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与双源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甘晓晶;周诚

关键词:X线, 双源CT,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摘要:目的:比较X线和双源C 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确诊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双源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和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结果: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97.5%vs 81.2%,98.8%vs 87.5%),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双源CT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评价的应用分析

    目的:心脏彩超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冠心病组,选取我院同期分析的37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员均予以心脏彩超检查,观察两组人员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PFV)、左室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FV)、两者之比(E/A)、Te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EPFV减低(P<0.05),APFV显著增高(P<0.01)、E/A显著减低(P<0.01)、Tei指数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A值作为心脏彩超关键测量指标,联合Tei指数能更有效准确的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田青;张菡;马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共46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共46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治疗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清CPR浓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TC、TG、HDL-C、LDL-C等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清C P R浓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刁瑞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9月,选取86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2016年10月—2017年5月,选取92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象,设置为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各项指标,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研究组,51例非常满意,43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9%(94/98),对照组,43例非常满意,38例满意,1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2.6%(81/9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整体水平,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付红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X射线胃肠道造影检查对食管裂孔疝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X射线胃肠道造影检查对食管裂孔疝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共5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镜技术检查,观察组进行X射线胃肠道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误诊率、漏诊率和诊断符合率为4.00%、8.00%和92.00%,对照组为16.00%、24.00%和64.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食管裂孔疝的过程中,相比较常规胃镜技术而言采用X射线胃肠道造影进行检查,有助于促进临床诊断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周方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与临床指导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与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检查,对其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选择与超声诊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诊断,50例患者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分型为包块型35例(不均质型10例、血窦型25例)、孕囊型15例(外生型10例、内生型5例),其中病灶距浆膜层基层厚度小的为孕囊外生型.按照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组(17例)与非手术组(33例),手术组病灶大直径与非手术组相比明显较大,且P<0.05;而孕囊型中,手术组病灶距浆膜层肌层厚度明显小于非手术组,且P<0.05,而包块型中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且能合理指导患者选择综合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所以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包征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影像诊断在肝脏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影像诊断在肝脏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肝脏肿瘤采用不同的影像检查手段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显像情况,进而定性诊断肿瘤发病情况.结果:本文结合肝脏肿瘤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来看,其病理特性和影响表现在实质中各有不同.结论:随着医疗科技的日益进步,各种影像的检查方法也是不断地深入与拓展,在诊断肝脏肿瘤时,凭借着影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一定会在临床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东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5年10月—2017年6月的8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对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是96.25%,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是90.91%,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是94.37%,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在回声类型、纵横比、边界和形态等超声特征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拥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应当在以后的诊断中进行推广.

    作者:宋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和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确的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高效控制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焦淑娟;黄爱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系统疾病诊断时,使用螺旋C T血管成像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针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50例下肢动脉系统疾病患者实施螺旋C T血管成像检查,同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入选的50例患者中有5种疾病,有4例为蔓状血管瘤,有4例患者为动脉吻合口血栓,有8例患者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5例患者为假性动脉瘤,有29例患者为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50例患者C T检查所得的资料,均和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其诊断准确率为100.0%.结论:螺旋C 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发现,其能够准确的显示患者临床病变情况,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丰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肌纤维发育不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由于具有无创伤、经济实用、无放射性等特点,成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MD)的重要诊断及治疗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DU在F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宋庆国;魏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纯性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

    目的:单纯性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单纯性黏液腺癌的病例23例,观察其超声检查的图像特征,对比病理表现.结果:23例中超声图显示边界清晰20例,占87.0%,后方回声明显增强17例,占73.9%.23例中有13例检查中行弹性成像,弹性成像评分,硬度均≤3分.结论:超声检查中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弹性成像显示硬度不高的乳腺肿块,应考虑单纯性黏液腺的可能.

    作者:仲华;李晓琴;吴秀花;黄润生;刘英姿;吴波波;裴蓓;张超;朱韦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A L B(血清白蛋白)、P A(血清前白蛋白)、H B(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的A L B为(35.79±5.36)g/L,P A为(0.25±0.03)g/L及Hb为(117.69±13.79)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为(23.77±3.16)d,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此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刘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析X线平片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深入探究X线平片C T及多层螺旋C T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方法:在医院当中选取18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运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探究,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而对照组则应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确诊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确诊数值显然比对照组的高(P<0.05),在柱类型的确诊情况中,观察组显然比对照组更优越(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的确诊结果上,CT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技术明显优于X线平片的检查.

    作者:赵广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螺旋CT与MRI联合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和分析螺旋C T与M R I联合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以及MRI检查,总结患者的分期情况和侵犯情况.结果:在72例患者中,肺癌ⅡA期、肺癌ⅡB期、肺癌ⅢA期、肺癌ⅢB期、肺癌Ⅳ期分别是4例、6例、18例、36例、8例.在T分期中,CT诊断同MRI诊断有52例患者相仿,20例患者侧重不同,CT侧重4例患者是邻近肋骨破坏、而6例患者是同一肺叶内存在其他肿瘤结节.而MRI侧重6例患者的胸膜外脂肪受侵、4例患者冠状面确定左心房侵犯.在N分期中,螺旋CT、MRI均能显示患者纵隔内存在超过10mm淋巴结,有8例肺门淋巴结患者主要是CT进行判定的.结论:临床上对于肺癌患者的分期进行诊断时,螺旋CT联合MRI的应用效果确切,并且这两种手段可互补,可明确患者的分期情况.

    作者:刘伟忠;郭明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6月,冠心病患者114进行研究,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进行斑块的定性以及定量分析,采血进行血清h s-C R P检验,进行指标的对比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hs-CRP<20mg/L钙化组织高于hs-CRP≥20mg/L,纤维脂肪组织比重低于hs-CRP≥20mg/L组,出现斑块破裂者CRP(30.4±7.1)mg/L高于其他患者(23.7±5.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破裂hs-CRP佳截断值28.6mg/L,灵敏度为80.0%(8/10),特异度73.1%(76/104),符合率73.7%(84/114).小管腔面积处EEM(13.1±1.3)mm2与hs-CRP存在中相关性(r=0.474,P=0.02),小管腔面积处斑块负荷(61.3±8.4)%,与hs-CRP存在强相关性(r=0.710,P=0.00).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一定程度可反映斑块的的性质、破裂风险、斑块负荷,联合血管内超声辅助诊断冠心病,判断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刘莹;王洪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结果比较

    目的:对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42例,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腹部B超组与阴道B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阴道B超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77%,明显高于腹部B超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81.69%,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阴道B超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与腹部B超检查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董晓娟;王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提高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前来进行治疗的194名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97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研究2组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的方式进行诊断,在诊断结束后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方式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左心室肥大检测率高于研究1组,且两组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的检测方式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提升了疾病的检出率,因此此种检测方式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彭柳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黄芪通络饮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184例评价

    目的:分析总结黄芪通络饮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材料中选取184例,按照其差异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92例患者行黄芪通络饮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凝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积压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凝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积压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法进行脑梗死病症的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予以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郭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与静脉滴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与静脉滴入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6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垂体后叶素静脉滴入,观察组3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采用雾化吸入相对于静脉滴入,治疗期间的安全新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家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间范围为2015年9月—2017年2月,共10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n=52)与对照组(中医骨伤手法,n=52).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