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403
  • 国内刊号:11-4941/R
  • 影响因子:0.54
  • 创刊:2003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33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外科学
国际刊号:1672-1403
国内刊号:11-4941/R
邮发代号:82-433
创刊时间:2003
发行周期:季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简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已于2003年3月15日正式创刊(国内刊号:CN 11-4941/R;国际刊号:ISSN 1672-1403,)目前为季刊(季末15日出刊),大16开,64页。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体外循环专业期刊,自2003年正式出刊以来,2004年3月被科技部信息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开办的栏目有“专家论坛”、“专家点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经验”、“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国内外信息”、“继续教育”。以提高和扩大杂志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名度,给体外循环及相关专业(外科、麻醉、护理、基础研究等)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园地。

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论著、教学研究、基础研究、综述

杂志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数据准确。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病例报告不超过2500字;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2个汉字以内为宜;

  3、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4、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5、统计学处理要正确,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要清晰,格式要求用tif或jpg格式,注明图号;

  6、所有参考文献应引自正版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表出;参考文献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期刊] 序号 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三名,后加“等.”或“et.al”。文题.期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起页-至页。

  [书籍] 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版次(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年.起页-至页.

  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或属公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xxx(基金编号xxxx),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8、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它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9、作者投稿在半个月左右便能获知稿件回执,若在此期间未收到本刊“稿件处理通知书”请及时来电来函查询。作者查询有关文稿情况必须注明稿号,不采用这不退稿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发文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区域性脑灌注与婴幼儿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主动脉弓重建术后发生的脑损伤仍是对机体的一个严重威胁.区域性脑灌注(regional cerebral perfusion, RCP)是婴幼儿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中的一种有效脑保护方法,但仍有部分患儿受到近、远期脑并发症的困扰.目前关于RCP的插管方式、灌注流量、温度、压力等方面的管理要点和相关研究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就RCP与婴幼儿脑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世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脏手术复苏困难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至2004年4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106例心脏复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54例,电击除颤复苏52例,复苏困难8例(除颤3次以上),复苏困难病例,经及时调整血气和电解质、药物辅助以及反复电击除颤等处理后均成功复苏.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复苏困难可能与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的紊乱及心肌保护欠佳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作者:董爱萍;王蓉;杨小文;向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褪黑素受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褪黑素膜受体( MR)在褪黑素( Mel)抗心肌缺血再灌注( MI/R)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Sham)、MI/R+溶剂对照组( MI/R+V)、MI/R+Mel治疗组( MI/R+Mel)、MI/R+Mel+Luz组( MI/R+Mel+Luz),Luz( Luzindole)为MR特异性阻断剂。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和松开方法建立大鼠MI/R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6 h后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Evans blue-TTC双染法测定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信息转录调控因子1( SIRT1)、乙酰化叉头转录因子1( Ac-Foxo1)、Caspase-3及褪黑素受体( MR)的表达水平,再灌注72 h后超声心动图法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Mel治疗显著改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65.18±5.863)%vs (47.37±4.201)%, P<0.01]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36.19±3.299)%vs (22.80±0.8881)%, P<0.01],下调心肌组织超氧化物[(2.881±0.1908)RLU/(mg·s) vs (3.955±0.3022) RLU/(mg·s), P<0.01]、丙二醛(MDA)生成[(269.1±11.24)pmol/mg vs (412.7±24.39)pmol/mg, P<0.01]及gp91phox的表达[(3.404±0.2440) vs (4.388±0.1463), P<0.01],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5.83±2.959)U/mg vs (21.11±2.004)U/mg, P<0.01]、SIRT1[(0.8033±0.05357) vs (0.3313±0.04337)], P<0.01],下调Ac-Foxo1水平[(0.2393±0.01440) vs (0.3536±0.01384), P<0.01];而Luz阻断MR后逆转Mel的上述作用(均P<0.01)。结论 Mel通过MR激活SIRT1信号通路,显著减轻大鼠MI/R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抗氧化应激抗凋亡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赵国龙;张秋芳;翟蒙恩;于立明;高文丽;金振晓;段维勋;俞世强;王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

    目的 使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分析仪)监测非紫绀型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先心病患儿60例,分为非紫绀型(N组,n=30)和紫绀型(C组,n=30)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 min后(T2)抽颈内静脉血,检测激活凝血时间(SonACT)、凝集速率(Clot Rate)、血小板功能(PF)并记录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结果 组内比较:与T1相比,T2时点N组与C组患儿的SonACT、Clot Rate、PF均发生改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2时点,N组与C组间的Clot Rate有统计学差异(P<0.01);N组与C组患者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体外循环可引起非紫绀型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凝血功能降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Clot Rate在体外循环前后均低于非紫绀型,因而术后更易发生出血;Sonoclot分析仪能准确反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适用于儿童凝血功能的监测.

    作者:黄延辉;陈煜;朱德明;张剑尉;徐美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单纯前降支病变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策略及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201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CAD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CAD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存在多支冠脉病变(两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约40%以上的患者为单系统病变[1].前降支作为三支冠脉系统中重要的一支,占心脏50%以上的供血,病变时临床症状重,单纯药物治疗5年死亡率为90%~98%,故再血管化风险较高[2].近年,对于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再血管化策略及疗效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单纯前降支(isolat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iLAD)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的研究较少.

    作者:李双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0公斤以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 ECC)管理经验。方法自2013年12月~2015年3月80例10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均使用进口婴幼儿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和超滤器,晶体液和人血白蛋白液预充,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HTK液,术中常规超滤和停机后行改良超滤。结果 ECC时间25~134(71±29.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06(51.8±21.1)min,心脏自动复跳76例,电除颤复跳4例,自动复苏率95%,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脱机。结论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婴幼儿围术期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马兰;王加利;张涛;文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γ-分泌酶抑制剂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 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是Notch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本实验将研究DAPT对SD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为探明Notch信号通路在心肌I/RI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缺血50 min,再灌注60 min.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I/RI组、DAPT(1 μM)+I/RI组,DAPT(1 μM)组.监测缺血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计算出心率压力指数(DP,LVDP×HR/1000);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MI)的面积;专用试剂盒测定冠脉流出液(CF)中乳酸脱氢酶含量(LDH).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I/R组缺血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显著降低(P<0.01),MI面积显著增加(P<0.01),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I/RI组比较,DAPT+I/RI组可以加重上述指标进一步恶化(P<0.01);与Control组比较,DAPT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APT有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Notch信号通路可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杨阳;段维勋;王宁;梁振兴;姜鹏;周建;金振晓;易定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海体外循环队伍五年情况调查报告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医院的体外循环(ECC)专业人员队伍近五年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 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以及直接递交等四种形式,书面调查上海市17家从事心脏外科ECC手术的医院五年内的心脏手术数量,从事ECC专业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的变化以及人员流动的具体状况.结果 五年中ECC手术总量从7 480例增加到11 654例,灌注师的数量从57人增长到71人,员工的学历和职称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人员的流动状况较不稳定,五年内流出15人,进入26人.结论 五年中上海地区的ECC队伍的工作量、人员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发展,但专业队伍和专业发展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作者:于新迪;胡克俭;王维俊;朱德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机器人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与管理

    目的 总结全机器人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建立方法与术中管理经验.方法 使用达芬奇S(da Vinci.S)机器人完成心脏手术25例,其中在ECC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1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股动脉(Fr20)、股静脉(Fr23,Bio-Medicus)及颈内静脉插管(Fr15,Bio-Medicus整体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1例二尖瓣成形术经股动、静脉(Fr24/29,Carpentier双腔静脉插管)插管建立ECC;灌注中全部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控制负压在-30~-55 mmHg.采用浅低温灌注,连续血气监测(CDI-500)和含血心肌保护方法.结果 13例患者ECC时间98~205(135.9±31.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0~125(64.8±19.8)min,心脏自动复苏11例,体外除颤复苏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17(11.1±4.3)h,24 h胸腔引流量120~680(247.5±197.5)ml.均无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ECC时间和阻断时间较长与手术方法等因素有关,灌注中使用VAVD、连续血气监测和加强ECC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加利;李佳春;高长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总结深低温低流量结合中度血液稀释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鼻咽温降至20℃±2℃,动脉灌注流量(0.8±0.4)L/(min@m2),稀释后的红细胞比积(0.20±0.03)%.结果采用此种CPB方法,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降低,无死亡病例.结论此种CPB方法适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黄胜;陈京南;胡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