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艳;贺志飚;徐军美
目的 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方法 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9例. 结果 平均随访15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术后平均5.2个月达满意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Cobb角平均23.4°,平均矫正21.3°.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重建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雷哲;母心灵;王祥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胆胰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方法 20例胆胰术后PGS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其中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8例,全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EN)12例,其中加行足三里针炙5例.结果 TPN组1例胰头癌患者因发生胰漏,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于术后第11d死亡,死亡前PGS未能治愈.其余19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在PGS治疗期间,TPN组发生霉菌感染2 例, 导管败血症1 例; TEN 组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平均治愈时间:TPN 组(34.2 ±3.5)d;TEN组为(26.3±8.6)d;TEN加针灸者为(20.5±9.3)d.结论 胆胰术后PGS应尽量明确诊断,避免盲目手术治疗,保守支持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TEN加针刺足三里的效果明显.
作者:廖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胆管残余或复发结石的再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58例,左肝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32例,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左半肝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胆总管探查+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肝右叶部分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3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口重建术2例. 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胆漏4例,胆道出血1例,腹腔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除1例腹腔出血行开腹止血外,余均经非手术治愈.86例获随访,平均10月(6月~3年),优良率占89.5%,9例(10.5%)结石再次复发,仍需进一步手术.结论 肝胆管结石病人视病灶部位决定术式,以胆总管探查经胆道镜取石为主,联合肝叶切除,适当进行(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效果良好.
作者:钟雄飞;欧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15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甲亢病例的4.1%(15/366).术前经B超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4例.行甲状腺全切术3例(其中1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另1例行患侧腺体+峡部切除并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9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为甲亢并甲状腺微小癌,均行患侧腺体+峡部切除并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2例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但术后病理发现癌变的患者,1例因是髓样癌在5 d内再次行患侧残留腺体切除术,另1例因是乳头状微小癌而未再行手术. 结果 随访12例,时间平均为5.3 (1个月~14年),其中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滤泡状癌者术后1年内复发,再次行甲状腺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并加行放疗,目前仍存活,其余患者均无复发,存活至今.结论 对某些特殊类型的甲亢患者应警惕癌变的可能,尽量在术前、术中确诊.甲亢合并的甲状腺癌预后较好,手术多以患侧全切+对侧次全切为主.
作者:唐小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不置T管引流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或可疑结石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期缝合组59例,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置T管引流,用4-0或5-0无损伤可吸收缝线一期缝合胆总管;T管引流组45例,行T管引流. 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一期缝合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输液量、 输液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T管引流组(P<0.05); 随访6个月~3年,未发生胆管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的并发症.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缝合技巧,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林建寿;严得庆;高亚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类癌12例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胃3例(25.0%),小肠1例 (8.3%),阑尾4例(33.3%),结肠1例(8.3%),直肠3例(25.0%);12例均行手术治疗,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2例,胃楔形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例,阑尾切除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直肠前切除术1例. 结果 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3个月~5年).除1例小肠类癌死于术后2年复发转移外,余病例均无瘤存活3个月~5年.结论 胃肠道类癌术前确诊率不高,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
作者:江晓华;蓝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尼卡地平、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鼻息肉行内镜手术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尼卡地平(A组,n=15)和硝普钠(B组,n=15)行控制性降压.于不同时段降压前(T0)、降压后10 min(T1)、降压后30 min(T2)及停止降压后10 min(T3)行动静脉血气分析. 结果 ①T1、T2时,B组HR明显快于T0时,且在此两时点HR明显快于A组(P<0.05).②A组D(a-jv)O2、CERO2在T1、T2时较T0时明显下降,且在此两时点上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尼卡地平、硝普钠均可安全用于鼻内镜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都能降低脑氧代谢,但在降低脑氧代谢、改善脑氧合方面,尼卡地平优于硝普钠,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金丽艳;贺志飚;徐军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自发性结肠破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好发部位、诊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自发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慢性便秘史21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2例,有肠内压增高诱因16例,术前均摄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19例;行泛影葡胺灌肠造影12例,10例示左半结肠穿孔;腹穿阳性者14例.术前仅3例确诊.行一期修补6例,穿孔段结肠外置造瘘8例,穿孔修补加近段结肠造瘘8例,病变段结肠切除加近段结肠造瘘10例. 结果 手术证实穿孔部位:乙状结肠10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11例,降结肠6例, 横结肠4例,盲肠1例.治愈19例(59.4%), 死亡13例(40.6%).结论 自发性结肠破裂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不易确诊;本病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对本病有充分认识及术前泛影葡胺灌肠造影有利于术前诊断;依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
作者:陆航;付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应用皮肤扩张术加颞浅筋膜瓣行耳再造修复小耳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小耳畸形患儿6例, 均行颅侧区皮肤扩张颞浅筋膜瓣覆盖、自体肋软骨作耳廓支架行全耳再造.结果 平均随访1.5年,6例外耳结构清晰,外形满意,耳颅角稳定在30°~40°.结论 皮肤扩张加颞浅筋膜瓣耳再造是一种较好的外耳成形方法.
作者:吴晓勇;徐丽红;李斌;黄伟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 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均为T1期高分化腺癌,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手助腹腔镜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 结果 手术经过均顺利,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21.2(15~30)d.均获随访,平均14个月,均无瘤生存,无复发.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用于治疗T1期高分化腺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作者:李建平;戴途;竺来法;陈波;黄锦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是老年人腿痛的重要原因,也是腰椎手术的常见病.在治疗上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本文就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如椎板减压、融合固定、非融合固定及微创MED等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赵延胜;王文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股前外侧皮瓣及带锁髓内钉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25例,其中Gustilo ⅢA型12例,ⅢB型13例.清创后皮肤缺损面积(6 cm×11 cm)~(11 cm×25 cm),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以降支及外侧支为蒂21例, 横支为蒂2例, 横支降支联合为蒂2例.吻合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17例, 未吻合皮神经8例.骨折均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结果 平均随访14(6~36)月,19例皮瓣完全成活,6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骨折正常愈合22例,延迟愈合3例,无髓内钉和锁钉断裂,无继发感染及骨髓炎发生.19例有保护性感觉恢复.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及带锁髓内钉是修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赵卉;马鹏飞;丁洪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腹横筋膜松弛度及韧性相当的条件下行Bassini疝修补术与Shouldice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同一手术者在行腹股沟疝修补时,术中将腹横筋膜毁损不明显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37例行Bassini疝修补术; B组35例, 行Shouldice法修补.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8±6.1)min,明显短于B组的(46.7±8.2)min,P<0.05.A组住院天数平均 (4.5±2.5)d, 术后发生切口 (或阴囊) 血肿3例 (8.1%), 无切口感染患者; B组住院天数(4.2±3.5)d,术后发生切口 (或阴囊) 血肿2例 (5.7%), 切口感染1例(2.9%),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随访26例(70.3%),术后发生睾丸胀痛、萎缩1例(3.8%),术区紧张不适14例(53.8%),疝复发1例(3.8%);B组随访24例(68.6%),发生上述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2例(8.3%),10例(41.7%)和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腹横筋膜松弛度及韧性相当的条件下Bassini与Shouldice疗效相当,且较Shouldice技术要求低,易掌握,更适合作为基层医院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
作者:郭剑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以提高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84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行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颅窝骨瓣成形及复位术.其中,61例采用正中孔-小脑蚓部入路,19例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4例取正中孔-小脑蚓部与小脑延髓裂联合入路.术前行侧脑室外引流4例,术中行侧脑室-枕大池分流3例,术后行侧脑室外引流术1例. 结果 本组全切除肿瘤63例(75.0%),次全切除21例(25.0%),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6例,小脑缄默症2例,四脑室血肿1例,脑积水1例,颅神经功能障碍1例.随访82例,平均38.4个月,死亡9例.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肿瘤性质及其基底部所在位置,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熟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治疗的第四脑室肿瘤关键.
作者:陈靖;蒋宇钢;彭雍;张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清醒、无痛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检和宫腹腔镜检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手术近结束缝合皮肤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术毕停用瑞芬太尼;Ⅱ组,术毕停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苏醒期有无呛咳、躁动, 呼唤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术前(T0)、术毕(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 5 min(T3)血压、心率以及T2、T3时VRS评分. 结果 ①Ⅰ组患者呛咳、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Ⅱ组(P<0.01);②Ⅰ组呼唤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Ⅱ组稍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Ⅰ组T2、T3时BP和HR均低于Ⅱ组(P<0.01),VRS评分亦低于Ⅱ组(P<0.05).结论 手术近结束时应用小剂量氯胺酮有利于瑞芬太尼全麻患者在苏醒期清醒、无痛、安全地拔管.
作者:魏薇;汪忠玉;张燕;郑利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新旧交替、新年伊始,我们想对关心、支持、热爱<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的读者、作者、友人写下衷心感谢和祝福之语时,脑海里竟浮现出这首儿时即已熟记,多年未再念及的词,并且强烈地感到,是那位已仙逝30多年的伟人为告别2008年的中华儿女们吟诵的,情景气势,诱人联想,催人奋进.
作者:李永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Miles术后骶前引流和会阴缝合切口的处理方法.探索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109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57例,行经会阴切口旁骶前引流;B组52例,联合行经右髂部合并经会阴切口旁骶前引流.如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A组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行开放换药;B组除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行开放换药外,同时保留经右髂部引流管进行主动引流. 结果 A组会阴切口感染率为19.3%(11/57),与B组的17.3%(9/5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会阴切口感染后, A组换药时间为35~50 d, 平均(42.8±5.4)d; B组换药时间为21~35 d,平均为(27.8±4.9)d,A组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 Miles术后联合经右髂部合并经会阴切口旁骶前引流有利于盆腔创面的愈合;一旦会阴切口发生感染,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保持经右髂部引流管进行主动引流,会阴切口经换药可较快愈合.
作者:黄平;王锋;杨小冬;肇毅;高一飞;沈杰;陈贤贵;李德川;楼荣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05例111侧,其中上段结石7例(7侧),中段结石21例(23例),下段结石77例(81侧). 结果 本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1.9%, 上、中、 下段结石清除率分别为42.9%、87.0%和97.5%.1例进镜困难而中转开放手术;输尿管穿孔1例,置双J管6周;7例结石移位致手术失败,置双J管1周后行ESWL.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一次性碎石清除率高,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郭军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右半结肠癌24例,全部行根治性切除并一期吻合;左半结肠癌22例,行一期吻合18例,Hartmann术2例, 术后2月行二期吻合, 另2例因腹腔脏器转移而仅行梗阻肠管近段造瘘术.结果 1例右半结肠癌术后第7 d出现吻合口漏,再次行横结肠造瘘,术后45 d行二期吻合,余均无吻合口漏,平均随访15(3~21)个月,2例Dukes D期患者分别死于肺部转移、消化道大出血,余均存活,中位生存时间18(8~32)月,其中带瘤生存3例.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能提高晚期结肠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患者,术中行肠道清洗后再行一期吻合依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汤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急诊行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同时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阳性率87.5%,阴性结果2例,再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接受以溶栓为主的非手术治疗,12例行急诊手术. 结果 非手术治疗的4例症状、体征均消失,肠管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12例手术患者中11例痊愈出院, 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MODS.结论 AMI早期诊断意义重大,128层加强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早期溶栓和及时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祖豪;林方才;李光;万柏江;孙欣;邓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