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夹层分离有何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分离各受累系统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
摘要:
中老年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抗衰老

    长生不老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秦始皇曾千里迢迢亲赴东岳泰山拜祭封禅,派人到蓬莱岛找寻不死仙药.古代的方士们千方百计地秘制丹药,以求华年永驻.想不到的是,在炼丹术盛行之时却在不经意间为现代化学奠定了基础……关于对养生长寿的探索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

    作者:一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明亮眼睛离不开“硒”

    硒对人体的视觉功能是极为重要的.人眼睛的视网膜细胞、虹膜和晶状体中均含有丰富的硒.瞳孔的收缩和眼球的活动所引起的肌肉收缩等都离不开硒的作用.科研证实,硒能催化并清除对眼睛有害的自由基物质,从而保护眼睛的细胞膜.如果人的眼睛长期处于缺硒状态,就会影响细胞膜的完整,从而导致视力下降和许多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夜盲症等发生.

    作者:王健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生活小知识

    换季饮食3注意多吃温性食物中医养生学认为,食物对季节变化引起的不适有很大调节作用.按照“天人相应”养生原则,此季要注意养护人体阳气,多吃葱、姜、蒜、韭菜等温性食物,温阳散寒,杀菌防病.此外,冬季大家爱吃的羊肉等温补肾阳食物也可继续食用.与此相对,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阻碍体内阳气升发.需要提醒的是,常被咽喉干燥、口臭、便秘等内热症状困扰的人,不宜过多食用温性食物,可适当吃些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莲藕、百合、萝卜等.

    作者:钟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春季养生谈药茶

    养生其实很简单养生其实不复杂,很简单;养生其实不“拧巴”,很自然;养生其实不玄妙,很科学.养生贯穿于人一生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饮水(药茶)只是养生万花丛中的一点红.在中国,说到饮水不能不提及饮茶.茶之为饮,肇自远古;茶之为道,兴于中唐——以陆羽《茶经》的出现为标志,从而将饮茶升至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使饮茶之事也成为精神、物质两大文明的共同结晶.逐渐地,饮茶在当时社会成为时尚,以至于儒、释、道三教九流都来凑趣.凑趣的结果,便上了档次,衍生出饮茶与生活、健康乃至怡情的关联.

    作者:张纾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叶绿酸:环境毒素的克星

    无处不在的大量环境毒素,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研究显示:环境毒素可导致糖尿病、心脏病,并通过诱导DNA突变引发癌症.好消息是,多项研究表明,一种并不昂贵的营养补充剂——叶绿酸,拥有对这类致命化学物质的解毒能力,可充分保护我们的DNA不受损伤.叶绿酸是绿色植物中天然叶绿素的一种水溶性衍生物,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获得应用,并因其独特的抗诱变、抗肿瘤活性而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适当补充叶绿酸,可为通过食物和环境渗透进入我们身体的自然毒素和化学毒素筑起一道强大的保护屏障.

    作者:方陵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问答

    哪些疾病可能与心绞痛混淆?心绞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临床情况,是冠脉有狭窄性病变的表现.但是有许多非心脏的疾病也可能有类似心绞痛的胸痛或胸部不适,因此可能与心绞痛混淆,需要进行仔细的鉴别,以确立心绞痛诊断.这对于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柯元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惊蛰时节喝粥、吃梨、来点笋/多吃洋葱,远离心血管病困扰/做家务也是好运动/阳光是天赐良“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作息时间决定健康/维生素D不是越多越好/糖类或增加乳腺癌风险/压力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运动处方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后来,人们对该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除了震颤外,尚有肌肉僵直、写字越写越小等症状,但是四肢肌肉的力量并没有受损,认为称麻痹并不合适,所以建议将该病命名为“帕金森病”.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这些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作者:梁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警惕抗生素引起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高,一旦感染,病情会比较严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如皮肤感染、牙龈炎等,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更频繁、更严重.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高渗状态下,一些罕见的感染如气肿性胆囊炎、气肿性肾盂肾炎、恶性或坏死性外耳炎均可见到.所谓气肿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这是由于如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特别是梭状芽孢杆菌等侵入胆囊,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气体,气体出现在胆囊腔内、胆囊壁、胆囊间隙等部位,病情严重.气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罕见的肾实质及周围组织的以弥漫性坏死为特征的急性坏死性感染性疾病,可在肾实质和肾筋膜内产生大量的气体,病情危重.

    作者:丁关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冰草+藜麦

    赏心悦目之冰草经常在外就餐的朋友会发现,近餐桌上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蔬菜,它周身上下挂满晶莹剔透的“冰珠”,经久不化,口感微咸,爽脆多汁,冰冰凉凉的.这种赏心悦目的蔬菜叫作“冰草”.如今冰草频繁出现在各大酒店的餐桌上,受到了食客们的追捧.冰草产量有限,运输要求极高,不能有任何挤压,否则就会损坏变质,所以一直以来售价较高.为大限度地保留冰草的营养价值,应该多选凉拌食用.

    作者:王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感冒对男性影响比女性大/幸福感不是来自金钱/日本抹茶营养价值或超越绿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大因素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

    董薇老师:您好!我父亲今年84岁了,从去年开始我发现他的性格开始变得有点古怪.有时候会很烦躁,脾气很急,容易发火,有时候又会特别安静,一天下来也说不了几句话.我前段时间陪他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他的身体各项指标都挺好的,建议去看精神科.后来精神科医生诊断我父亲为老年性抑郁.

    作者:董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将蔡氏贡掸传承下去

    今年67岁的蔡成浩是津门蔡氏贡掸的第四代传人.现在,天津市文广局和旅游局已将“古文化街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天津旅游的重要一站,蔡氏贡掸就是其中之一.蔡成浩说,他13岁时就跟父亲学会了制掸手艺,后来,家里人都陆续进工厂上班,贡掸也就没人做了,这门手艺也被暂时搁下;而正是这小小的鸡毛掸子,在他下岗后全家生活陷于困境之时,将这一家人拯救出来.

    作者:小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上)

    抗结核药物的科学合理应用是治愈结核病、减少耐药结核菌产生和传播的关键.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有别于其他抗生素,使用不当,不但影响结核病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耐药发生.全球和我国结核病概况2015年10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发布了2014年度全球结核病报告,年新发结核病例960万,150万死于结核病,40万死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结核病,48万预估发展为MDR-TB(耐多药结核).全球超过50个国家存在X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

    作者:梁建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善体质来防癌——阳虚体质

    前两期介绍了痰湿、血瘀与肿瘤的关系,这里向大家介绍第三种体质——阳虚体质,肿瘤和虚有关.为何肿瘤和虚有关人体虚了,就好比汽车用的时间久了,零件老化,更容易出故障一样.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呈现一种虚弱的状态,就更容易患癌.中医发病学认为,肿瘤发病及演变过程与人体正气亏损、内部失衡有关.如《黄帝内经》记载“正胜则邪退,邪盛则正衰”,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明确指出充足的人体正气在抗击病邪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正气亏虚或失调时,人体对邪气的侵犯就缺乏强有力的抵抗,恶性肿瘤的发生即以此为基础.

    作者:贾立群;段锦龙;汤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做透析者,不做透析患者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导致成年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超过10%.目前国内现有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近100万人,年增长率15%~ 20%,即5年后我国ESRD患者将达到200万人.越来越多的肾病患者,终进入透析治疗阶段,我国大部分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是以规律血液透析(血透)为主,如果没有肾移植机会,将会终身进行每周3次的规律血透.ESRD患者进入透析治疗阶段之后,通常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终身成为一名“患者”,而且是重症不治的“患者”,便开始消极对待.

    作者:张凌;席秋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提升阳气吃“香菜”/早春之“捂”要适当/难吃的菜也许是养生佳肴/春荠菜当“灵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疼痛科的特色治疗之一——脊髓电刺激治疗(下)

    植入SCS后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小贴士●在使用上述仪器前,患者需要联系负责植入SCS的医生,及时对刺激系统的设定做出调整和检查.●就诊时,患者或家属一定要预先告知医生:该患者体内已经植入SCS.●在任何环境内如果感到不适,必须立即离开;如有必要,可尽快联系负责植入SCS的医生.

    作者:樊碧发;刘波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我们还能健康吃肉吗(二)

    问题5 为什么红肉也被列入可能致癌物的行列?我们还能不能吃红肉?答:红肉被列入可能致癌物,是因为研究证据表明,吃红肉的量比较大的时候可能会增加肠癌的危险.然而,和加工肉制品相比,红肉本身并不含有致癌物,也并不是只要吃红肉就促进癌症危险.世界癌症基金会对相关证据的评估是,每周吃不超过500克的红肉并不会增加肠癌的危险,平均到每一天,大约是70多克.但如果增加吃红肉的量,就会带来肠癌危险的增加.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老年保健杂志

中老年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卫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