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强;于慧君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曼里;熊海英;孙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非内分泌科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在我院非内分泌科室,但与糖尿病患者相关的科室中选取11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制订的“胰岛索注射知识调查表”进行集中调整,对调查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111名调查对象的糖尿病基础知识合格率为91.89%,胰岛素基础知识合格率为71.17%,胰岛素注射知识合格率为81.98%,111名研究对象中30岁以下的平均得分为87.6分(s=5.3),30 ~40岁的平均得分为67.3分(s=7.5),40岁以上的平均得分为89.5分(s=4.6).结论:非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基础知识较为理想,胰岛素基础知识明显缺乏,胰岛素注射知识存在一定不足,30 ~40岁的护士需要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提高.
作者:田丽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意义,寻找合理的分流办法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妇科宫颈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HPV分型检查为阳性,后间隔6个月以上复查仍为阳性且为相同型别HPV感染的患者,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并将阴道镜检查下未见明显异常上皮,薄层液基细胞学监测TBS报告系统诊断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18例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24例分为两组,共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 ~60岁,自愿进行LEEP手术治疗,将病理结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LSIL组与HSIL组病检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PV感染既要重视,又不必恐慌.对于HPV持续感染而细胞学≤LSIL的女性不必过于频繁检查,应减少宫颈的有创操作;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伴随着细胞学HSIL的这部分患者,在阴道镜检查,及颈勺搔刮、多点活检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进行LEEP手术也是可以参考的.
作者:马丽莎;邓继红;谭露;安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480例患者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血常规标本,并对所有标本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以涂片镜检分类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检测阳性率基本一致,但涂片镜检单核细胞、原始细胞/异形淋巴细胞以及幼稚细胞/核左移分类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两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能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涂片镜检相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操作简单,速度快,准确性较高,但还不能完全取代涂片镜检,两者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艾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在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6例患儿均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予以单纯阿奇霉素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联合使用喜炎平,对比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A组(83.7%),差异显著(P<0.05);B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治疗上,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助于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张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替罗非班治疗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冠脉内注射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患,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两组患者均早期静脉内用替罗非班,将此作为基础,对照组患者择期实施介入治疗,而研究组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IRA(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血流速度、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 PG)以及校正TIMI帧数情况(CTFC).结果:较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IRATIMI3级复流出现率、TMPG3级获得率高,且血流速度增快,另外CTFC明显减小,P均<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施予静脉替罗非班治疗后,再予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有利于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改善,疗效肯定.
作者:周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纤溶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患者共7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纤溶酶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显效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显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x2=9.041,P=0.002);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x2 =7.778,P=0.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纤溶酶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效果,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因原发性产后出血而采用盆腔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42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成功完成手术,手术的成功率高速92.85%(39/42),有部分患者出现了术后发热症状.对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大部分患者月经恢复了正常,有部分患者有后续妊娠.结论: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手术的安全性好.
作者:郑群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血清反应蛋白水平于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小儿肺炎的30例患儿(研究组),选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为两组受检儿童实行CRP检测,对比两组在CRP水平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RP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性由高于病毒性,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CRP作为一种炎性指标可以用于诊断儿童是否患有小儿肺炎,还可以用于鉴别肺炎的类型.
作者:宋玉山;王春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确诊高血压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处置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24h动态血压监测组)和对照组(常规血压监测组)各42例,观察24h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指导临床对血压的监测实践.结果:个体化治疗使得患者血压值趋于正常,临术症状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性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杞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68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4例患者给予中医推拿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采用单纯现代康复疗法,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以及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个月后试验组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有7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的症状,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同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附件炎经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联合康妇消炎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慢性附件炎总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软件SSPS17.0中产生的随机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试验组,单独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附件炎患者应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的患者25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发生于女性,且老年患者居多,大部分患者有轻微外伤,患者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或压痛,少数患者有骨折以外部位疼痛或伴抽搐痛.部分患者骨折合并有便秘.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一般资料、体征方面均存在一定特征,在对相关症状进行诊断时,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才能有效避免误诊.
作者:胡学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儿童期比较常见,目前药物治疗是一种首选方案,而儿童癫痫病和成人的治疗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年龄段做特殊的考虑.一般婴幼儿期:脏器官发育不完善,所以在选择抗癫痫药物时需考虑其安全性;学龄期以及学龄前期,是其学习以及认知社会心理发展关键时期,所以选择药物时需充分考虑不会影响其认知功能;青春期以及青春前期:需要考虑长期用药对患儿生长发育各个环节的影响.所以,本文根据儿童癫痫病不同时期用药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柴贤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蓝光照射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自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所收治的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选取3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例数为19例.在对照组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在观察组惠儿的护理中行舒适护理干预.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凡的蓝光照射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
作者:石小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72例肺癌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舌脉参数的变化.方法:借助于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对72例肺癌患者相关部脉图与舌像图片进行检测,对患者使用益肺抗瘤饮+化疗治疗前、后的舌象参数与脉象参数进行观察.结果:治疗1个月之后,患者脉象PSR1升高、PSR2降低,与治疗前对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以后,患者脉象PSR1降低、PSR2升高,与治疗1个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之后,患者舌象的润燥指数、腐腻指数皆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的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舌象厚薄指数降低、裂纹指数升高,较之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脉象客观检测的参数变化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临床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云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他都是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本院使用回顾分析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终治疗显示,有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是69%,其余的48例达到了78%.结论:要想将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死亡概率降到低,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是关键,临床治疗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脑部功能.
作者:何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与成效;方法:我院于2012年开始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比较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强化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就诊的6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维生素C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牙齿松动程度;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水平、菌斑指数.结果:试验组牙齿松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水平、菌斑指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水平、菌斑指数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症状,减少牙齿松动,值得推广.
作者:丁湘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临床存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偏瘫患者在给予脊柱旋转治疗后,上肢屈肌张力降低情况.方法:将60例存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康复临床常规降低肌张力治疗方法和在康复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脊柱操作方法进行对比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改变判断两组的治疗差异.结果:颈反射抑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反射抑制方法降低肌肉张力在临床上有较好效果.
作者:赵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