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点(三)(2011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关键词:
摘要:五、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水平变化不大.因此,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
健康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对抗乙肝必须规范治疗

    中国是感染乙肝病毒人数多的国家,全世界3.5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超过1/3的人在中国.但是自1992年我国把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纳入计划免疫以后,乙肝的流行强度下降非常明显,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已经从1992年的9.75%下降到2006年的7.18%,中国已从过去属于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下降到中流行区.567

    作者:贾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一)

    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研究证明,心血管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已十分明确,其中重 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 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有效的心血管病预防策略是“高危策略”(只针对高危的患者)和“人群策略”(针对全人群)同时并举,两者不可偏废.因此,在发现一种危险因素时,要主动寻找有无其他危险因素.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抗衰延寿需要综合措施

    抗衰老已经成为广大中老年人的普遍追求.虽然逆转衰老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首先延缓生理性老化过程,使机体在遗传基因决定的寿限内,保持较好的智力和体力;其次是纠正身体的病理性紊乱,调整重要脏器功能失调,重建机体内环境平衡.由于衰老及长寿机制是多因性、综合性的,所以抗衰延寿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以达到目的.

    作者:马永兴;耿洪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防治食管癌袭击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也是本病死亡率高的国家.在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死亡人数仅次于胃癌,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在35岁以后发病逐渐增多.

    作者:刘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初秋时节话茄子

    我们现在吃的茄子原产于印度,茄子大约在西汉 时期传入中国,算起 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茄子在中国古称“枷子”;唐朝中叶将茄子称为“落苏”,意为熟食茄子如同品尝“酪酥”一样绵软可口.

    作者:张德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加强防治中老年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多发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髋关节疼痛和行动受限,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多数由于缺乏预防知识,大多发展到髋关节功能受限和跛行时,才到医院就诊,贻误了佳治疗时机.因此,建议中老年人要密切关注腰、膝、髋等部位出现的疼痛,及时就医诊治,大限度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

    作者:吴冬梅;李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上腹部疼痛须警惕慢性胰腺炎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多见,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6∶1.该病临床表现多变且无特异性,诊断常有困难,非典型者更难明确诊断.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有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上腹痛、慢性腹泻、体重减轻,而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应怀疑本病.

    作者:王铭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学用《健康指南》,治好五种疾病

    我今年76岁,2006年以前,身患五种疾病,由于长期治疗不愈,陷入了极度的忧虑之中.在危难之际,幸亏《健康指南》连续送给我几个好处方,治好了我5种疾病,帮助我走上健康大道.

    作者:唐伍元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肠内细菌,长寿之宝

    人类的肠道内存在着200~300种约100~120兆个细菌,总重量约为1公斤.肠内细菌在肠道内生产大量活性“酶”,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维持人体健康,甚至决定人的寿命.肠内细菌不仅生产酶,其本身也发挥着许多重要作用,保护着人体健康,所以说肠内细菌是长寿之宝.

    作者:新谷弘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长寿六穴保健法

    人人都有长寿穴,它们就是涌泉穴、足三里穴、命门穴、会阴穴、百会穴、神阙穴六大黄金穴位,经常按摩能收到补益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延年益寿的功效.

    作者:李洪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养生六要点

    健康长寿重在平日养生,尤其要注意在以下六个基本方面做好自我保健.一、及时就医查疾病:疾病是每个中老年人无法完全避开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在每年全面检查一次身体的基础上,平时应当多学一些疾病自查知识,发现不适时及早就诊医生,防微杜渐,远离疾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要注意严格防范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熊长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了解心身疾病,增进身心健康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治疗上有明显影响的躯体疾病.心理活动的变化,如长久、剧烈的情绪不稳、紧张、孤独和悲伤等会使人的生理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医学界比较肯定的心身疾病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某些胃肠道疾病、肿瘤、青光眼.下面,我们就把三种重要的心身疾病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作者:许天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膳食成分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极为常见的慢性病,生活方式尤其是膳食的干预对防治十分必要.膳食中究竟哪些物质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呢?现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柳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全面营养是抗病的法宝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早期人类食用的野生动植物超过300种,大部分营养来自蔬果和鱼肉.据推测,当时人类吃的蔬果量大约是现代人的4倍之多,鱼肉食用量也比我们多得多.

    作者:傅善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第九套广播体操

    预备节原地踏步(8拍×2)1-8左脚开始做8拍踏步,两臂前后摆动,挺胸,拔背,头保持正直.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后一拍成站立姿势.

    作者:国家体育总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新诊治新知

    传统观点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良性的、可逆性脑缺血综合征,复发风险低于脑梗死.然而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者早期发生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的 风险很高,TIA患者7天的卒中风险为4%~10%,90天卒中风险平均为11%.而急性卒中90天内 卒中复发的风险为2%~7%.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仅易发生脑梗死,也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间歇性跛行——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血管壁因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以下肢常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作者:吴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新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传统方法是用硝酸酯类、β-阻滞剂和钙阻滞剂等作用于血流动力学的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这种治疗方法能够长期控制心绞痛发作者也不过20%,即使是进行了导管介入放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仍有35%存在心绞痛发作.这提示我们,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作者:李长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的功能与选用

    经常看电视或逛商场的朋友,对于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等名词一定都不会陌生,但是对于这些名词的具体含义,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不深.那么,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究竟是些什么东西?有何功能?本文将为您做一较为全面的介绍.为此,我们首先从消化道的正常微生态说起.

    作者:张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快速补铁的捷径——铁强化酱油改善贫血现状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高患病率的营养缺乏疾病之一,据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20.1%.这说明我国居民的贫血问题已属于中度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改变我国贫血现状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战略措施.

    作者:霍军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健康指南杂志

健康指南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