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镜盲区膀胱肿瘤腔内钬激光治疗

杨增悦;保庭毅;巨生产;邱建新;张鸿毅;包全凯

关键词:膀胱颈, 肿瘤, 内窥镜,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镜盲区膀胱颈部肿瘤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膀胱镜盲区肿瘤经皮膀胱穿刺引入膀胱镜或输尿管镜及钬激光光纤切除肿瘤.结果:肿瘤显露满意,切除顺利,术后恢复时间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腔内钬激光治疗膀胱颈部肿瘤,可减小手术创伤,操作简便,效果好.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霉菌性食管炎71例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霉菌性食管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1年12月71例经胃镜诊断和病理刷检确诊的霉菌性食管炎.结果:胃镜检查:轻度28例,中度37例,重度6例;71例涂片染色检查均发现菌丝或孢子其中20例培养阳性;继发霉菌感染前有慢性结肠炎、慢性皮肤病、肺结核、尿毒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共23例,2型糖尿病23例,应用抗生素者25例;治疗:除去诱发因素,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39例,内镜下黏膜炎症消失,恢复正常.结论:霉菌性食管炎较常见,尤其是长期应用抗生素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和规范治疗

    作者:曹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附322例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型,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多(198例),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囊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作者:李初俊;崔毅;谢晓燕;胡品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胸腔镜激光松解胸膜粘连治疗难治性气胸

    目的:观察经胸腔镜激光松解胸膜粘连在胸膜粘连所致的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难治性气胸并发胸膜粘连者,局麻下经胸腔镜应用Nd:YAG激光松解粘连带,观察治疗前后胸腔闭式引流持续时间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39例患者胸膜粘连带全部松解成功,全部患者肺均完全复张,完全复张时间为2.8±1.4d(1~5d),胸腔闭式引流持续时间由治疗前的20.5±2.1d(14~46d)缩短至治疗后3.8±1.2d(1~10d).术后除2例出现轻度发热外,未见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麻下通过胸腔镜应用Nd:YAG激光松解胸膜粘连而治疗胸膜粘连所致的难治性气胸,方法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纪全;陈正贤;高兴林;李惠英;刘伟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静脉浅全麻辅助结肠镜检查的效果

    目的:通过静脉浅全麻以减轻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痛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0例,给予阿托品、芬太尼及异丙酚静脉麻醉)与对照组(106例,常规操作),对2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检查反应以及检查前、中、后三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检查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检查前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辅以阿托品、芬太尼及异丙酚静脉浅全麻行大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为无痛结肠镜检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伊虹羽;钟军;黄蒙莎;梁仲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腔内碎石结合前列腺电气化术(TUE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对51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经尿道先行膀胱腔内气压弹道碎石或大力碎石钳机械碎石,再行TUEVP,术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术中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排尿通畅.结论:腔内技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高效,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文斌;李占全;周苏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处理(附386例报告)

    目的:总结老年人胆囊良性病变3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为386例60岁以上的老年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除常规检查外,特别注意心、肺功能和血糖的检查;术中心电监护及监测血氧饱和度;术后侧重观察心肺功能和测定血糖.结果:38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4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平均住院4.2d.结论:合理且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老年患者耐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重要环节.

    作者:朱自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浙江嘉兴地区1793例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分析

    目的:了解浙江嘉兴地区下消化道出血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1 2年间经结肠镜检查的1793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结肠炎、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浙江嘉兴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3种常见病因.有出血病灶结肠炎平均就检时间为(3.40±2.31)d,无出血病灶结肠炎平均就检时间为(11.61±4.50)d,两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大肠息肉(尤其多发性息肉)与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血吸虫病的重度流行是本地区结肠炎、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检出率高的重要原因.若无禁忌症,出血后3d天内应行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在本地区高发,易恶变,应高度重视,积极诊断和及时切除是预防其恶变的好方法.

    作者:冀子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管肉骨填塞急诊内镜治疗35例体会

    自1992年以来我们诊治各种食管损伤,异物124例,其中较严重的食管填塞35例内镜下手术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李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附15例报告)

    目的:评价超声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电子胃镜检查中发现的胃平滑肌瘤及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共检出上消化道平滑瘤15例,其中食管平滑肌瘤8例,胃平滑肌瘤7例,有3例行内镜下手术摘除,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均支持平滑肌瘤诊断.结论:超声电子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佳方法.

    作者:汤绍迁;谢明;戴绍军;杨元胜;王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检出大肠黑变病28例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以及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通过结肠镜和病理确诊的28例大肠黑变病.结果:黑变病可能致病因素为便秘23例,长期服泻药20例,结肠癌术后1例,合并结肠癌1例,合并腺瘤性息肉3例.结论:黑变病病因主要与便秘和服泻药有关,黑变病与肿瘤关系密切.

    作者:朱德锋;林梅珠;宋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经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对侧肥大下鼻甲成形术.结果:56例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在行鼻中隔矫正术时必须同时行对侧下鼻甲成形术,在鼻内窥镜下手术疗效更好.

    作者:李红兵;周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应用技术及疗效.方法:选用欧林帕斯EVIS-130型电子内镜及美国波斯顿TTS-18型扩张气囊,气囊压力30-40KPA,保持5~10min.结果:44例食管贲门狭窄病人显效34例,有效10例,总有效100%.结论:TTS气囊扩张为内镜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游旭东;王晓峰;陈玲玲;马新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宫颈管炎性增生患者采用强生公司的宫腔镜及双极气化电切环,在宫腔镜直视下,切除颈管炎性增生组织,观察评价其疗效.结果:18例治愈(85.7%),3例有效(14.3%).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治愈率高.

    作者:俎德学;夏利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药物及内镜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目的:观察奥曲肽或垂体后叶素、一次硬化剂注射、心得安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138例病人分为三组.三组病人均先静脉使用奥曲肽或垂体后叶素,之后分别接受单纯心得安治疗(心得安组)、一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后继以心得安治疗(硬化剂+心得安组)、多次硬化剂注射治疗(硬化剂组).比较三组病人的平均止血时间、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日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硬化剂+心得安组、硬化剂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5.1±1.9h,14.8±1.9h,比心得安组的19.9±4.6h短(均P<0.01).但硬化剂+心得安组与硬化剂组间比较无差异.近期再出血率硬化剂组较心得安组低(P<0.05),硬化剂+心得安组与硬化剂组间比较及心得安组与硬化剂+心得安组间比较无差异.远期再出血率硬化剂+心得安组及硬化剂组均较心得安组低(P分别为<0.05,<0.01),硬化剂+心得安组与硬化剂组间比较无差异.平均住院日数则硬化剂组较其余两组长(均P<0.01),而硬化剂+心得安组与心得安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奥曲肽或垂体后叶素、一次硬化剂注射、心得安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与多次硬化剂注射治疗相似,是较好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预防再出血措施.

    作者:凌红;肖酰德;许岸高;陈惠新;裘品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Fitz-Hugh-Curtis综合征在输卵管妊娠和不孕中的发生率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Fitz-Hugh-Curtis综合征在输卵管妊娠和输卵管不孕中的发生率,探讨它们在输卵管妊娠和输卵管不孕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腹腔镜检查和治疗妇科疾病时,确诊Fitz-Hugh-Curtis综合征遗留的典型病理改变和输卵管周围炎性病变.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非输卵管炎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10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发现慢性肝周围炎15例(13.8%),升结肠-腹壁粘连10例(9.2%),单纯输卵管周围炎性粘连24例(20.2%).而在112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现慢性肝周围炎患者2例(1.8%),升结肠-腹壁粘连患者2例(1.8%),输卵管周围炎性粘连患者2例(1.8%).与对照组相比,输卵管妊娠中肝周围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升结肠-腹壁粘连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在20例经腹腔镜检查诊断为输卵管不孕的患者中,发现肝周围炎5例(25%),未发现升结肠-腹壁粘连.与对照组相比,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肝周围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Fitz-Hugh-Curtis综合征在输卵管妊娠和不孕患者中的发生率与国外接近.肝周围炎、升结肠-腹壁粘连从侧面反映了盆腔炎性疾病在输卵管妊娠和输卵管不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左绪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尿道径路同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及膀胱结石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一次性经尿道径路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镜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21例.结果:21例,手术时间45~85min,平均为65.5min,21例膀胱结石均全部咬碎取出.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本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高危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

    作者:曹明奎;谢群;许仲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预防复发体会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简便、有效地防止复发的手术方式-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方法:1999年1月~2002年3月我院采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89例小儿腹股沟疝,年龄在1.5~14岁,41例为右侧腹股沟疝,30例为左侧腹股沟疝,18例为双侧疝.病人均在微型腹腔镜直视下行疝内口缝扎加疝囊颈医用胶粘合术.结果:手术时间持续为10~35min,所有病人在术中和术后未发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本方法简捷、安全.对小儿的创伤小、恢复快、不需伤拆线.

    作者:刘瑞华;曹天生;黄滨;刘衍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肠癌癌灶周围病变的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大肠癌癌灶周围病变的发生率及性质.方法:回顾100例电子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分析癌灶周围伴发的病变.结果:100例大肠癌中30例癌灶周围伴发病变,其中26例为息肉,4例为卫星癌.息肉与卫星癌多位于癌灶附近.结论:大肠癌中,伴卫星癌发生率占4%,伴息肉占26%.大肠癌伴息肉或卫星癌时息肉与卫星癌仍好发于左半结肠.尽量进行全结肠镜检方可不遗漏癌灶周围病变,并及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作者:马红晶;周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腔镜诊断和治疗上尿路肿瘤的进展

    上尿路肿瘤包括肾盂和输尿管所发生的肿瘤,临床上少见.肾盂肿瘤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输尿管仅为1%~2%.目前,绝大多数上尿路肿瘤,通过一些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均能正确诊断,仅有少数病例难以确诊.自Huffman等[1]1985年首先报告应用硬性输尿管肾镜诊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以来,为输尿管、肾盂的常规内腔镜检查开辟了道路.

    作者:于满;王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腔镜免钛夹逆行阑尾切除术15例报道

    目的:探讨急慢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对15例腹腔镜顺行切除难以进行的急慢性阑尾炎,施行了免钛夹逆行阑尾切除术,并分析其手术特点、手术适应症及并发症.结果:除1例因阑尾周围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全部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8(25~66)min,术后平均4.6(3~8)d出院,术后1例出现脐切口感染.结论:对于腹腔镜顺行阑尾切除难以完成的部分惫慢性阑尾炎病例,可以通过腹腔镜逆行切炼达到目的.腹腔镜免钛夹逆行阑尾切除术具有技术简单、安全省时、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优于开腹同样手术.

    作者:刘全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