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斌;左朝晖;李俊军;曾亮;何潇;潘曙光;尹彬;罗威;权虎;吴新姣;周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7.28±17.83) min vs.(89.15±12.47) min,术中出血量为(44.75±6.68)ml vs.(221.57±43.83) ml,肛门排气时间为(29.45±6.34)hvs.(59.74±13.18)h,住院时间为(8.24±2.52)d vs.(16.13±3.47)d,术后疼痛率为13.2%(5/38)vs.86.8%(33/38),住院费用为(10 815.65±1 328.24)元vs.(10 283.66±1 146.75)元,并发症发生率为5.3% (2/38) vs.26.3%(10/38).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例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虽然会增加手术时间,但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患者恢复快,不增加住院费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湘军;王水明;孔白泉;张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对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发生无复流时对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PCI时发生无复流病例40例,随机分成2组.A组:发生无复流时即刻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200~ 300μg,观察TIMI血流恢复情况,如无效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5 μg/kg冠脉内注入(设为A+B组).B组:发生无复流时即刻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5 μg/kg,观察TIMI血流恢复情况,如无效再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200 ~ 300μg冠脉内注入(设为B+A组). 结果 血流恢复情况B组疗效优于A组(P<0.01),A+B组与B+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用药(A+B组或B+A组)两组患者均恢复TIMIⅢ级前向血流,联合用药对TIMI血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单用硝酸甘油注射液(A组)或盐酸替罗非班(B组)(P<0.05). 结论 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时即刻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后明显恢复TIMI前向血流,明显减少不良心血事件(MACE)的发生,提高心肌灌注,并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朱新林;杨德辉;谭兵;彭一星;徐勇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克罗恩病并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介绍1例克罗恩病并发淋巴瘤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该患者1年前曾因克罗恩病行回盲部切除术,后再发反复腹泻、腹痛1月,入院后行原吻合口切除、胃部分切除、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带蒂末端回肠瓣修补、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十二指肠造瘘、空肠营养管置入和小肠侧侧吻合术.病理回报:结肠克罗恩病;胃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 结论 当克罗恩病患者发现腹部肿块、腹水征、腹腔淋巴结肿大、肠套叠、原有治疗方案失去效果时,应考虑到并发淋巴瘤的可能,治疗上手术加化疗效果较好.
作者:黄国裕;袁联文;周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奥曲肽治疗晚期卵巢所致肠梗阻的作用. 方法 将通过临床症状和腹部X线平片及PET/CT明确诊断为晚期卵巢癌所致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4)常规治疗,即禁食、鼻胃管胃肠减压、灌肠、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组(n=30)除常规治疗外,使用奥曲肽治疗,剂量为0.6 mg/d,持续静脉泵入.观察两组治疗开始前1d、治疗第4和第7d的鼻胃管引流量.当症状缓解、排气、鼻胃管引流量≤100 ml/d时,拔除鼻胃管,同时观察两组的鼻胃管拔除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出现明显缓解.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出现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4d胃液引流量显著减少,为(573.6 ±312.1)ml/dvs.(1 003.9±275.2) ml/d(P<0.001),治疗第7d进一步减少,为(78.4±116.2) ml/d vs.(487.3±103.5) ml/d (P<0.001).治疗组患者鼻胃管拔除率显著提高(83.3%vs.20.6%,P<0.001).结论 奥曲肽可显著减少胃液的引流量,使大部分患者摆脱胃肠减压和TPN,在晚期癌性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海慧;朱畅;张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皮质旁骨肉瘤占全身恶性骨肿瘤的0.6%~1%,临床少见,长管状骨好发.其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保肢治疗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符合现代肿瘤治疗发展趋势,主要方式有:肿瘤部分切除原位灭活、瘤段截除灭活再植、瘤段截除后异体半关节移植、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
作者:谢志进;王彦川;胡云洲;余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在Duckett术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8月,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行Duckett术修复136例尿道下裂,均为Ⅰ期尿道重建,术后2~3月取出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发生尿瘘7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为94.1% (128/136). 结论 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能很好地预防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提高Duckett术成功率.
作者:陈斌;石洪波;张雪军;余志运;黄兴;曹军;陈皓中;陈德红;郑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对仪器设备相关知识需求的情况,探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 随机选择手术室护士60名和外科手术医生60名,对其进行手术室仪器设备相关知识需求问卷的调查,分析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此方面的了解与需求情况. 结果 手术室医护人员都希望了解仪器设备相关知识;均希望采用厂家人员授课的方法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管理形式上,手术室护士和医生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护士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排名前3位的是: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的存放位置和基本配套、仪器设备基本故障处理和维修处理程序,医生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排名前3位的是:仪器设备基本故障处理和维修处理程序、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流程、通用和专科仪器设备.护士希望的管理模式是手术室专科组长协同护士长或专职人员共同管理,医生希望的管理模式是调派专职技术人员管理. 结论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充分了解手术室护士和实际使用者外科医生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关管理措施和培训方法,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率,进一步营造手术配合的和谐氛围.
作者:邓露;王惠平;刘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肛门作为上接消化道的一个控便器官,已经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消化道概念,解剖生理上包括了直肠下段、肛管以及控制排便及感觉的神经肌肉结构.有效保留这个器官不但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还关系着病人的社会活动及自尊.
作者:周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c 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应用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分析两者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5%,COX-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肿瘤组中淋巴管密度(D2-40 positive lymph vessel density,LVD)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且LVD与COX-2的表达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LVD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在COX-2可能通过受体途径诱导肿瘤淋巴管的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作者:聂少麟;谢彪;周菊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吻合的方式及其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其中行手工缝合者28例,单吻合器吻合49例,双吻合器吻合5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三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单吻合器组和双吻合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优于手工缝合组(P<0.05),但单、双吻合器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吻合器组的住院费用远高于手工缝合组(P<0.05),但与单吻合器组比较无差异(P>0.05),手工缝合与单吻合器比较亦无差异(P>0.05).而在吻合口瘘、吻合U狭窄、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吻合器的使用能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时结直肠吻合的吻合效率,应首选使用;而手工缝合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
作者:汤浩;孙键;吴登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病因、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CSP占同期异位妊娠的1.81% (42/2 316),所有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33例(78.57%).42例患者中30例行宫腔镜指引下清宫术,6例行药物治疗+清宫术,3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化疗+清宫术,2例行经腹妊娠病灶切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1例引产排胎过程中出现DIC切除子宫. 结论 CSP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具有特征性,是诊断CSP为直接、准确、简便的手段.宫腔镜指引下清宫术能明确孕囊着床部位,彻底清除妊娠病灶,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避免子宫破裂,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CSP治疗的备选方案之一.
作者:周明;郭蓉;周芸;刘娓娓;罗忆;张雯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内固定治疗的爆裂性胸腰椎椎骨骨折的患者76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A型25例,B型33例,D型10例,E型8例.ASIA损害分级:A级19例、B级8例、C级12例、D级17例、E级20例.20例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脊柱固定者60例,采用前路椎管减压脊柱固定者16例. 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时间5~ 48个月,平均随访(30.0±10.2)个月.术后ASIA脊柱感觉运动损害分级:A级8例、B级9例、C级10例、D级10例、E级35例.本组术前Cobb角平均为(37.2°±15.6°),术后为(7.9°±5.8°),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1).术前椎体压缩程度56.8%±20.1%,术后为12.8%±16.4%,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 结论 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前后路手术各有优缺点,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应因人而异,个体化选择.
作者:廖秉州;王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肋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肋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组(A组)与加压包扎外固定组(B组)的疗效. 结果 患者均治愈出院,骨折断端骨性愈合.A组肺部感染、肺不张、胸廓畸形、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B组低(P<0.01);而且A组患者在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短于B组(P<0.05). 结论 肋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小、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改善呼吸功能,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木沙由夫·乌买尔;哈里木;王磊;李元明;刘公哲;伊斯拉木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9年6月26例(31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随访,置换前患者日常活动均明显受限或者严重疼痛,Harris评分平均(43.2±5.8)分,髋关节活动度平均51.8°±9.7°.记录术后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X线检查结果,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 结果 所有病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9(8 ~125)个月.末次随访患者均疼痛消失,步态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2.4±4.7)分;髋关节活动度平均148.6°±7.4°;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P<0.05).2髋出现异位骨化,为Brooker分级Ⅰ、Ⅲ级.无脱位、骨折及假体松动下沉,无患者进行翻修. 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以恢复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亮;张星火;于振山;张亚奎;赵峰;刘喜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 方法 对比改进组225例和对照组176例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不同的腋窝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区别. 结果 改进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分别为13例(5.8%)及71例(40.3%),出现皮瓣坏死分别为5例(2.2%)及54例(30.7%),出现患肢水肿分别为0及42例(23.9%),三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进组和对照组术后腋窝引流量和引流时间分别为(350 ±50) ml vs.(430±70)ml,(5.7±0.7)d vs.(7.3±1.5)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通过改进皮瓣游离方法、腋窝引流的方法及伤口包扎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郭琳;王雪莹;王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6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ber分型Ⅰ~Ⅳ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单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3例术中常规行关节镜下检查、清理,并于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所有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考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 24分,平均(15.8±3.2)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 25分,平均(18.8±3.0)分.两组膝关节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6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 ~ 28分,平均(23.5±3.4)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 ~29分,平均(25.8±3.2)分.两组膝关节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12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29分,平均(24.5±3.0)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 ~ 29分,平均(26.5±3.2)分.两组膝关节功能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 结论 对于Schatzber分型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而言,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内固定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耀东;刘进炼;周青;刘超群;张叶松;刘春风;谭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及纵隔引流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2月~ 2010年3月间行胸腺切除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的8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两组,引流组55例,术毕胸腺床仔细止血,若纵隔胸膜未破,于前纵隔放置引流管行负压吸引,如纵隔胸膜已破,于一侧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未引流组28例,不放置引流管,剪破一侧或双侧胸膜,行胸膜腔内引流,在完全缝合胸大肌前嘱麻醉师膨肺,用负压吸引器吸出前纵隔残余气体及液体后关闭胸大肌层. 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方面,引流组和未引流组分别为( 132.86 ±62.93) ml vs.(121.21±39.16)ml,(143.07±33.08) min vs.(130.00±28.43)ml,(7.35±1.22)d vs.(6.88±0.96)d,3.6%(2/55)vs.3.6%(1/28)及1.8%(1/55) vs.7.1% (2/2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安全可行.
作者:张进;杨鲲鹏;王旭广;卢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研究15例(16眼)ARN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术前视力光感0.1以下者10眼(62.50%),0.2者2眼(12.50%),0.3者l眼(6.25%),0.4者2眼(12.50%),0.5者1眼(6.25%).结果 15例(16眼)ARNS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3个月后视力0.01~0.1者5眼(31.25%);0.2者1眼(6.25%);0.3者4眼(25.00%);0.4者3跟(18.75%);0.5者1眼(6.25%);0.6者2眼(12.50%).其中矫正视力0.2以上者5眼(31.25%);矫正视力0.1以上者6眼(37.5%);5眼(31.25%)视力无明显改变;好视力达0.6. 结论 所有病人出院时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对大部分病例而言,术前至少需2周抗病毒治疗;必要时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效果较好.
作者:任丹;陈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原发部位及邻近结构侵犯的CT特点. 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42例,通过临床和CT检查,分析鼻咽癌原发部位及邻近结构受侵的规律. 结果 本组42例,原发灶位于鼻咽侧壁29例(69.0%),顶后壁13例(31.0%),咽旁间隙受侵34例(81.0%),颈淋巴结转移31例(73.8%),颅底骨质破坏16例(38.1%).其中,有咽旁间隙受侵的病例中,颈淋巴结转移达82.4%(28/34),明显高于咽旁间隙未受侵的病例37.5% (3/8) (P=0.02).有颅底骨受侵者发生头痛和颅神经症状为87.5%(14/16),明显高于颅底骨未受侵的病例19.2%(5/26)(P<0.01).结论 鼻咽侧壁是鼻咽癌好发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旁间隙受侵程度有关,头痛和颅神经症状阳性是颅底骨受侵的重要指征.
作者:刘淑娟;郑宗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青年医师连续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无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食管痛、贲门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癌36例,贲门癌16例.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行食管胃胸膜顶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含弓后)吻合13例,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37例.手术均采用机械吻合.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160~ 280 min,围术期无麻醉意外,术中无大出血,无近期的吻合口狭窄,连续无吻合口瘘、脓胸、乳糜胸、心脑血管意外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结论 青年医师连续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无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多学习,并按照从贲门癌→食管下段癌→食管中段癌→食管上段癌这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
作者:郭家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