Ⅲ度裂伤.试验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分娩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程度,降低产后出血率,可有效促进自然分娩,值得推广.
作者:薛谷一;陈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采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的试验组及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吴斌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解郁颗粒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加服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早1片,治疗组加服解郁颗粒(潍坊市中医院自制剂)口服,每次4g,每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后在心衰症状、BNP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并经相应统计方法对结果进一步分析判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BNP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1);两组在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改善方面均有显著效果(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解郁颗粒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状态患者疗效确切,与对照组相比在抑郁量表自测积分改善方面两者相似,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长时间服用与对照组相比无副作用.
作者:王公利;吕倩;唐可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氧驱动雾化与空气压缩雾化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100例患儿按照雾化治疗方式分成氧驱动组和空气压缩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平喘、止咳、化痰、抗炎等常规临床治疗,氧驱动组惠儿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空气压缩组患儿给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氧驱动组患儿的整体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0%,显著优于空气压缩组的90.0%(P<0.05).氧驱动组患儿的呼吸困难、反复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较短,与空气压缩组相比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差异显著(P<0.05).氧驱动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与空气压缩组相比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空气压缩雾化治疗小儿哮喘相比,氧驱动雾化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及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从而促使惠儿快速康复,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江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替普瑞酮对预防非类固醇抗炎药(NSAlD)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再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接诊的102例使用NSAID)的患者分两组,其中A组使用奥美拉唑,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进行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消化道溃疡再出血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0~8周消化道出血率低于A组,9 ~ 40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使用可在早期取得良好的预防NSAID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再出血的效果.
作者:谢腾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可调式聚髌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资料,随访6~15个月.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4 ~ 61岁,平均年龄43岁;左侧髌骨骨折29例,右侧髌骨骨折31例.结果:60例患者切开均正常愈合,无感染.髌骨骨性愈合时间为:术后10~16周,平均14.5周.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无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滑脱、断裂、骨折再位移及关节僵硬、皮肤坏死等现象.随访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5%.结论:可调式聚髌器对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具有固定牢靠、可以早期活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青柏;杨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调查病例随机筛选自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20例,根据根管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对照组(多次性根管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发生率为11.7%,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为10%,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90%,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临床疗效相当,且术后疼痛相差不大,但其治疗周期较短,值得推荐.
作者:顾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教学在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作用.方法:筛选、随机对照128名于2014年04月至2016年11月进入本院神经外科的低年资护士,Ⅰ组(63名)低年资护士在教学工作中展开常规护理教学,而Ⅱ组(65名)则展开系统化护理教学,两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Ⅰ组低年资护士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82.54%,Ⅱ组是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年资护士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展开系统化的护理教学,有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整体实习效率.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的128例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备64例.对照组医治时使用现代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医治.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肢体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宋时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取我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肝破裂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3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对3组患者的GPC3与AF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GPC3与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90.00%,与AFP或者GPC3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GPC3与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72.00%,与AFP或者GPC3单独检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患者GPC3显著高于肝破裂组患者GPC3(P<0.05),原发性肝癌组GPC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患者GPC3(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血清GPC3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与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采用GPC3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运用.
作者:张小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六维诊疗模式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20例(169髋)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科应用六维诊疗模式综合治疗,并连续治疗半年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面部表情量表(FPS-R)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结果:治疗后,120例患者的FPS-R较治疗前下降,Harris评分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维诊疗模式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松;佟宇;郭海牛;李福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2.5%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中效果显著,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曾叶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规范护理,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系统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都低于观察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对相关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对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规范化的护理工作更具有安全性,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满意度,这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价值.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8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接受治疗时,给予其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满意度,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灿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中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半年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5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的患者组命名为研究组,实施来氟米特,甲胺蝶蛉治疗的患者组命名为参照组,治疗时间共持续8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达89.65%,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52%,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范学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腹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以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原因分析及针对性处理,研究选取的40例患者,恢复良好的患者共计15例(37.50%),死亡10例(25.00%),治疗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结论:总结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原因,通过有针对性的处理,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肖振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过程中,应用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的修复效果,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缺损的临床修复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患者应用不同修复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予以不同修复方案后,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的试验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串联皮瓣的对照组,如手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吻合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外形、咀嚼、吞咽及口腔闭合功能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过程中,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不仅缩短手术时间,加快了患者的修复进程,同时有助于各项疗效指标的提升,临床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龙富强;刘斌;张燕;谭小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