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灏雨;王涛
目的探讨应用长骨髓内延长器-单侧双臂外延长架,以骨痂延长术行美容增高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长骨髓内延长器-单侧双臂外延长架行美容增高术49例,平均年龄23(14~40)岁.设计长度8 cm者35例,6 cm以下者14例. 结果所有受术者均得到随访,平均时间14 (8~34)月,平均增高长度7.4(4~8)cm;骨折愈合时间4~13月(平均0.29 mm/d);无神经血管损伤,无化脓性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该手术从增加身高、优化身材比例、优化大小腿比例等方面起到了美容作用,疗效满意,可推广使用.
作者:张湘生;黎志宏;曾文;张冬;孙材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116例患者中,GardenⅠ~Ⅱ型13例,采用多根螺纹钉或空心螺钉固定;Ⅲ~Ⅳ型患者10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带肌蒂骨瓣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59例. 结果内固定加带肌蒂骨瓣或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其它单纯内固定组(P<0.01),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1). 结论内固定加带肌蒂骨瓣或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较理想方案.
作者:梁培雄;唐新桥;胡优威;谭益云;刘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段胆管显露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2年胆道复杂手术中9例行胰腺段胆管解剖显露,其中8例为胆道再次手术,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初次手术. 结果 8例均明确了具体病因并行相应手术纠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达到胆总管远端彻底切除.结论胰胆管显露虽较困难,熟悉解剖后仍安全可行,并有利于明确病因诊断和合理的术式选择.
作者:余一朗;陈惟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机体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感染.在此过程中,细菌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是三个重要的因素,而细菌粘附是决定性起始步骤.Ⅱ期翻修术治疗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即第一期对感染彻底清创,取出人工关节假体、骨水泥等异物,间隔一定时间后,第二期再植新假体.其主要优点在于感染清除率高,如在翻修间隔期使用暂时性关节替代系统如PROSTALAC等,再植新假体后关节功能可较好地保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合适的方式给药是Ⅱ期翻修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感染清除率.但是,Ⅱ期翻修术治疗的时机即间隔期的长短尚无一致意见,原因在于缺乏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根本在于尚未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
作者:唐桂阳;王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技巧. 方法 1999年3月~2002年10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乙状结肠造瘘术5例,其中包括直肠下段癌4例和直肠癌伴肠梗阻1例.手术方式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4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 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人工肛门出血、坏死、内陷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平均1.8(1.1~2.9)年,造瘘口的吻合钉在术后1年后逐渐脱落,人工肛门外形及功能良好. 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进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造瘘口形态一致,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韩少良;朱冠宝;姚建高;蓝升红;周宏众;邵永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膝后内侧不稳的治疗方法. 方法利用三套Charnley's关节夹解剖复位胫股关节并固定,利用半腱肌肌腱恢复膝后内侧不稳. 结果治疗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7和2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 结论提示该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实用、易于推广的优点,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秋生;杨建成;陈霞;张颖;童斌辉;朱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用于关节内骨折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累及关节的松质骨骨折91例,将骨折复位后以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引流2~3 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 1~3月内均达到骨性愈合.6例遗有关节功能部分受限, 余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强度,能维持松质骨骨折稳定直到骨折愈合,能完全吸收骨化,有利于骨修复,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谢宏明;倪江东;许焕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11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24 h、一周存活率. 结果袖套准备时间5~9 min,24 h存活率91.8%(101/110),一周存活率为87.3%(96/110). 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作者:侯建存;李玉民;曹农;何明彦;闵光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裘法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食管、肺术后单纯胸膜腔感染的效果. 方法 1985年5月~2000年5月共行食管、肺手术2 480例,术后单纯胸膜腔感染38例,保守治疗11例,再次手术治疗27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 结果保守治疗组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余6例于发现胸膜腔感染后26~75 d痊愈.再手术组1例胸膜腔感染未能控制死于呼吸衰竭,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保守治疗一月痊愈,其余均于再次手术后10~15 d痊愈出院. 结论胸膜腔感染是食管、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再次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短治愈时间.在病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主张手术治疗.
作者:刘建;陈锁成;董长青;丁国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1988年1月~2001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54例,现将获随访的38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3岁.左侧12例,右侧26例.合并多发性外伤16例.AO分型:C1型12例,C2型18例,C3型8例.
作者:孙连华;陈强;孙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直肠系膜全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本文根据会阴、肛管、直肠、结肠、膈膜、盆筋膜、血管、神经、输尿管的解剖介绍直肠系膜全切除的手法技巧.
作者:黄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中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中低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病人中7例术前接受脱水药治疗, 术中收缩压低时平均8(0~12)kPa, 舒张压低时平均4(0~8)kPa,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50(800~2 000)ml,术中采用大量快速补液、输血等方法治疗;痊愈3例,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4例,死亡1例. 结论术前强力脱水致血容量不足、术中出血过多是造成术中低血压的原因.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以减少脱水药用量、术中足量补液以及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减少术中低血压的关键.
作者:车永恒;梁新辉;张旭东;王晋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71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统计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7.2%(67/71),术后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56±0.54)g/L,无输血病例,术后3 d内体温超过38.5℃ 4例. 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少芳;雷鸣;李逊;曾国华;钟东亮;何朝辉;何永忠;吴开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肺上叶切除术置引流胸管时,为防止术后胸腔上方胸膜残腔形成,需分别放置上、下两根胸管.笔者试行放置自行设计的一根T形胸管,即可起到原来置2根胸管的引流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43~68岁.右中上肺叶切除3例,右上肺叶切除4例,左上肺叶切除术5例.其中炎性假瘤2例,结核球1例,上叶多发性巨大肺大泡1例,肺癌8例.
作者:江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甲亢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组),分别用0.25%罗哌卡因6 ml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术中辅以度氟合剂;Ⅱ组(颈丛+异丙酚组),0.25%罗哌卡因6 ml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术中辅以度氟合剂、异丙酚静脉滴注;Ⅲ组(全麻插管组),咪唑安定0.06 mg/kg,芬太尼6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诱导插管,麻醉以持续输注异丙酚与芬太尼维持.观察并记录3组麻醉前、后, 术中10、 30、 60、 90、 120 min及术毕的MAP、 HR、 SPO2情况. 结果Ⅰ组MAP、HR均大幅升高,Ⅱ组MAP、HR有所升高,但增幅小于Ⅰ组,且SPO2较术前有所降低,Ⅲ组的MAP、HR 、SPO2平稳. 结论全麻插管是甲亢病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佳麻醉方法.
作者:向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手术与腹腔和盆腔其它手术一样,要获得手术成功,减少手术中的副损伤,必须非常熟悉解剖学结构,尤其是比较复杂的融合筋膜与后腹膜腔和盆腔的间隙.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肠管的旋转与融合形成比较复杂的筋膜结构.升结肠、降结肠浆膜后叶与腹膜融合,在肾筋膜前形成Toldt筋膜,其后是肾前筋膜.肾前、肾后筋膜之间有双侧肾脏、输尿管、精索动静脉.观察融合筋膜在后腹膜的分布(图1)与不同平面结构的变化,可以指导外科手术选择合理的解剖层次.
作者:韩方海;詹文华;张肇达;高宏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介绍一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后经腹膜外通路制作人工肛门的方法,并对71例患者经腹膜外通路制作人工肛门.其大优点是造口段经腹膜外引出,消除了结肠旁沟间隙,避免了小肠内疝,因腹膜对造口段的结肠有一定的撑托作用,能抵御造口回缩、脱出及旁疝的发生,又可减少梗阻、狭窄和造口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作者:田夫;高心炳;李密;任祖海;马小鹏;黄强;李明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2002年6月间103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79例轻型患者中,手术治疗67例,非手术治疗12例,全部治愈;24例重型患者中手术治疗18例,死亡4例,非手术治疗6例,死亡3例.本组手术有效率95.3%(81/85),非手术治疗有效率83.4%(15/18),其中重型胰腺炎手术有效率77.8%(14/18),非手术有效率50.0%(3/6). 结论胆道梗阻、炎症是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合理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梁启生;钮兰平;陈海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急症I期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对54例左半结肠急症患者采用I期手术,术前2 h应用抗生素罗氏芬,术中用手工方法排空结肠内积粪,保证吻合口血供良好,缝合严密,无张力. 结果 54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 结论对左半结肠急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病情许可下,尽可能施行Ⅰ期切除吻合术.
作者:张永明;何维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