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娟
目的:探究葛酮通络胶囊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本研究中选择近3年我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应用尼克林进行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有效人数有20例,总有效率为68.9%;乙组的有效人数25例,总有效率为86.2%,乙组的治疗优势更为明显,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3%,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4%,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缓解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手术室质控小组6个,划分科室护士长、护士长、专科组长、质控人员4个层次体系,实行有效、系统、全方位的护理质量控制.结果: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之后(2016年),对比实施之前(2014年),科室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下降了72%,护理质量分数从实施之前的85.64%,上升到实施之后的95.78%,实施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室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价值较高.
作者:丁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十六角蒙脱石、整肠生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4例,均给予去乳糖喂养和液体疗法.治疗组加用十六角蒙脱石、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参苓白术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加用十六角蒙脱石、整肠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十六角蒙脱石、整肠生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新辅助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才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实施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新辅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相比于对照组缩短和好转(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应用保乳术联合新辅助疗法后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了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肖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前节术后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至2016年收治的眼前节术后炎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治疗一段时间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3%,优于对照组的75.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前节术后炎症治疗方案中选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东;仲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患者,病例来源呼吸科、消化科、泌尿科、风湿科、血液科、骨外科、耳鼻喉科、妇科等.收集样本425份.男性200份,女性225份.本次研究获取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结果:血液细胞形态学仪对观察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正确率较好,对观察嗜碱细胞、幼稚细胞正确率较差;血液细胞形态学细胞仪校正前后对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相关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754、0.935、0.884、0.956、0.541、0.026)较好,而幼稚细胞相关度较差(0.026);血液细胞形态学细胞仪与显微镜有关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926、0.914、0.654,有较好的相关性;对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幼稚细胞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13、0.25,相关性较差.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观察血常规中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较好,可以为临床工作者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胡运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EICU重症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接受纤支镜检查一次的患者高达有70.00%,术中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出现少量支气管内膜出血的患者仅为6.67%和3.33%.结论:在对EICU重症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娇荣;张谦;吕霞;黄效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管理,而观察纽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管理,然后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满意度3个方面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患者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恰当地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胎膜早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试验组则给予临床路径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熙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产后感染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纽,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胎膜旱破患者,对其实施临床路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产后感染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并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与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新秀;陆勤娜;刘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内镜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研究以我院妇科100例经检查确诊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采集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根据治疗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输卵管灌注治疗,试验组采用宫腹腔镜下输卵管复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于所有患者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妊娠情况.结果:①试验组中,术后输卵管复通成功46例,输卵管复通成功率为92%,其中近端梗阻15例、中远端阻塞11例、输卵管积水12例、粘连闭锁8例;对照组中,术后输卵管复通成功27例,输卵管复通成功率为54%,其中近端梗阻7例、中远端阻塞8例、榆卵管积水7例、粘连闭锁5例;试验组的复通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访期内,试验组成功妊娠率为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治疗中开展内镜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近期妊娠率较为理想.
作者:曹厶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活动性出血停止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对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肝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18个月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次数及再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和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出血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得再出血发生次数减少,值得推广.
作者:董堃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脂肪肝的检验结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体检的550例人员的临床资料,分析脂肪肝的患病情况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50例体检人员有118例脂肪肝患者,检出率为21.5%.350例男性检查出86例脂肪肝,检出率为24.6%;200例女性检出脂肪肝32例,检出率为16.0%,女性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中36 ~55岁组脂肪肝的检出率高,达到了25.9%.与健康体检组相比,脂肪肝组的(TO、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明显较高(P<0.05).有饮酒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脂均为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地发现脂肪肝,及时治疗,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脂肪肝与有饮酒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压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也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明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使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55例对照组与55例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采取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试验阶段呼吸道感染次数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相应指标升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
作者:陈燕;易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多发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特征及其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产前诊断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产前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结果:200例产前检查产妇中,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胎儿畸形的有80例,而经超声检查,其诊断正确率为97.50%,同时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50%、98.33%、2.50%、1.67%.结论:加强产前超声诊断,可及时发现产妇胎儿畸形现象,提高人口质量.
作者:单嘉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的影响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5例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采用数字双盲的方法将这3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8例与参照组17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临床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不仅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今后的相关临床中加以应用.
作者:高歌;杨蕊;王晓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骨科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把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下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骨科患者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每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导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上述4项观察指标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经尿道手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建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特异性.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26例,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进行CT检查,分析不同阶段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12例,肿瘤直径大约为15cm,小约为0.8cm.本组患者中14例患者平扫后显示肿块呈等密度分布,其中钙化4例,周边等密度中央低密度10例.本组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肿块边缘清晰者18例,表现为与周围器官脂肪层分割清楚,而剩余6例患者肿块边缘不清晰,表现为与周围器官脂肪层模糊 本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CT检查结果提示7例发生转移,其中肝转移4例,腹膜转移2例,肠系膜转移1例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因其特殊的病理机制以及病变部位,和其他非上皮肿瘤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相似,所以在临床上经常造成误诊的发生CT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大小、形态以及边缘等情况显示较好,并且能根据检查结果的不同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治疗和诊断都具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彭合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231例产后出血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本研究中,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显效129例,有效8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64%.其中精神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病变等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在围生期针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死亡.
作者:胡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在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过程中应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十六角蒙脱石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中选取44例,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患儿.进行对照组患儿治疗时应用十六角蒙脱石治疗,进行观察组患儿治疗时应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十六角蒙脱石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过程中应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十六角蒙脱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