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探讨

唐纯

关键词: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雷贝拉唑, 四联疗法, 初始方案, Hp感染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效果.方法:收集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12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接受三联疗法,观察组接受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将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疼痛消失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初始方案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提高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少,用药时间更短,值得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糖尿病产后血糖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为产后糖尿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l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GDM孕产妇2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2月血糖水平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血糖异常组57例和血糖正常组151例.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GDM孕产妇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GDM产后血糖异常组年龄明显大于血糖正常组,孕前BMI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产后每天运动量<1h均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前高BMI、糖尿病家族史是产后血糖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重点加强孕前高BMI、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产妇干预治疗.

    作者: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专案提高鼻内镜围术期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提高鼻内镜围术期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入院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84例,进行出院前专科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将专案改善目标定为:鼻内镜围术期患者满意度>90%.制订改善方案并对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入院94例鼻内镜手术患者落实方案措施,如组织学习理论知识,制订专科宣教单,规范培训等,评价效果.结论:通过护理专案措施的落实提高了鼻内镜围术期患者满意度.

    作者:兰娜;程艳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PRI的指数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作用及PRI的指数变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10)与观察组(n=10),采用基础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PRI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肿胀、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疼痛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娩镇痛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分娩镇痛在产科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产妇90例,均分为A、B、C三组.A组产妇在宫口打开1~2cm的时候实行分娩镇痛,B组产妇在宫口打开3~4cm的时候使用分娩镇痛,C组产妇并未使用任何的镇痛方法.对比三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的第一产程明显较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结束后,对比三组产妇静脉滴注催产素率,发现A、B两组要高于C组,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并无明显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产程不同实行分娩镇痛产生的效果有着一定的差异,于潜伏期进行分娩镇痛,有利于缩短产程,保障母婴安全,可椎广.

    作者: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91例,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共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手段.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使用托吡酯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为88.52%;对照组优良率为57.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3.1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9.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在治疗偏头痛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应当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全凤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喉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治的84例支气管喉炎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03d(s=1.74),症状消失时间为3.15d(s=0.94),住院时间为7.05d(s=1.4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喉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欣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我院收治的712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血液样本,培养病原菌,并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结果:712例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其中78株革兰阴性菌占72.2%,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5株革兰阳性菌占23.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5株真菌占4.6%,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是85.2%,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是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80%.结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高,及时准确地检测病原菌耐药性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对控制血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培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

    目的:在输尿管狭窄治疗过程中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疗效评估.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因患输尿管狭窄而入本院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7例为此次调查的对象,评估经治疗后输尿管狭窄的病情康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得知,57例患者中,43例输尿管得以治愈,14例发生过病情反复的现象,但经内切开处理、重复扩张、置入金属支架等方式得以显著缓解.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被运用于输尿管狭窄的医疗工作中,兼具创伤性小、操作简便等优势,疗效显著.

    作者:郭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5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效果.结果:治疗后前房角开放程度、眼压和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提高视力矫正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作者:范泰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与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部病变的发生率及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SL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SLE患者中,33例发生肺部病变或损害,发生率39.76%;25例合并感染,感染率30.12%,其中以肺部感染(13例)和尿路感染(7例)为主、上呼吸道2例,皮肤、血液及中枢神经系统各1例,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条件致病菌较多.主要肺部病变的累及率:胸膜炎和胸腔积液(21.69%)、肺部感染(15.66%)、慢性间质性肺病(7.23%)、肺动脉高压(4.82%)及肺栓塞(3.61%).临床表现多以进行性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咳嗽为主,部分患者甚至合并心包积液、肺泡出血及肾脏损害等,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可见异常.结论:SLE临床表现多样,肺部作为常见的受累器官,病变的发生率及感染率较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肺部感染的防治以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热娜·吐尔逊;师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在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6例患儿均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予以单纯阿奇霉素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联合使用喜炎平,对比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A组(83.7%),差异显著(P<0.05);B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治疗上,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助于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张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他都是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本院使用回顾分析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终治疗显示,有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是69%,其余的48例达到了78%.结论:要想将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死亡概率降到低,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是关键,临床治疗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脑部功能.

    作者:何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IL-12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L-10、IL-12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慢性丙肝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疗效;用药前和用药48周患者PBMC IL-10、IL-12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抗病毒疗效更高(P<0.05).用药前两组PBMC IL-10、IL-12水平相似(P>0.05);用药48周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PBMC IL-10、IL-12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肝患者PBMC IL-10、IL-12的影响大,可有效发挥抗病毒作用,促使PBMC IL-10、IL-12水平的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郝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歧杆菌与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研究

    目的:剖析双歧杆菌与莫沙必利在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我院门诊接收的86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抽签原理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联用双歧杆菌与莫沙必利,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观察两组病情康复情况,比较疗效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复发率为20.93%,对照组为48.84%,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65.12%.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与莫沙必利,可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作者:刘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芎芷祛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芎芷祛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芎芷祛风饮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芎芷祛风饮联合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对照组7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芷祛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凤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原发非嵌顿性腹股沟疝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行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随访2~3年,近期均无复发.结论: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合并内科痰患的老年人.

    作者:曾传彪;杨树宏;许方程;董国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具剖宫产指征及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6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顺利生产后,对其采用缩宫索进行产后出血预防,静脉滴注与宫体注射各20U,视情况予以追加用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用药方式为宫体注射.对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h、24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产后出血率,产后2h、24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椎广应用.

    作者:程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管性痴呆应用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高压氧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高压氧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DL、MMSE评分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高压氧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智力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的患者中,选取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5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利普刀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方式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统计两组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6%;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慢性宫颈炎合并宫颈糜烂的患者,采用利普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恢复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特点,采用利普刀方式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